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傳統文化復振的結果,近年來也受到外界不少的關注與青睞,台中市就有一群非原籍團體,特別向教育部申請計畫,想要學習原民傳統織布工藝,因此特別組班聘請賽德克工藝家來教授編織,在歷經三個月的課程學習後,每位學員都能編織出簡單的織帶,除了辦理成果展,他們也希望將來再進階學習,並透過自己的學習心得,要讓更多人認識,原民編織工藝內涵的文化底蘊。
歷經三個月的學習,一群向賽德克織布工藝家拜師學習的民眾,特別在台中審計新村文創基地,高興地展出他們的學習成果,雖然是很簡單的織帶作品,但對他們來說,除了學到利用經緯線織布,裡面還蘊藏相當多的原民傳統智慧。
(學員 林百修:
這個部分我覺得它(織布)牽涉到科學,牽涉到這個人體的力學,然後牽涉到這個藝術文化的這種,內涵在裡面,所以在應用上面會帶給我們很多生活上的創意,我覺得這個都可以讓我們的,大腦裡面有很多的這個受到刺激,對人的身體健康絕對有很好的好處。)
(自主學習帶領人 溫淑玲:
這個計劃案是教育部他在每一年,都有針對高齡自主學習的團體,就是讓團體的學員們,一起來學習新的事物,那我們希望藉由這個編織,在編織的過程中,能夠瞭解到他們,原本他們賽德克族在早期的,原民的編織的文化中呢,有一些思維。)
近幾年傳統文化復振的結果,不論在部落還是在都會區,也愈來愈多人看見原民傳統文化、傳統工藝,不僅獲得更多關注,甚至也引起一般民眾學習的興趣。
(台中市織布工藝家 廖阿金 賽德克族:
當初我們來合作的時候,其實我也有點意外,但是在我們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真的很,不是只有我熱愛,我自己的這個編織文化,他們也很喜歡也很熱愛這個東西,那這一次是很特別,幾乎我們十幾個全部都是漢人,所以那種我這裡也很期待,讓我們這種說原住民的手工藝,在整個社會上發光發亮這樣。)
(學員 潘瑛如:
所以我們這次學的是,可以放在生活用品裡面,包括我們這次做得像我的背帶,還有鑰匙圈等等的,那接下來我們還會有進階班,就是想要學更繁複的,更是可以自由發揮的部分,我們還會有進階班的安排。)
能做出簡單的織帶、鑰匙圈,已經不能滿足這些學員,想要發揮的創意,還希望安排進階班來學習更深奧的技法,學員們也希望透過自己的學習心得,將原民傳統工藝之美,帶給更多人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