2021/08/16
記者
Calaw Opic (丁至軒) 花蓮光復

馬太鞍簽署Palakaw授權 打造生態教育場域

接著帶你來認識,馬太鞍部落特有捕魚技藝工法Palakaw(巴拉告),是透過在地取材的方式,提供魚蝦棲息住所,所以,每當重要節日Pakelang(慶功宴)或完工祭時,族人就會以"夠吃就好"的原則捕撈,除了調節水流還能兼顧生態。

在村長帶領眾人祭告四方神靈後,將酒灑向東方,祈求工程一切平安。為了改善大華村環山湧泉埤周邊環境,再加上施作地點位在國家一級濕地保育區,歷經3年協商,水保局首次跟部落進行合作,族人表示支持。

(在地居民 Apak Onak(梁金盛)  Amis
finawlan Apak Onak Amis
水保局有贊助區域,來做一個計畫的話,這是一個更好的給部落,來一個學習Palakaw(巴拉告)的,工法是這樣)

(花蓮縣議員 Lamen Panay(蔡依靜)  Amis
kiing Lamen Panay Amis
今天這是我們,第一個(跟)公部門的工程,跟我們部落的Palakaw(巴拉告),做授權的部分,再來還是坐落在馬太鞍部落裡面,所以我覺得這個,真的是一個非常大的里程碑)

在眾人見證下,正式簽署授權巴拉告傳統捕魚技藝工法專用權,本次工程第一階段發包191萬元,全程依照部落原有方式施作,預計將在111年完成。部落會議主席Lalan表示,Palakaw(巴拉告)是馬太鞍部落特有捕魚技藝工法,透過在地取材的方式提供魚蝦棲息住所,每當重要節日Pakelang(慶功宴)或Malialac(完工祭)時,族人就會以"夠吃就好"的原則捕撈,除了調節芙登溪水流還能兼顧生態,因此公部門才優先考量依此工法進行改善工程。

(馬太鞍部落會議主席 Lalan‧Unak(蔡義昌)  Amis
kakeridan no sa'opo Lalan‧Unak Amis
(協商)很久了3年多了,所以在這裡面有很多問題,因為有發包的問題,但是我們一直極力爭取,是不是能夠僱工購料,我們的要求是說,這個要使用人力的話,全部由我們部落的人,其他Lakaw土木的部分,挖什麼(淤泥)由他們做) 

(農委會水保局長 李鎮洋
citodongay 李鎮洋
大家都取得共識了,所以我們大概會把這附近的環境,做改善,依照大華村耆老的建議,來落實在整個改善工程,所以真正的目的,不是只是為了觀光存在,他是他們的生存續養之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在這樣子)

局長表示,本次工程是在地協作的首例,如果順利執行完成,未來將會持續結合更多部落討論可行性。而完成後的9座Palakaw(巴拉告),將回歸部落管養,成為生態導覽及技藝傳承的重要文化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