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 koSa'en 1 'ima rengreng kita'en ka kak'ayaeh 神經退化疾病, rengreng kita'en ray 'ima minsalaz 50 tinal'oemaeh ka tatini'. So: 'ayaeh ila, hima' 'am kekeke:, 'amkay 'es'es ka basang, hayza' naehan So: 'ol'olae'an ka kina:at ma' koSa'en 'ayaeh ila hini kak'ayaeh. sinsang manabih komoSa', 'ana 'isani 'oka' ka 'ima Sa'te: ra:an nom pak'iyakaliyaeh hini 1 kak'ayaeh, 'oka' ila So: 'alikaehen parae'oe: ka 'iyo', pakalahangen noka sinsang, 'am pakayzaeh sowiti' noka 'ima 'ayaeh ka basang, 'am kayzaeh naehan ka kin'i'iyaehan.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典型的運動症狀除了手部顫抖、姿勢不穩等,另外"寫字變小"也是前期徵兆之一。醫師表示,雖然目前無法根治,但透過早期藥物介入及復健治療,能有效提升病患自主活動能力,維持一定生活品質。
手部顫抖,走路也無法邁開步伐,只能小碎步前進,以上徵狀是大眾對於帕金森氏症較為熟悉的典型病症,不過還有一項狀況出現時,也千萬不可以大意。
寫字忽然愈變愈小,可別以為這是年紀大的老化現象,醫師表示,這很有可能也是罹患了帕金森氏症。
(台東馬偕醫院神經科醫師 方大瑋:
台東馬偕醫院神經科sinsang 方大瑋
出現寫字變小又合併有,類似其他疑似的徵狀(動作)變得比較慢的這種狀況,可能就是要比較高度需要懷疑,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主要分為五期,第一期會單側肢體僵硬,第二期則會變成雙側都僵硬並且顫抖,進入第三期走路會出現小碎步,接下來第四、第五期會無法行動,甚至得臥床,尤其好發於50歲以上的民眾。由於台東縣偏鄉獨居長者比率高,多數長輩病識感較低,就醫時往往已經是中晚期。
(台東馬偕醫院神經科醫師 方大瑋:
台東馬偕醫院神經科sinsang 方大瑋
來的時候都已經,不能走路很多年了,所以才被送來就醫,這種已經到疾病比較中晚期,這樣子在整個疾病治療的,機會上面就會非常的可惜)
(民眾 Hongay 阿美族:
mae'iyaeh Hongay Amis
以我的認知我覺得,帕金森氏症就是手會抖,就會很抖這樣,起初有看到長輩,有這樣的現象的話,就會先去多去關注)
據統計,台灣超過65歲的長者,每百人就有1人罹患帕金森氏症,由於患者腦基底核及黑質細胞退化、無法維持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進而出現肢體僵硬與震顫等運動異常情況。醫師表示,雖然目前沒有完全根治的方法,但能及早確診、規律服藥,患者還是能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