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覽了解族群歷史及文化,政大民族系跟泰國法政大學,長期關注社區文化資源議題,就以織布為媒介,在政大舉辦"泰女藝織染聯展",把烏來泰雅染織技藝,跟泰國北部織布文化展現出來。
台灣泰雅族屈尺群的傳統圈叉紋、泰國北方婻府的傳統龍舟文創手提袋,"泰·泰女藝織染聯展"讓台灣的泰雅文化跟泰國北方的傳統文化,相遇在政大達賢圖書館。政大民族系副教授王雅萍表示,相較於泰國現在都還保留以織布作為日常的生活環境,烏來的織女在復振傳統技藝的路上,並不容易。早期台灣因殖民關係,部落擁有最好的織品大多都被放在博物館裡收藏,而這次展覽的織品,都是烏來織女們,為了學習傳統織法時,走訪國內外博物館,從紀錄到試織,再撰寫教案後在部落裡教學,一點一滴地重製的織品。
(新北烏來原民編織協會總幹事 范月華:
每一塊織品,不是只有會教的老師擁有,而是他們會交給全部落,你想學我就會教你,那這是我在部落裡面看到,非常非常感動的)
(政大民族系副教授 王雅萍:
那烏來比較特色就是說,他們是有一群,就是老師們一起學習織布,重新學習織布,所以他可能其他地方的織布傳承者,可能是一個很厲害,但這邊是一個帶狀的 就很厲害)
而長期就關注社區文化資源議題的政大民族系跟泰國法政大學,這次就以織布為媒介,把烏來泰雅染織技藝跟泰國北部織布文化透過展覽呈現出來。
(政大學生 Semetj(葉璽) 排灣族:
我們排灣族也是,很注重服飾上面的圖騰,還有我們 家族的圖騰這樣子,那看到泰雅族人也是,對於自己是哪一群,然後哪一群特有的圖騰,他們也會 織在自己的服飾上面,這個是我覺得可以產生共鳴的地方)
(政大學生 劉品翰:
其實民族教育在台灣之外,國外其實還有很多也算是原住民族,或是比較 部落的鄉村地區,也有很多其實在做地方創生這件事情,我就覺得我們台灣在做這些事情,其實很多都是可以跟國際接軌,像烏來這次的編織活動,就以地方創生來說,就好像走得還滿前面的)
"泰·泰女藝織染聯展暨春日市集"3月5號也將在烏來舉辦,不只讓台灣跟泰國的傳統技藝交流,也透過講座分享,讓大眾更能了解烏來織女在學習織布、復振文化上,寶貴的生命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