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在市場待了一整天

第55屆電視金鐘/生活風格節目獎

2020 | 共2集 | 普遍級 | 生活休閒

【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第一季

時隔一年,我又在市場待了一整天。

在走逛過這些元素代表性的市場後,除了延續大家所熟悉的傳統菜市場,我們選擇踏入各個地方的小市場,更深入在地人們的生活。例如:擁有百年歷史的仁愛市場與崁仔頂漁市;早期規劃時就有shoppimg mall概念的屏東的中央市場;行駛在台中東勢、新社山區乘載滿滿溫暖的阿峰菜車;代代傳承,以守護島嶼美味為傲的澎湖北辰市場;擁有近八十年歷史的巴洛克式建築與老街現代的便利商店對比,形成一種新舊並陳的趣味與另類美感的台南新化市場;每年農曆七月,嘉義獨有的「輪流普度」是一年一度的盛事,散發著迷人的活力與魅力,擁有百年陳釀市場人生風味的嘉義東市場;保留獨特的滇緬飲食地景,舌尖的多元,族群的交錯,乃至文明開展的龍崗忠貞市場;以及特別企劃的最後一集,我們將帶觀眾以不同的視角來進入五個市場職人的生活日常,古早味冰店、夜市小火車、菠菜的一生…等。

我們挑戰用新的手法來與各種職人們的過招。第二季選擇市場的方向大致可區分為,地區文化代表性傳統市場、地方生活的小市場以及職人生活,當然不會少的是帶觀眾發現台灣傳統市場的美的一面。

  • 最終回 職人篇
    第8集|第2季|2022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Part1<不認輸的清真小吃店>
    在中壢忠貞市場最後端,成長過程在緬甸、泰國移動討生活,30歲後才落腳台灣的馬耀強,獨自經營著小吃店「清真園」。從清晨3點半開始,他一個人整理桌椅、備料,待清晨客人湧入,他也一個人招呼、點單、製作烤餅、稀豆粉等店裡販售的數十種品項。對馬耀強來說,這些日復一日、繁瑣吃重的工作,都只是對命運不認輸的他,必要的生存能力….

    Part2<全廣角的冰滋味>
    台南麻豆位於嘉南平原的中央,盛產文旦。在這個傳統的農業小鎮,有一間近百年的『龍泉冰店』,坐落在中央市場內。第三代老闆娘朱淑美說:「農民去果園工作,都會口渴啊,下田後最想做的,就是來吃一碗冰。」一碗冰,看似簡單,但其實費工又費時。朱淑美為了保留剉冰的古早味,堅持用阿公傳承的古法製作粉粿、紅豆、大豆、愛玉、鳳梨…等配料。時宜事易,但龍泉老冰店依然靜靜的待在麻豆這個小農村,陪伴著當地的老農民。

    Part3<菠菜的島內旅行>
    你去過傳統市場買菜,但你想過這些菜是經由怎樣的過程、集合了多少人力物 力,才能來到你所在的城市嗎?本支影片將以「菠菜」為主角,從全台灣葉菜類生產大縣:雲林縣的農地出發,窺看農民栽種的過程。接著,我們將跟隨長成的蔬菜搭乘聯結車一路北上,紀錄蔬菜們進入果菜市場、傳統市集,最後輾轉到達你我餐桌的過程。

    Part4<要不要坐小火車>
    這是一列只在晚上營運,專屬小小孩搭乘的迷你小火車,車票只要一枚銅板,它就能為孩子帶來無限的歡樂時光,老闆李孟軒是這台小火車的列車長,他從小孩出生的那一年開始擺攤,現在孩子年紀有多大,代表他在夜市也做了多少年,因為夜市工作日夜顛倒,孟軒和孩子聚少離多,於是他把客人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小孩看待,用真誠的心與小孩互動,陪伴他們長大,不論將來小火車行業會不會隨時代沒落消失不見,他都想為孩子們留下快樂的回憶,就算只有一個晚上也好。

    Part5<四六時中的豆皮>
    午夜時分,鶯歌的一間老舊土角屋內,滾燙的豆漿在大灶裡冒著蒸氣,蘇水木將一根細竹枝輕輕放入,慢慢挑起一張薄如蟬翼的豆皮,猶如夜裡升起一輪明月,遙想他第一次學做豆皮才13歲,轉眼間已過一甲子,現在當了阿公的他,依然天天埋首灶前做豆皮,因為這滿室高掛的手工豆皮,不只有他長年秉持的職人精神,更有他對父母無盡的思念……

    Part6<一個人的武林>
    John說,他不想定位這間店,因為各種料理類型他都想嘗試。這是他待遍不同風格的餐廳之後,決定開居酒屋的原因。他可以實驗各種食材,不把自己侷限在特定的餐點,反正只要能下酒,什麼東西他都能做。 禪學的概念對他的料理風格影響至深。對他來說,菜色求新求變,即是在日常生活中尋求超越。一個人的武林,是自由,亦是修行。

    多元族群的共生家園:龍岡忠貞市場
    第7集|第2季|2022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來自巴基斯坦的雜貨店老闆,賣著家鄉日用品,用冷笑話拉近與客人的距離;隔壁的清真雞肉攤,店主一家三代都不是穆斯林,為了跟外國客人溝通,老闆有一本手抄的印尼文筆記,用最陽春易懂的中文標記發音,做生意需要練習,心意卻不言自明;從金三角輾轉來到台灣,靠著東南亞點心支撐生計,重新建立家園的同時,也向人訴說自己的根源。

    1970年代,忠貞市場沿著忠貞新村而形成,住戶多是從雲南撤退到金三角地區的孤軍和家眷。如今,眷村早已拆遷,這裡除了保留獨特的滇緬飲食地景,舌尖的多元,族群的交錯,乃至文明的開展,依然豐富著一座島嶼的可能性。.

    美味的日常信仰:嘉義東市場
    第6集|第2季|2022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諸羅山下的嘉義市東市場,草創至今已有120年,是嘉義歷史最悠久的市場。受惠嘉南平原豐富的農漁物產,東市場自古就是嘉義的貨物集散地,與嘉義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時至今日仍被當地人暱稱為〞我「嘉」廚房”。

    一百多年來,在此深根的豬魚菜攤、雜貨、小吃,多已傳承三、四代卻從未輕易離開。每天半夜就開始工作,天還沒亮就營業的百年牛雜店主人就說:「老顧客與老伙伴交織的人情味,是別的地方沒有的」。

    每年農曆七月,嘉義獨有的「輪流普度」是一年一度的盛事,市民、廟宇為了普渡總動員。緊臨城隍廟的東市場,不僅是祭品的供應者,更擔負贊助各大廟宇的重要角色。整個七月人來人往好不熱鬧,東市場散發著迷人的活力與魅力,百餘年陳釀的市場人生風味。

    食衣住行的美好服務:屏東中央市場
    第5集|第2季|2022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屏東縣位於臺灣西南部最南端,是臺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屏東市中心有一座巨大的中央市場,原是省立屏東醫院的所在地, 1957年改建成四大商場,至今發展已超過一甲子。

    中央市場早期規劃時就有shoppimg mall的概念,在太空棒小販的指引下,主持人細細探訪第一商場歷史悠久的童裝百貨、鞋店、妝嫁百貨、修鞋店、塑身內衣店、布莊…;為第二商場整潔明亮的傳統生鮮市場和知性十足的種籽行所驚豔….;品味第三商場圓環的古早日式蛋包飯、體驗第四商場貼心親切的美容美體後,亦在文創咖啡館小酌、感受老市場中的新活力;甚至還進入老舊但風華猶存的老旅社,回味在歐洲深造的時光,彷彿在這裡,一次體驗橫跨不同世代的人生百味…。

    老街的米食傳承:台南新化市場
    第4集|第2季|2022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早期的新化是周邊鄉鎮販賣產品的聚集地,在當時與府城臺南往來頻繁,造就出蓬勃的商業買賣;街上壯觀亮麗的巴洛克式建築,已擁有近八十年歷史,與老街現代的便利商店對比,形成一種新舊並陳的趣味與另類的美感。

    而日治時期市場內則有廣為人知的「三十六攤」,主要販售米糕、切仔麵、粿、鹹粥、和肉羹等古早味小食。

    隨著時代更迭,飲食習慣改變,加上一九六五年市場慘遭祝融後,當時的三十六攤僅存不到十個攤位,但仍有幾家傳承迄今。

    承載溫暖的行動市場:台中東勢菜車
    第3集|第2季|2022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不曉得在你的兒時記憶裡是否曾有一台萬能的菜車,每天,當音樂響起時,那車上載來的是滿滿幸福感!有別以往的菜市場,我們找到行駛在台中東勢、新社山區的阿峰菜車;阿峰是菜車的第二代,從父親手中接下菜車,抱著服務偏鄉居民的心情,每天清早出門為客人帶來最新鮮的菜色、雜貨,接受客人電話預約,為購物不便的長輩送貨到廚房;這一次我跟著菜車一整天,看見菜車上賣的不只是食材更是菜車老闆的溫暖,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這趟行動菜車之旅!

    島民的自信海味:澎湖北辰市場
    第2集|第2季|2022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被台灣海峽環抱的澎湖群島,曾被稱為「漁夫之島」,從古至今澎湖的漁獲量一直很龐大,要感受澎湖人最自信驕傲的各式海味,位於馬公的北辰市場絕對必訪。

    走進北辰市場,這裡有每日新鮮直送的海味,年輕魚二代從漁港競標的漁獲,漁村媽媽從潮間帶撿拾的螺貝類,還有在防風菜宅呵護長大的十稜絲瓜,見證澎湖人日出日落以海維生的生活縮影。一群愛魚懂魚的島民們,他們代代傳承,以守護島嶼美味為傲,海島繽紛多彩的風土人情,盡在北辰市場裡等著你來細細品味。

    港邊晝夜的老派新鮮:基隆崁仔頂仁愛市場
    第1集|第2季|2022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基隆市,位於台灣東北部,乃台灣最北端的都市。
    以旭川河為分界,東岸的仁愛市場設立於1909年,往昔俗稱大市場,是基隆最大的蔬果批發市場,而位於旭川河西岸的崁仔頂漁市,是漁船聚集地,各地漁港的新鮮漁獲在此下貨。
    擁有百年歷史的仁愛市場與崁仔頂漁市,共同演繹了基隆的百年市場史。
    以旭川河為分界,從仁愛市場,過河延伸到崁仔頂漁市,晝夜不止息的活力,牽繫著整個基隆市的脈動。

  • 傳承的繁華軌跡:高雄鹽埕大溝頂
    第8集|第1季|2021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1912年,打狗港進行第二期築港工程,填出的海埔新生地是今日高雄鹽埕。昔日的高雄市政府和全市半數以上的戲院曾在此座落,商業活動十分熱絡,人們不斷遷居至此。地處高雄面積最小的行政區,1960年代卻擠了全市最多的人口,百年鹽埕的前半生,是繁華港都最好的見證。

    愛河分流的大溝頂水道,因鹽埕新市街的誕生,成了收集壽山雨水的都市排水系統。二戰後,市府在大溝頂水道上加蓋、搭建商店街,人們口中的大溝頂,是後來七賢三路和瀨南街之間,七個集中商場的統稱。

    隨著都市發展重心東移,鹽埕風光逐漸褪色。我們拜訪在大溝頂開業超過50年的美容院和豬肉攤阿姨,在如今已然沒落的老街區,感受朝氣與生命力;以及年輕力盛的酒場老闆和糕點師傅,如何在走與留之間,找到自身的定位與專注於其中的信念。百年鹽埕,這群人們是最好的見證。

    古都的自信認同:台南水仙宮市場
    第7集|第1季|2021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台南位於臺灣西南部,西部面向台灣海峽,東部緊鄰阿里山山脈,是台灣地形最為平緩的一區,其耕地面積為全台比例最高的縣市。

    台南作為漢文化第一個登陸地方,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城市。水仙宮市場,算是台灣最老的市場之一,與之相鄰的國華街為台南小吃的熱門觀光景點。

    穿梭於在地人與觀光客的肩膀,看看虱目魚的家鄉、處理虱目魚的快手、數十年如一日的台南經典早餐、充滿“甜”的味覺、深藏於市場內的媒人婆、清晨大海現釣的魚湯店、古老智慧的青草知識...。跟著一起感受專屬於這城市的生活節奏,感受渾然天成的自信古都。

    昔日的城市摩登:台中第二市場
    第6集|第1季|2021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虹吸壺的咖啡香、進口的麝香葡萄、紅磚砌成的六角樓,這些都是台中第二市場日常的風景。

    第二市場位於台中中區,是中部最早現代化的地區,市場主建築建於日治時期,已有百年歷史,早期主要顧客是附近消費能力強的日本移民,一直到戰後,市場內都還是以銷售高價位產品為主,因此有「有錢人市場」的名號。

    另外,市場也兼具批發功能,早期搬運工果腹的種種小吃,成了今日觀光客追遂的美食。

    隨著時代變遷,台中精華地段轉移,批發功能切割出去,第二市場漸漸沉寂。走進第二市場,和退休的潤餅阿公、守著百年雜貨店的阿姨、從外面回來的咖啡店老闆娘、每天滷、每天吃的滷肉飯達人,一起聊聊他們的故事、看看他們眼中的第二市場。

    戰地的生活信仰:金門東門市場
    第5集|第1季|2021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金門,是台灣的西部離島,曾經這裡穿著草綠制服的阿兵哥曾多達十三萬人,現在只剩不到一萬。過去的戰地,演變成今日中國遊客的觀光地,金門的角色轉換,訴說著兩岸政治的複雜情結。金門居民生活的重要門戶,是歷史悠久的金城鎮東門菜市場,負責餵飽金城與金寧二大鎮上八萬人口的肚子,幾乎是四分之三的金門人口!

    跟著靠石蚵維生的阿笑姨,一路到小金門體驗採蚵、剝蚵、到賣蚵的採蚵人生;偶遇從小三就賣菜給阿兵哥的菜販阿卿姐,她目睹十萬大軍的盛況,老公是當年負責採買的阿兵哥;專門蒐集拉鍊、老針車的店家,老闆是愛寫近體詩的平民詩人;進到金門人的家中,從準備清明祭品擦餅與各式金紙,目睹豐富的祭拜文化。在東門市場逛一圈,就好像走過草綠色的回憶,跟著我們一起尋找金門東門市場的「新舊之間」!

    首都的壯闊胃袋:台北濱江市場
    第4集|第1季|2021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台灣首都-台北市的濱江市場,這是台灣第一個批發市場。 1980年,台北農產運銷公司進駐經營,統稱第二果菜批發市場,每日約有2300公噸來自全台各地的蔬果在此集散,拍賣行情,決定全台當天的菜價。

    批發性質,讓這個市場有著高度現代化的面貌。 一個深夜,我們跟承銷人胡老闆,刷卡進「場」,參與看貨、競標,鏡頭穿梭在玲瑯滿目的蔬果陣仗中,除了果菜味,還瀰漫著像是股票市場的緊張氛圍; 天一亮,各攤販老闆將半夜競標的蔬果上架,部分則送往大台北區各餐廳。

    泛稱的濱江市場,還包括批發大樓外圍的海鮮、肉類、南北乾貨,及蔓延整條街區的龐雜市集,這樣一路忙到下午,來自全國各地送蔬果的大卡車又抵達進貨。24小時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運轉著。

    海神的鮮美禮物:南方澳漁市
    第3集|第1季|2021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南方澳,位在台灣東北角宜蘭境內,因海域有黑潮經過,吸引大量浮游生物聚集,形成了魚場。南方澳在日本殖民時代建造台灣第一座現代漁港,漁業鼎盛時期,有「馬達一響,黃金萬兩」的形容,當時擠進三萬人討海維生,一度成為全台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如今,台灣高達九成的鯖魚,都從這裡上岸。

    「逛魚市,就是前來領收海神送給人類的禮物。」你將看到充滿張力的鮪魚/鯖魚拍賣、俐落下刀的解魚師如何視刀如兄弟、討海人在茫茫大海上的渺小、做魚丸的老闆娘如何珍惜海洋資源……整個南方澳魚市,從漁民、魚販、廚師到居民,大家都懷著「看看今天、我們會被海神賜予什麼」的謙遜期待。

    客家的鄉愁滋味:竹東中央市場
    第2集|第1季|2021

    因影片著作權關係,影片限制頻道觀看
    新竹位於台灣西北部,是全球高科技產業重鎮,也是客家人口比例最高的縣市。竹東中央市場位於新竹東邊,曾是一個伐木集散地,吸引著各路小販。如今,這裡有超過5百個以上的攤商,供應新鮮蔬果魚肉,包括各種傳統客家食材。

    該如何逛一個充滿客家風情的市場呢?凌晨4點,從一間炸「婆菜」的小店開始,接著吃客家傳統米食米苔目、走訪製作福菜的現場、探索到一間風情萬種的老照相館、還與一群來自印尼山口洋的熱情新住民相遇。

    擁有客家血統的主持人悠遊市場裡,彷彿搭上一艘回溯自身客家認同的小船,不疾不徐地搖晃著,從喧囂到寧靜……。

    母系的自然原力:花蓮重慶市場
    第1集|第1季|2021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花蓮位於台灣東部,面對太平洋,緊靠中央山脈。花蓮是台灣原住民主要居住地之一,其中阿美族人口占比最多。花蓮重慶市場,有人稱它是「後山的廚房」,市場規模堪稱東台灣最大,內外場攤商加起來多達350家以上。

    最特別的是,它有一條原住民區,專賣阿美族的野菜和傳統食材,有專賣蝸牛的阿美族女老闆、專賣野菜的阿美族阿姨。也逛了帶給婆婆媽媽小確幸的服飾店、親眼目睹豬頭如何被肢解、還發現一台元氣滿滿的移動式卡拉OK小貨車、遇見從福建飄洋過海來台做「小蜜蜂」的勤奮女人…。

    歡迎你跟主持人一起探索花蓮重慶市場的『女力、原力、自然力』

預告
卡司團隊
相關資訊

【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第一季

不只是美食,更是一個充滿美妙人事地物的節目!從爆炸頭老師探訪過的市場、以及他的五感體驗紀錄,豐富有趣地爆炸展開。跟隨老師「沈浸感」的腳步,前進這一個個庶民小宇宙。

 

邀請大家從各種不同角度,隨著主持人,一同潛入八個台灣老市場,感受在地文化、庶民人情的溫度,探訪體驗市場裡無與倫比的趣味!

相關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