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5
記者
綜合報導

透過原專班課程 學生重建山林關係與認識傳統

mapuzangal tua 'inisamuljaan i taigakku tja venci'

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高等教育「原住民專班」,一直努力希望能培養出熟悉傳統文化並結合專業學科,從原住民觀點來為原住民社會發展服務的人才,就讀屏東大學「原住民專班」的學生Taba、Azima、Kaynga雖然是在都市長大的原住民學生,他們很認真積極的透過學校課程找回與山林之間的關係,在一次的因緣際會之下他們參與了內本鹿第18年的返家行動,期望透過找回家的路來重新認識自己,並將這18天的旅程用影像記錄下來,透過身體的實踐與影像的分享希望能夠影響更多的年輕人,而在之後也不斷的與老師上山來學習傳統的狩獵文化與意義,一次又一次往返山林間設置陷阱與山林對話到最後能獨單一面走入山林,並且將傳統陷阱的文化知識展現在畢業製作與社會大眾分享,那種族群自信的表現更可以看見原住民專班未來的各種可能性。

(屏東大學原住民專班學生 Taba(林世鈺)  泰雅族
venci' i taigakku
Taba(林世鈺)  Atayal
像我跟阿力曼還有明揚 ,剛好我們這三個一群就是比較,可能剛好是,從都市出來的原住民這樣子,就對回部落有一種憧憬,就可能是很想回去這樣子,然後剛好就是我們這一代很喜歡,就是那一陣子看到大家都在尋根,大家都在尋根回家這樣,我們三個就覺得,我們也很想做這件事情,可是我們的力量當然很不夠,因為可能對部落的人不認識,或是對部落的認知,可能還不夠大,然後也不知道,要去怎麼去統整件事情,剛好卡度哥來屏大演講,然後他們剛好內本鹿,是第十七年這樣,你看他們內本鹿,要走半個月這樣往返,我們就覺得說,怎麼會有人可以做到這件事情,很厲害這樣,然後他演講完,然後我們就主動上前去聊天,過沒多久吧,卡度哥就傳訊息給我們學長比勇說,他們第十八年要籌一個大專青年隊,他們說他們在做返家尋根這件事情,已經不是單單部落的人在做,他們想要散發出,給更多人知道這件事情,他們說一句話啦,他們不想要放棄,他們這裡的自然主權,就一點在跟,他們說就跟政府抗爭,為什麼我要放棄這裡呢,這本來就是我家,這是我家為什麼,我憑什麼要我放棄這裡,然後他們就想要把這些理念想法,散發到更多的地方,他們就想組一個大專青年隊,然後剛好比勇問到我們,我們當然很有意願,就我明揚  阿力曼去,然後再加暨大有兩個這樣)

這次18年的這個旗子,由年輕一代的,原住民的知識青年組成的游擊隊,這是多麽大的意義。

(屏東大學原住民專班學生 Kaynga(陳明揚)  阿美族
venci' i taigakku
Kaynga(陳明揚)  Amis
我們大家讀原專班的人就是可以,以我們這群種子去影響其他人,讓人家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文化,我覺得我們是我們來到這邊之後,我們能夠分享給更多人,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實踐,或是把文化講出去,這一段他要講什麼,他要講家嗎,不只是我們這個小隊游擊隊的發展,我覺得你整段都可以用,可以,這段講得很ok,更多的原住民青年,我覺得這是我個人,這趟旅程最大的反思)


屏東大學原住民專班學生 Azima(邱永祿) 布農族
venci' i taigakku
Azima(邱永祿)  Bunun
因為我覺得,內本鹿是我們拿火種的地方,這趟旅程十八天的過程當中,我們吸收到了可能山林記憶,或者是說他們的歷史脈絡,還有這過程中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磨合,還有人跟土地的連結,我們這支紀錄片,想要傳達的用意就是,我想要在,我們身上自己感受自己看見的東西,去回應在紀錄片上,今天假如一個跟我們當初一樣想要回家的一個大專生,我是希望能夠影片,就是讓他能夠真正的去實踐,我今天我們斷了這麼多,我們是不是要去行動,我們要如何去一直鋪鋪鋪,成為一個真正的橋可以回到家裡,所以我們才會慢慢的,用行動去領悟到說,我們到底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我們到底來原住民專班是要幹什麼,我不是這四年就浪費,我們都可以就是做任何事情,但是我們的內涵不能就是空空的,對,謝謝)


(屏東大學原住民專班學生 Taba(林世鈺) 泰雅族
venci' i taigakku
Taba(林世鈺)  Atayal
起初我就是不想練體育了,不然可能就是,台師 台體 國體這樣,那時候都有去考然後我想說,要練嗎,練下去也沒結果,算了來讀屏大好了,然後我不知道來讀屏大,讓我改了那麼多,我起初沒有想到,因為我沒有抱著,什麼期望來讀專班的,我只想說我來讀看看,反正大家都原住民,反正相處起來不會什麼不好,可是我沒有想到,有讓我翻轉的這一刻,就是因為我沒有抱什麼期待,所以我看到我覺得哇賽,好新鮮喔,就很想去挖掘更多東西,然後愈挖又愈愛,然後才發現這個東西是那種,我們很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就會產生那種熱愛感,所以就會一直去尋找這些東西,你所謂的的東西是什麼,山林智慧,那時候剛接觸的時候,也是嚇到,然後開始,應該是顏大哥,顏大哥開始帶我們去山上的時候,那時候我才發現,很新鮮,很新鮮然後發現,開始看到他在做陷阱的時候,就會有那種這個如果是我,我自己來的話我要怎麼辦的時候,你就開始,頭上會冒出很多問號的時候,會冒出很多問號的時候,你就很想去解答案的時候,這個就是那個,熱愛山林智慧的那個開始,我們的主題叫做rrgyax minbunun,我們是以前面是泰雅族的意思,後面是布農族,前面是進入山林的意思,後面那個布農族語,成為人的意思,我們的主題就是,進入山林成為真正的人,這是我們大學這幾年一直在,進行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進入山林,與大自然做溝通,重建以前老人家與大自然一起,共存的那一種關係與系統,這是我們一直想要去把他們,找回來的一個課程這樣子,了解,然後裡面都是我們一起上山,可能會用到的器具,老師可以走進來看看沒關係,那個圓圈圈是什麼,這個就是陷阱,陷阱,你有打過獵嗎,我們現在是學習用陷阱捕獵,老師進來進來,你至少說一下是什麼動物的,它其實動物跟這個,動物其實跟這個吊繩沒有什麼關係,它比較有關係的是它的機關踏板,如果你要抓比較輕的動物的時候,你的踏板就要用的比較輕,如果你要抓大型動物的話,你的踏板就要用重一點的話,所以輕的動物踩上去的時候,它就比較不容易斷,陷阱機關就不會啟動,這是自己做啊,這是用水管,基本上這邊會用,我們這邊是用木頭當作踏板,踩碎的時候它就會彈起來,對,沒有錯  聰明,這是卡榫,卡榫這邊,也是一個機關,它就這樣子很簡單,踩到機關它就彈起來,它就會這樣抓到了,牠就會被吊起來了,所以現在都是用陷阱,對呀,我女朋友也是這樣抓到的,開玩笑,是用比較薄的還是比較厚的,我抓女朋友通常都用比較重的,我女朋友比較胖一點,沒有啦,然後這是器具,還有一些刀子,我們使用的刀子,那你們打獵的方式不一樣,我們現在就是在學習這個,我是說布農跟泰雅,就是說不同的族群,我覺得打獵的方法都會是差不多,只是打獵行進的一些過程,可能禁忌,可能一些個人的東西,可能環境因素會造成不一樣的方法,可是基本上,都會都差不多這樣子,就是說有些要因地制宜,也可以說因人而異啦,然後要靈活應變,你有自己的節奏這樣子,我覺得你們都好靈活,妳也滿靈活的呀,今天你是老師,沒有啦  妳是副院長,沒有,我今天是來學習的,我們就互相交流互相切磋,我覺得這個空間佈置的很好,因為好像一個博物館喔,謝謝喔  辛苦了,可以搭一個帳篷,博物館裡面的一個角落,台灣防疫人人有責

(屏東大學原住民專班學生 Taba(林世鈺)  泰雅族
venci' i taigakku
Taba(林世鈺)  Atayal
我們到大學現在學的就是,這個打獵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比較追求的是,得到山的認同,而不是說我們很開心我拿,我上山我獵到了很多這樣很厲害,我想要那種,山給我的我獵到的那種,你就會覺得比較開心那樣子,我放了我跟他鬥了兩三個月,終於讓我獵到了那種心情,代表我們開心,我們開心的不是獵到動物,我們很開心的是,這座山很認同我們這些小孩子說,你們很努力去學習這些文化那,我該給你們的東西,我會給你們這樣子,我們比較想要這種,這種心態,對呀,我們現在學的就是這個)

(歌詞)
我們用感念的心情來唱這首歌
我的孩子們啊  我要告訴你們
我們泰雅族的古訓
要好好關心照顧我們的長輩
不要懶惰讀書
長輩的話要放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