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8
記者
Aras Sawawan(陳鵬飛)/uliu(郭亞文)/bazak(曾健安) 新北市

培育原民語言人才 族語教師面臨師資荒

今天是教師節,持續來關注族語教師權益,族語教師邁入專職化,依規定每位專職族語老師,每周基本的授課節數是20節。不過這對於在都會區少數族群的老師來說,因為學生人數較少,也分散各地,變成老師們就得四處奔波。但同時也面臨師資凋零的問題,導致老師們授課過程比一般老師還更有風險。今天帶大家看到新北市的賽德克族語老師川玉妹,今年她已經75歲,但每周排了22節課,一天最多還要跑4間學校授課。過去這段授課心路歷程,她很難找到人分享,也很少人知道。今天透過報導,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

中午十二點鐘聲響起,正當全校師生準備休息吃午餐,已上了三堂課的川玉妹老師,還要趕著到下一所學校教課。

川玉妹老師是花蓮賽德克族人,退休後教了十多年的族語。在各個學校間奔波,靠的就是這部紅色機車,而這學期她一周就排了22節課,散落在新北市。

(記者 Aras Sawawan 卑南族 VS. 族語老師 Ricyang Ukan(川玉妹) 賽德克族:
你一天最多要跑多少學校,三 四所學校,這樣的話你的油錢是不是,對 很兇 )

由於都會區的賽德克族學生分散,相較於其他教師,川玉妹就必須到處跑。無論晴天雨天,學校平均距離都要一小時的車程。

抵達教室,立即放下厚重包包處理簡報。而這間排滿桌椅的教室,學生就只有一位。

(族語老師 Ricyang Ukan(川玉妹) 賽德克族 VS. 學生 廖同學 賽德克族:
你是Tgdaya(方言)對不對,恩,對沒有錯,你是用e,用這個e,其他都是用e )

這對川玉妹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她課堂學生數,平均都只有1到3位。打開川玉妹的課表,每個學生方言通通不同。在賽德克族語師資有限的情況下,她就必須了解每種方言。就連早上教國小,下午教國中,學生的程度進展,也都不一樣。

(族語老師 Ricyang Ukan(川玉妹) 賽德克族
我都會記錄你不記錄,到時候學校說是什麼時候的,我那麼多我不知道怎麼回覆,所以你自己也會記在,都會記錄啦都會記錄 )

(學生 廖同學 賽德克族:
老師像我奶奶,溫柔的樣子,我可以跟老師一對一,好好的上課這樣 )

在學生眼中她就是奶奶,但這也反映出她75歲高齡,依舊為族語教育付出。有時白天上課,晚上就會處理公部門語言相關計畫,有時候時間一趕,意外隨之而來。

(族語老師 Ricyang Ukan(川玉妹) 賽德克族 VS. 記者 Aras Sawawan 卑南族:
不是很明顯啦,但是有時候會陣痛,哪裡啊,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大腿這裡,可是久站不會影響嗎,有時候會痛也沒有時間去整理了 )

笑著拍拍自己的大腿,今年川玉妹已出了七次小車禍,都是在通勤期間發生。但這不減她的教學意願,我們問她到底為什麼,依然為一兩名學生,冒著年紀、體力的風險奔波?她只說不想讓自己的語言消失,哪裡有需求她就在哪裡。

(族語老師 Ricyang Ukan(川玉妹) 賽德克族
我(有)能力就走下去嘛,看身體狀況怎麼樣,現在還可以走,因為有些學校有高樓,對不對,我爬上爬下 )

(族語老師 Ricyang Ukan(川玉妹) 賽德克族 VS. 記者 Aras Sawawan 卑南族:
不能放棄的原因,是不是老師還沒看到後面有人,對我在等 我在等 )

川玉妹或許是許多都會區族語老師的縮影,面對師資仍待擴充的困境,他們還是只能撐著"還可以"的身體,穿梭在都市叢林間,默默為族語傳承埋下一顆顆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