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1
記者
Kacaw·Mayaw(周浩伊)/許家榮 台北市

第7屆亞洲手創展 齊聚350家業者共襄盛舉

邁入第7屆的亞洲手創展,匯集了海內外350家特色品牌業者參家,今年'Be Original敢於創造'為主題,其中原民文創商品詢問度也相當地高。

(民眾 林小姐:
我覺得那個顏色部分,就是傳統(琉璃珠)的部分,它是有比較多的顏色,有融入一些新的文化的部分,就是設計還不錯。)

精雕細琢的金工手環,色彩絢爛的琉璃珠,描繪著文化生活的浪漫故事,不過,因著市場的需求調整創作方向、及行銷模式,來自南迴原鄉的工藝師,也曾出現心理拉扯的陣痛期。

(工藝師 呂鈞 排灣族:
花了將近3年的時間,讓客人慢慢去適應,我做的珠子可能跟傳統,會有一些不太一樣的地方,當然是從顏色開始下手,可以(讓顧客)慢慢地接受,我的一些以較大膽的想法,這些紋路跟色彩,其實都是來自我們大自然的色彩。)

(工藝師 周勝賢 排灣族:
因為你不見得你自己覺得,很好的(作品)它們就會接受,因為畢竟工藝品跟藝術創作是,還是有一些不一樣,創作跟量產也都是不一樣,都還是會有一些落差跟差異性。)

為了拉近市場與原民手作商品的距離,工藝師與業者也透過品牌故事、環保概念,提升商品的附加價值,進而讓消費者透過商品,認識背後的族群文化。

(品牌主理人 terudj tjucenglav 排灣族:
適用環保的消臭炭為主要理念,我們也希望能夠,透過一個比較簡單的方式,能夠傳遞排灣族的文化,藉著這個機會能夠,述說我們品牌很多的故事。)

(屏東原百貨專案經理 陳泱竹:
排灣族跟魯凱族(工藝品) 大家知道就是,很華麗 繁複又很精緻,像華麗的東西對我們來說是美的,可是對現在一般的消費者來說,大家追求的是減法,透過減法的設計,就把一點點元素帶進去,讓消費者先能接受,再慢慢地去認識(原民文化)。)

像是南島文化中常見的構樹皮,過往只在服飾、包包的設計中被使用,而在競爭激烈的文創市場,如何突破消費者對價格的疑慮,跳脫原民文創的侷限性,開發新商品、開拓客源也成了重要課題,

(品牌主理人 zepulj kaluvung(王雅蘭) 排灣族:
我們希望能夠去做另外一個市場,所以我們就是以 像是家具,家飾類的商品為主,像是我們的商品,其實單價是非常偏高的,花很多心思在經營社群平台,那或者參加這種大型展會,希望可以去徵求更多的曝光度。)

從琉璃珠、金飾,再到構樹皮家飾品,工藝師發揮創意融合傳統,傳遞原民文化背後的多樣,而在走出部落、接軌世界之餘,隨著民眾的消費習慣改變,商品的多樣性、品牌的故事性,也讓原民手創的樣貌,有了嶄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