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8
記者
Aras Sawawan(陳鵬飛) / 許家榮 立法院

兒少網路隱私難保障 民團:須有完整法律保護

如果哪天家裡小孩的個資在網路上流竄,該怎麼辦?根據兒少權法第69條,雖然有明文規定保障兒少隱私,但相關的罰處對象"卻是定義不明,甚至連許多個案判定是否為洩漏個資,都還有程序上的爭議。而這些家長擔心的問題,有民間團體認為,恐怕還需要一套完整的法律保障。

(媒改聯盟召集人 林月琴:
在107年到109年,總共180件(兒少個資申訴),可是7件因為其他都轉業者去自律,只有7件請我們的地方主管機關,做裁罰做處理,可是只有3件被裁罰,等於一年才裁罰1件 )

近年兒少隱私在網路頻頻遭受侵害,沒想到每年只做出一件裁罰。這讓公民團體擔憂,兒童及少年網路隱私,是否得到實質保障。 [[CG1/實 IN ]] 即使兒少權法第69條明定,不得報導或記載兒少姓名或其他足以識別身分之資訊。[[CG1/實 OUT ]] 但無邊無際的網路世界,光靠一個條文,就管得著嗎?

(媒改聯盟召集人 林月琴:
到底誰該被管,所以這個監督關係的定義,就影響到地方政府的,社政機關它的裁罰對象,到底是網路平臺,還是貼文留言的行為人 )

到底要罰誰?媒改聯盟整理各類媒體申訴管道,發現在網路平臺上,不但沒有自律委員會,事後貼文下架或開罰,似乎也沒有明確的管理機關。協助網路內容防護的機構iWIN也提到,許多業者也不知道遵守標準在哪?要如何落實兒少權法第69條,衛福部仍在努力中。

(衛福部保護司長 張秀鴛:
基本上我們跟NCC還有iWIN,做了一個有害兒少身心健康內容的,層級的例示框架,那我們之前也試圖想要,把這個例示框架讓它入法,所以在兒權法裡頭,我們有試圖想要放進去,但是這個部分還有待大家討論 )

網路世界瞬息萬變,尤其近年來二創圖、地獄梗圖出現,更是遊走灰色地帶。多數公民團體認為仍要有一部相關法令,進一步保障兒少網路安全。對此NCC回應,已擬定"數位通訊傳播法",目前仍在討論細項,未來會再召開公聽會採納學者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