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集|第1季|2024
景美村Qowgan部落(加灣部落),部落主要為外太魯閣部落所組成,起初仍住於今Qowgan部落西側山區位置,分別為Driq、Qowgan、Djima、Btakan等部落先後遷來現址。
1917年現址上方之Driq部落先遷來現址;同年Qowgan部落及其他部落亦陸續遷來。
Qowgan原部落位於現址西方一千公尺山腹。
因該地盛產高山細竹故得名。
Qowgam部落相傳約於19世紀中期,源於Snlingan部落族人遷來,第一代始祖為Pawan,後因耕地不足率二子Abu Pawan、Yakaw Pawan遷至加灣。
直至1917年遭日方強迫遷徙下山。
Driq原址位在今景美派出所西南方約2公里處。
意為「山角」之意。
距今約150年由Skadang右岸之Driq部落遷來,其祖源亦為Snlingan,Watan Abis率族人自原Driq遷至此地建立部落,並沿用原部落名稱Driq,不久候有Tpdu部落西南方之Branaw部落遷來居住,直至1917年遭日方強迫遷徙下山。
Djima位於現今部落西側100-300公尺處,意為「桂竹」,因此地盛產桂竹,故得名。
此地區始祖為Pihu Batu原住於Bruwan,其子Harung Pihu取Qowgan女子Tapang為妻,即於Qowgan東南方山腹開闢墾殖,因盛產桂竹,故稱該地為Djima,Pihu逝後,Harung率族人遷至此地,1930年遭日方強迫遷徙下山居住。
Btakan原址為Djima部落稍南方,意為麻竹,因該地區盛產麻竹故得名。
為Qowgan地區建立最晚的部落,約為19世紀末期,相傳其祖源Qurang部落,至Puhuq Taqu以輾轉遷至Smpragan,後因其孫Pitan娶Bruwan人,經岳家召請而遷來Qowgan地區。起初住於Djima,後因耕地不足,遷往稍南一帶山腹,不久後遭日方侵略迫遷下山。
該部落日殖時期分為一、二、三班,最初以派出所前道路為界,分為南北兩班。
第一班:位於Qowgan南區,主要由Btakan、Djima、Qowgan等部落居住,日方稱為第一班。
第二班:位於Qowgan北區,起初由來自Ibasan(三棧地區)、Rusaw(三棧北方)部落組成,日方稱第二班,
第三班:原址位於第二班西側,較一、二班晚遷來,由Uway、Tbula、Ruuq等部落家族組成,原住於第二班西方側自成部落,日方稱第三班,1964年第三班遭土石流毀社,第三班部分族人流住至一、二班,大部分遷至第一班南側另建社區,此時亦有吉安福興Skadang族人遷至第一班。
山廣部落:部落位於景美派出所南方約二公里處,台九線西側。該部落主要由Sdagan部落所組成,1914年太魯閣戰爭後,將Sdagan附近之Driq、Tasil整併為Sdagan部落,1947國民政府輔導部落遷至吉安福興、慶豐,其後有4戶因故再遷至現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