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1
記者
udjuy 屏東獅子

台9戊線漸失色 內文部落拚產業發展創契機

近年來,政府高額投資東部交通建設。蘇花改、南迴改、金崙大橋等陸續通車以後,帶來大量人車的"便利性",也帶動了地方更多觀光新契機與新發展,但在這過程中,我們卻也看見了,有些部落卻因為一條新路、新橋,被遺忘、邊緣化了。因此,從今天開始,原視每日新聞將推出"未行之路"系列報導,第一站要帶大家來到舊台九線上、有獅子鄉後花園之稱的屏東內文部落,在這個人口數只有250人的小而美部落,隨著南迴改草埔森永隧道通車以後,而被邊緣化,甚至當地族人都戲稱自己是"被遺忘的部落",他們該如何化危機為轉機?用在地的思維,重新想像部落的未來呢?透過鏡頭,我們一起來看看,內文部落的在地創生故事。

(獅子鄉內文村長 施正順 排灣族:
我們的部落常說是小而美部落,甚至於都說一句話,是被遺忘的部落)

沿著舊南迴公路台9戊線,從壽卡進來,往屏199縣道前進,路上完全沒有路標指引,很難讓人知道,這也是一條通往內文部落的方向。

(內文部落青年會長 蔡瑞韓 排灣族:
沒有車流量就不會有那個遊客,影響還滿大的,主要會經過舊道路的,台(9)戊線的話只有那個,腳踏車 白牌機車,有些重機還是會走舊路,還有一些那個徒步的那個遊客,可是很少幾乎不太進來這裡,壽卡近來都沒有指標內文這裡,那個道路拓寬的時候,指標有重新弄,可是就是沒有寫內文,上面那個指標就是都只牡丹那邊,所以我們這裡很難有人會發現)

大約10分鐘車程,在一處三叉路口,有一座寫著"等你龜來"的裝置設計。

(記者 udjuy 排灣族:
目前記者所在的位置,在屏東獅子鄉內文村,人口大約250人以排灣族群為主,過去南迴公路台9戊線,是東西往返的主要路線,由於道路蜿蜒曲折,政府為了提升交通效能,另外開一條從台東安朔到屏東草埔,全長大約10公里的南迴拓寬改善工程,可縮短30分鐘的車程,2019年底完工通車,大幅提升東西部的交通效能,但在這過程中,有些部落因為一條新的道路,反而離道路往來的大家愈來愈遠,部落甚至遭到邊緣化的危機)

內文部落四面環山,潮濕的環境氣候,擁有多達將近200種的蕨類植物。

(獅子鄉內文村長 施正順 排灣族:
蜈蚣蕨,這個是蜈蚣蕨)

(內文部落青年會長 蔡瑞韓 排灣族:
我們這裡有一個稱呼叫蕨類天堂,因為這裡蕨類有超過200種,然後主要是以山蘇為主)

溼地生態豐富多元,部落以種植山蘇為主,也以山蘇的排灣語lu'uc的諧音,開發一條1.5公里長的"路過此"林下步道,可享受並欣賞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

(獅子鄉內文村長 施正順 排灣族:
如果說要解說的話一天走不完,如果是完全走的話,差不多在一個小時內會走完,這個都是在地的東西,因為這個是用人工步道,看不見水泥跟鋼筋,都以木頭為主)

(內文部落會議主席 tjuku(潘金枝) 排灣族:
路過此步道,沒有我們的龜甲屋,也有我們的溼地,都滿漂亮,就是打卡景點,都有在推廣都有在推行,也是我們村民的用心這樣)

(獅子鄉內文村長 施正順 排灣族:
這個(濕地)步道,跟那個林下步道的路過此連結,一個看生態的植物,一個看生態的動物,因為這邊的蝴蝶 蜻蜓 螢火蟲,或是其他的動物非常地豐富)

用石頭堆砌而成的牆面,屋頂用茅草搭蓋,這是內文部落的龜甲屋,用現代的建造方式,仿造重現過去祖先居住的房屋。

不過,產業的推動,需要靠許多人的力量來扶持,期待有更多族人返鄉共同推動部落產業發展。

(內文部落青年會長 蔡瑞韓 排灣族:
現在留在部落的不多,因為部落沒有那個經濟來源,所大家會選擇出去工,有的就是都從小就在外面長大了,所以不會想要回來,當然是希望部落年輕人都會回來,因為很多事情老人家,已經沒有辦法去做了,像有的那個年紀很大的,都還要去採山蘇,看到會覺得很心疼)

(內文部落會議主席 tjuku(潘金枝) 排灣族:
部落真的是值得推廣值得讚許,也是要靠大家的力量,來維護大家的整潔乾淨,也是要同心合一,也是要有共同的理想目標這樣子)

隨著南迴改通車滿兩年,大部分車流不再行駛舊有台9戊線,實際走一趟內文部落,部落期望利用在地現有產業資源,發展出屬於部落的自然人文跟環境生態特色,吸引人流,讓被遺忘的部落再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