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4
記者
台北市 綜合報導

少子化議題難解 北市擬推首胎生育補助4萬

台北市長蔣萬安選前提出的政見,計畫提高生育補助,現在已擬定2套上路時程方案,從新台幣2萬元提高到4萬元,將成為全台最高。對此,婦女新知基金會認為,應從全方位來改善育兒環境,才能有效解決少子化問題。

洪亮的哭聲,又一個新生命報到,但少子化問題依舊難解。台北市政府計畫加碼生育補助,第1胎將從原先的2萬提高到4萬,將會是全國最高。

(台北市民政局長 陳永德:
生育獎勵加倍送,就第1胎4萬,第2胎4萬5,第3胎5萬)

民政局擬定2套方案,就待市長蔣萬安拍板要從4月實施,或是回溯至去年12月25日當天出生的新生兒也適用。看看近年北市人口總數變化,從2018年的266萬一路下降,2022年更跌破250萬,扣除疫情導致除籍,出生數一直減少也是因素。2018年還有將近2萬3千名新生兒,但到了2022年卻只有1萬4千多的嬰兒出生,比2018年減少了8千多人。但光靠提高生育補助,真的能提高民眾生育的意願嗎?

(民眾:
不會(因為補助加碼想生)畢竟一開始只有4萬,但是後續的花費還是一筆滿大的(開銷))

(民眾:
不會(因為補助加碼想生)(為什麼不會)重點是後面養育啊,不是一開始的那個津貼)

台灣的出生率下降幅度比許多國家還要快,婦女新知基金會觀察,職場媽媽是現在社會普遍的現象,呼籲政府要投入大量資源,建構友善職場。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 覃玉蓉:
第一個你要必須在制度上,就是支持男性要參與照顧,再來公共托育的比例,必須在短期內快速地拉上來,再來就是友善職場的改革,政府能夠推動所謂的彈性請假的制度)

婦女新知基金會還說,以近5年3歲以下送托率大幅成長來看,政府在0到2歲托育政策非常有限,名額僧多粥少,女性在工作育兒間兩頭燒,自然更不願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