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2
記者
企劃/文字/編譯 周幸儀 花蓮 攝影 Karo Sifu 剪輯 Karo Sifu

噶瑪蘭藝術家林進展 異材質創作表現意象

qenaliman semangi ti 林進展 simqena nisangi na

藝術家林進展以單純的創作方式,利用不同素材作結合,展出令人驚喜的作品,這要從裝置室外公共藝術與設計地標開始,他把作品發展成現代藝術,透過藝術創作融入他獨特的思維。在花蓮文創園區展館舉行個展,讓更多人認識他的藝術創作。

藝術家林進展把藝術融入在地文化,設計出充滿動感的藝術作品,隨處可見他的創作,如花蓮縣米棧古道地標、豐濱貓公聚會所雕柱、花蓮縣原住民族文化館執行設計(改善工程)、花蓮縣東大門夜市原民一條街入口意象雕柱等等。

(藝術家 林進展 kebalan
qenaliman semangi
事實上都是在我生活當中所歷練,原本我是做平面設計的,然後去做立體的室內設計,再加上我去做景觀,我再去做設計總體營造,再去做整體設計的時候,我覺得沒有文化真的很可怕,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從何下手。)

他了解這些藝術作品背後想要呈現出來的涵義,做了一個很好的詮釋。

(藝術家 林進展 kebalan
qenaliman semangi
原民處相信我,相信我可以幫他們達成,所以委託在某個部分,軟體工程的部分由我來做,硬體工程部分再由工程顧問公司執行,所以那算是正式的接觸到原住民這一塊,改造一個原民館沒有那麼簡單,因為花蓮基本上有6個族,所以你不能去搞錯他們所要的東西,所以我才會慢慢地去學去考究,去研究他們的生活型態跟他們的故事,之後才去,101年才開始設計原民館,因為我在做原住民文化館的時候,我的做事風格是這樣,你要的是整體沒有錯,可是我要的是各族先分開,先打散再組合,它是族群融合的一個館社,它並不是某一個族群專屬的館。)

(村長 江素珍 kebalan
sunciw
我很喜歡林進展藝術家,別具特色的藝術作品寓意深長,無論是在台東、花蓮隨處可見,他設計的裝置藝術、地標,走到哪裡都看的到,很重要的是他不忘本,認同自己(噶瑪蘭族)。)

藝術家林進展,展出令人驚喜的作品,利用不同素材作結合,為觀眾帶來全新感受!讓藝術作品,也可以更有想像力的去呈現。

(藝術家 林進展 kebalan
qenaliman semangi
這一次的主題基本上叫做《山海漂流 生之輪迴》怎麼說呢,所謂的山海漂流,基本上並不是物件的漂流,它是人、事、時、地、物的漂流,才叫做山海漂流,就像我們的家族,我們家族基本上是原住民家庭,我們是從宜蘭一路漂流到花蓮,我創作這個東西,事實上就是一種挑戰,為什麼叫做挑戰呢?你愈簡單的東西我愈不喜歡,因為當初會去設計,我們原住民自己的東西的時候,事實上是一種衝動,這個衝動叫做什麼?我想回去(噶瑪蘭族身分),可是我沒有機會可以回去,我只有在我的血液裡面這一個傳統,我希望把它拿出來,讓大家看到,長得像平地人的原住民,我的創作品如果說今天它涵蓋了,除了對大地的情感,對上天賜於我們的所謂的設計,然後再加上我的家庭,再加上宗教再加上返璞歸真,再加上我想表述的那一切的一切。)

(藝術家 林進展 kebalan
qenaliman semangi
我的東西,它不是飾品,也不是藝品,也不是精品,我做的東西叫做創作品,那創作品基本上,只要有主觀的想法,不要有客觀的拘束,你要的是精神。)

作品中的每一個素材,處理得極為精湛,加入了許多設計的元素及字畫。

(藝術家 林進展 kebalan
qenaliman semangi
因為那些漂流木都在河口、海灘上,其實我覺得它們在這個地方,應該算是一種重逢的概念,一種相聚的概念,因為每一個生命體都是上天所創造的,都是有用的,只是它已經變成漂流木,是可以從頭再來,我把它撿來的時候,我發現它們基本上是可以成為一家人,它們可以成為它們下一個生命的一部分,只要你把它打散再組合,才有辦法凸顯它們的特色,我的習慣是先拆解再融合在一起。)

(民眾 Iwan(林妤蓉) Atayal
Raqit
有感受到生命的感覺,因為其實他都用原木去拼裝跟呈現,然後再搭配一些他的文字很有原創跟生命力,看到這種創作,都會特別回想到在部落,那種感覺覺得滿特別的。)

他擅於使用自然形成的素材,某種程度上幫助素材自己形成,這樣也可以讓觀眾感受到作品背後的故事。

(民眾 簡先生
Raqit
他是把每個部件拼湊起來,然後前後景都可以讓它變成一個整個故事,我覺得這是,剛剛進來看這個展的時候滿特別的地方。)

(民眾 張文惠
Raqit
其實對我來講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那一對蠟燭對,跟那幅畫的結合,他每個漂流木的一些創作,他其實都有搭配一些畫的部分,對賦予它的意思,跟經過它的導覽解說之後,我覺得可以比較認識,林進展老師的創作的哪種意象,好,一個學習的參考,它真的是一個活的課本。)

(民眾 林庚翰
Raqit
主要是老師的阿嬤她的畫像,然後還有它那個有一個家具的,整個呈設的排列,就是他說他是以前,他們家的一些整個移過來這樣子,而且那邊真的滿特別的是,有那種讓人身入其境的感覺。)

家鄉(寒溪部落)是他內心最深的依戀,他的童年記憶有著歷史、信仰與生活方式,可以想像母親的生活軌跡與家族的根源。

(藝術家 林進展 kebalan
qenaliman semangi
寒溪部落(宜蘭大同)
在我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我有跟著媽媽跟著爸爸他們回去,剛到阿公家的時候呢,那個百年石頭屋的時候,事實上我真的是,已經回到原始時代的那種感覺,那家是用石頭,一塊一塊一片一片搭起來的,那廚房的鍋子是用3顆石頭頂起來的一個鼎,然後再用3顆石頭頂起來一個鍋,是用這樣來在煮飯,那廚房上面牆壁上是通風的,所謂通風的意思,就是雨可以打進來的那一種,那一天的下雨,對我來講是一個很大很大在心理上面的一個印記,應該這麼說,一進去到百年石頭屋的這個地方的時候,那種場景非常非常震撼,因為那天是下雨天,霧氣非常朦朧,然後你可以看到那個,就是那個原始場景,包括你一進去,你還剛踏進那個範圍的時候,那個石頭纍砌的牆或堤防,就讓你覺得說超越時空,你就回到另外一個時代的感覺,非常非常震撼。)

(藝術家 林進展 kebalan
qenaliman semangi
所以媽媽在我心目中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她教會了我很多人生的道理,所以呢,寒溪這塊土地對我有多重要,非常重要,她是連續猴猴族跟噶瑪蘭族共同創造的家園,有一天,我很想回去看我媽媽的出生地寒溪,那我才回去繞了一圈之後,去睹物思情,看了一下我就往河邊,我就挑了好幾個石頭,可是我只想挑一個走,因為我想紀念我媽媽,在這個地方出生,所以它是有感情的,我挑了挑一個帶回來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怎麼保存它,我就乾脆做了一個房子給她,讓她變成一個場景,變成一個想念媽媽的時候,我的後代子孫也不會丟,我也不會亂扔亂塞,我的女兒他們就可以流傳下去的。)

他努力想延續過去的記憶,傳達內心深處家的感覺,讓家成為等候家人的溫度,就是這種特殊的作品來紀念他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