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da pprngaw kngkla kndsan Seejiq Tnpusu ka ptasan paru Towng-Hwa
建構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的專案管理中心,今年5月在東華大學正式啟用,7月23日原民會舉辦《建構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論壇》,廣邀各界關心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專家學者,研討建構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的"中長期計畫"想法跟展望。
今年5月,建構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專案管理中心在東華大學正式揭牌啟用,也為原住民族文化知識體系揭開序幕,7月23日原民會辦理《建構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論壇》,推動知識建構、知識實踐跟雲端服務的中長期三大策略。
(原民會副主委 Afas Falah(林碧霞) Amis
Bukung hari kklawa Seejiq Tnpusu klwaan
Afas Falah(林碧霞) Amis
專管中心針對這16個族群,所做的研究未來如何再來蒐集起來,變成我們雲端服務的資料,在公部門裡面的所有研究計畫要導入到雲端來,然後透過分類的這種形式跟模式被大家所應用。)
]而這項計畫,依據2016年總統蔡英文也主張,從中央到地方教育機關,在各教育階段要納入原住民族的世界觀、文化、語言跟傳統知識學習課程,藉著2019年《原住民族教育法》完成修法以來,第5條中明訂原民會要會商教育、科技、文化等主管機關,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到了2020年行政院核定5年的《建構原住民教育文化知識體系中長程計畫》,這項計畫雖然才剛起步,學者都抱持高度期望,同時也提醒校園中,可能存在的文化錯置風險。
(環球科技大學榮譽教授 蔡中涵 Amis
Emptgsa ptasan paru Huwanqiu
蔡中涵 Amis
我們的知識會轉達錯誤,所以現在我們知識體系還沒有建構起來,又要學校先做這個 會有文化錯置的問題,所以我是比較擔心這邊,所以大家我們接著起步,把這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早點做好。)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榮譽教授 童春發 Paiwan
Emptgsa ptasan paru Towng-Wha
童春發 Paiwan
我們要建構部落成為能量,重新找回能量然後那個(成為)出口,學校本身教育就是要表現,讓那一個彼此共榮,成為大地共榮的文化價值是展現在我們這裡。)
要以原住民族主體,體現文化知識價值,2022年原民會已核定補助8個族別的知識研究中心,未來也將陸續設置其餘8族的知識研究中心,而5年計畫更是全球首例,以國家力量推動的重要政策,也期許在2025年計畫執行期滿時,也能在堆動計畫的過程中,定義出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