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dapin去旅行

榮獲 | 第21屆國人自製兒童及少年優質節目五星獎-獲5星獎

榮獲 | 第20屆國人自製兒童及少年優質節目五星獎-獲5星獎

榮獲 | 第51屆電視金鐘獎-最佳綜合節目獎

入圍 | 第55屆電視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獎

入圍 | 第53屆休斯頓國際影展-Shorts Animated(Children)兒童短片

2015-2020 | 共57集 | 普遍級 | 生活休閒

dapin是賽德克語,走過土地的印記。

邀請你帶著對旅行的渴望出發!

到初次造訪的部落,和族人們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寫下彼此最深刻的故事。


跟著dapin去旅行進入了第三季的旅程,要繼續帶著觀眾跟著每一位旅行者的視角進入原鄉部落,透過每位旅行者與生活在部落的族人朋友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看見當代部落的生活態度與文化延續。除了繼續到台灣各地部落旅行,節目今年更將dapin(足跡)留在遠在南半球,帶著台灣的原民音樂與工藝藝飛向毛利族人的部落。

曾經部落的族人為了生存,青壯年大量移入工商發達都市與鄰近鄉鎮,有更多人為了下一代的孩子選擇落腳異鄉,隨著時空的轉換,當年的青壯年邁入老年,想家的心情促使自己回鄉生活,而都市成長的第二代、第三代,在族群意識抬頭與對於文化、土地的情感連結下,也開始用不同上一代的方式回鄉,而今年節目將分享返鄉族人的經驗,看見傳統文化如何成為當代生活所需的精神支柱,與建構普世的價值觀。

本季另一突破,就是在南半球留下最深刻的dapin(足跡)。其中一集,將太魯閣族的音樂帶入北島的毛利部落,自信的分享文化之美,也看見毛利族人如何透過生活的實踐,延續自己族群文化。除此之外,另一集透過兼具藝術創作與策展背景,且任於大學教導文化創意產業與原住民藝術的旅行者,進入紐西蘭最具能親近毛利文化與工藝的城鎮Rotorua,了解毛利族人如何重新找回自己的傳統工藝並接軌當代產業,發展出富有毛利色彩與族群價值的文化創意產業。

 

 

  • 再次認識海洋,黑糖導演在都蘭部落的看見與省思
    第57集|第5季|2020

    拍攝《飛行少年》、《男人與他的海》等紀錄片,黑糖導演(黃嘉俊)來到都蘭部落,跟著在地族人 Hani(吳龍星),從阿美族人的世界觀,重新認識導演他既熟悉、又陌生的海洋。

    明明離海這麼近的我們,卻與海洋保持安全距離?在餐廳裡大啖海鮮,卻不知其從何而來、以及如何而來?而海,又真的只專屬男性漁獵的場域嗎?

    11/25(三)22:00,一起跟著旅人黑糖導演,認識都蘭阿美族人的海洋文化,在太平洋留下最深刻的 dapin。

     

    跟著貴詠到Pinaski 下賓朗部落
    第56集|第5季|2020
    跟著希慈到樂窩社服協會
    第55集|第5季|2020

    本集內容介紹
    一群長期蹲點在三峽原民文化部落的工作者,因為看見原住民的需求,於是投入了人力、心力,這一服務便長達了10年,為了能夠讓服務更完善,終於在2018成立了社區服務協會;而身為非營利組織團隊創辦人的張希慈,經過7年的磨練,跳出自己創建的團隊,期盼將自己歸零,然後重新出發、重新學習、重新認識不同領域的人、事、物,當她跟著社服協會的Aring、哲宇進到都市原住民的生活圈,一件一件衝擊她內心的事情迎面而來,她會如何去面對?而看見協會的社工、老師們用生命陪伴生命的人生故事,她又會有什麼感受?

    部落(社區)介紹
    在三鶯一帶有著以阿美族為主要族群的社區型部落,居民大多是為了工作、求生存,而從部落移居到了都市,然後又聚集了起來形成一個新的群居生活圈,雖然不完全能像在原民部落中的生活,但是居民們知足於自己的生活、也維持和族人之間的互動,以保有在和原鄉一樣的活絡氛圍。

    旅行者人物介紹
    張希慈,大學畢業之際就和伙伴創立了一個專帶年輕人跳出舒適圈的非營利組織,在組織裡擔任核心人物7年之後,她將第一線執行的位置交棒出去,選擇在組織穩定之時,回到原點,讓自己退居到「幕後」,並開始去協助其他同是非營利組織的單位面對可能會有的困難,藉由自身的經歷給予其他同性質單位有更多的參考選擇,而大學主修社工系的她,對社會議題敏銳且關心,所以目前更投入了關於北一女公民意識教育變遷議題的研究寫作中。

    部落(社區)人物介紹
    Aring,太魯閣族,因為擔任了協會半年的志工後,一頭栽入課輔老師一職,至今將近8年,雖然她並非阿美族族人,卻因為用心陪伴孩子、長者,所以社區裡的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無不熟識她、信任她。
    哲宇,曾經是拳擊國手,退伍後因為工作關係接觸到都市原住民的生活圈,讓他感受良深,加上自己曾因為學習拳擊,而重新對人生有不一樣的想法,所以他留居三鶯一帶並且創立了原青拳擊隊,希望藉由拳擊陪伴孩子,並且讓孩子看見自己不一樣的價值點。

    跟著小民到雙龍村
    第54集|第5季|2020

    擅長用畫說故事的插畫家沈恩民(小民),喜歡往山上跑、感受大自然環境,並體會認識原住民族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跟著一起生活。
    小民這次來到位在南投信義鄉,雙龍村的 Mai Asang,跟著布農族阿公 Laung Isqaqavut(松萬金)、阿嬤 Savung Maitangan(谷秀紅)及他們的兒子 Tian Isqaqavut(松世君)一起生活,感受阿公阿嬤的日常。

    當小民拿起鋤頭、伐木電鋸、拋光推器,甚至徒手搬運石板,是否能達成阿公與 Tian 交付的任務?做工的同時,也了解布農族祖先堆砌石板屋、製作編織箱等傳統的智慧。

    學叡到電光部落
    第53集|第5季|2020

    本集內容介紹
    2018年,學叡第一次踏入位在台東關山的電光部落,展開了頭一遭在「部落生活」的旅程,也是因為那趟旅程,和返鄉青農黃瀚有了日記之約…
    今年,學叡再次回到電光,也許是另一種近鄉情怯,讓他擔心自己這一年半來的沉寂,無法和黃瀚分享些人生經歷;在看見黃瀚新居落成、事業忙碌,以及寶媽實踐部落食堂的夢想,陪伴著部落長輩與孩子之餘,與黃瀚推動部落觀光,看似平凡的小部落,卻踏實地一步一步在前進…對於學叡來說,會有什麼心境上的衝擊或感動?二次造訪電光,又會讓學叡留下什麼記憶呢?

    部落介紹
    電光部落,位在台東縣的關山鎮,是一個阿美族和客家人、閩南人混居的社區型部落,這樣的混居型態,讓電光人在生活上、飲食上處處可見彼此文化的學習;而擅於農耕的阿美族人,在此也多以務農為主,加上電光部落得天獨厚的環境與水源,孕育出多樣性的農作物,近年來部落也開始以現有的農耕體驗,加以咖啡產業與釀酒文化,積極發展觀光,以振興部落之產業與文化。

    旅行者人物介紹
    盧學叡,原生部落為台東馬蘭部落,但自小在台北成長,目前是位跨界影視歌的全方位藝人;而身為阿美族的他,終於在今年第一次回到原生部落參與了祭典,也因為感受到近年來少有原住民的情歌創作,加上希望讓阿美族語更容易接近一般人的生活,而讓他萌生了嘗試製作「美式情歌」的想法,帶著這些文化洗禮的經歷,他將再度回到電光…

    部落人物介紹
    黃瀚,現年28歲,土生土長的台東電光人,自幼就想留在自己的部落裡為部落盡一份心力,因此選擇精緻農業學習,在畢業後返鄉開始推動有機農業,也在部落裡成立了第一個有機米的品牌,除此以外,不擅母語的黃瀚也積極向部落耆老認識自己的部落文化,和電光社區發展協會一同推廣部落的產業、觀光發展,希望藉由自身的經驗,帶給更多年輕人留在電光的機會。

    黃夕到港口部落
    第52集|第5季|2020

    本集內容介紹 
    「帶著既期待又害怕要面對自我的心情踏入花蓮港口部落…」這是此趟旅行者黃夕最大的功課…人生短短數十年,總有些時候會面臨低潮,而25歲的黃夕經歷現實的洗禮後,決定踏入部落,回歸原始、回歸自然、回歸人與土地的純真,但是旅程中她也害怕,害怕自己一個外來者何以打擾屬於部落的平靜,只為了自己想要「找回自我」,然而,部落裡的ina、共學園裡的孩子與老師真誠的相待,終究能溫暖黃夕疑惑與不安的心嗎!

    部落介紹
    位在花蓮縣豐濱鄉的港口部落,是阿美族的部落之一,也因為靠近太平洋,所以富含了海洋文化特色,近年來因為返鄉意識高漲、保存部落文化聲浪四起,促使了港口部落有越來越多族人回鄉從事藝術、農耕等工作,開始分享在地生活、部落情感,也讓港口部落重建起其部落核心價值。

    旅行者人物介紹
    黃夕,過去曾在非營利組織單位「青藝盟」服務,因認知到自己對於社會議題特別關注,在離開青藝盟後投身於政治,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拉扯,讓黃夕不得不選擇停下腳步,重新面對自己、面對生活、面對下一步,然而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孩,卻為了「如何才能讓社會更好」而陷入膠著,希望透過這趟部落旅程,讓自己重新面對人、面對土地。

    部落人物介紹
    女人的韌性有多強大,走進港口部落便能窺知一二,Tamorak母語共學園的園長Nakaw在接觸到部落的孩子後,深感文化的斷層、語言的退化,進而思索究竟我們的教育環節有什麼問題,直到接觸了華德福教育後,她體認到這才是適合部落孩子的教育方式,所以她開始改變常態的教學,並創辦了Tamorak母語共學園;而在港口部落中同為部落文化努力的舒米如妮,她是電影「太陽的孩子」的原型人物,多年前返鄉卻不如想像得容易「返鄉」,歷經種種困難,她復育了海稻米、釀酒文化、和族人們一起製辦了藝術節…而這一場又一場不被生活與現實擊垮的部落女力,正在港口部落裡上演著。

    克昭到清流部落
    第51集|第5季|2020

    本集介紹
    從事田調製片的克昭,被瑪姮的人生故事吸引來到清流部落,部落經歷霧社事件的傷痛,身為莫那魯道的曾孫女瑪姮曾經非常排斥自己的名字,最後卻決定回到部落,帶著孩子認識大家不願觸碰的禁忌、傳承賽德克的文化。克昭將如何透過這趟旅程,認識瑪姮以及清流這塊土地上的各樣故事呢?

    部落介紹
    清流部落(Gluban)位於南投縣仁愛鄉西陲,因為眉原溪、阿比斯溪、北港溪恰似「川」字刻印在部落台地,在日據時期也被稱作「川中島社」,1930年霧社事件戰敗後,日軍迫遷參與事件的六部落餘生至現居地,利用當地地形,嚴密控管族人,使得許多長輩即使在日軍離去後,都絕口不提霧社事件的歷史,近年族人才逐漸開始述說自己的故事,讓部落的孩子傳承祖先的故事和文化。

    旅行者人物介紹
    從事田調製片的克昭,透過戲劇、電影協助導演、工作團隊把許多時代的故事,用貼近大眾的方式傳遞出去;加上個性的關係,克昭喜歡透過人來認識家鄉,透過土地上發生的故事來認識這一塊土地,著迷於每個經歷的過程,是甚麼樣的人、甚麼樣的故事促成家鄉今日的面貌。

    部落人物介紹
    瑪姮巴丸是莫那魯道的曾孫女,曾經非常排斥自己的名字,因為它來自祖母瑪姮莫那,同時也代表了傷痛的歷史,卻在參與《賽德克‧巴萊》拍攝後,決定從台北回到部落,觸碰大家絕口不提的禁忌,希望能讓部落的孩子認識自己祖先的故事,跟著孩子及族人尋找部落的歷史及文化,瑪姮也慢慢的在尋找的途中,重新擁抱自己的名字,接受自己的身分,帶著族人從自己部落故事開始,慢慢成為一個真正的賽德克人。

    Bawhin到新興部落
    第50集|第5季|2020

    本集內容介紹
    郭志翔,知名泰雅藝術團的團長,雖然離開部落,卻心繫部落文化之傳承,所以時常會與團員們到泰雅部落找尋創作靈感,而他心中有個期盼,有一天他要再回到自己的部落,繼續延續泰雅文化記憶;而這一趟,志翔帶忐忑與期待的心情進入東台灣的排灣部落,希望能在這趟旅程中,了解到早已回鄉的長輩們是如何在生活與生存中找到留存文化、延續文化的平衡與方式…

    部落介紹
    來自近黃地區的「給你路古洋」部落落腳於魯巴卡茲部落的獵場耕地,數十年來部落間友好相處,而部落族人們也因為地緣關係,相識甚至相惜,共同維護排灣族的工藝技術文化,而工藝師們各有技術與作品風格,卻未曾共同以工藝師之姿,對外展出創作,直至民國103年,工藝師一員魯魁提議應該為大家辦一場工藝展,自此成立了森川自然工藝聚落…

    旅行者人物介紹
    郭志翔,來自苗栗泰安的泰雅族青年,過去曾在九族文化村擔任文史工作者,也曾在阿美族舞團工作,於民國99年決定自創藝術文化團,但創團後的前兩年舞蹈風格以仿效為主,後來才開始創作屬自己族群、自己部落的舞蹈風格;現在團隊主要在北部運作,但,對志翔來說,他仍希望未來能再帶著團隊回到部落、回到家鄉,繼續將藝術文化團推廣下去…

    部落人物介紹
    六位自民國80年代左右返鄉的青年,時至今日已為人父的壯年階段,早年返鄉的原因多為照顧家中年長的長輩,後來先後進入木工的領域學習,也因此發現部落原本有的工藝師不見了,支撐部落生活的文化技藝逐漸消失,於是開始探訪部落長輩,透過於現代社會學習的技術,結合長者口傳內容,慢慢地重構部落原有的工藝智慧…

  • 薛薛到查拉密部落
    第49集|第4季|2019

    【本集介紹】
    嚮往離開繁忙都市生活的薛薛drangadrang,終於有機會來座落在陡峭山壁、廣闊太平洋旁的排灣族聚落-查拉密部落(calavi),踏出自己的舒適圈,跟著部落青年-爾冷一起生活,感受查拉密的悠閒自在,向部落長輩學習祖先傳承的大自然相處智慧。第一次去到別的部落生活的薛薛,會在這趟旅程中有什麼樣的體會,拾起生命中什麼樣珍貴的記憶與力量呢?

    【部落介紹】
    查拉密(calavi)部落位於台東縣太麻里鄉多良車站後方,因海浪拍打聲音狀似「cala」得名,有物產多到滿溢之意,曾歷經不同時代的政治經濟變遷,最後在日治時期的整併下,遷移至現居之地,然而面對民國70年代後的就業型態轉變,人口急速減少,對部落造成極大衝擊,但仍有許多族人留在部落耕耘,傳承祖先在這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所發展的山林智慧,近幾年部落開始透過工作假期、木工藝等體驗課程,讓更多人走入部落,認識查拉密這塊土地。

    【旅行者人物介紹】
    薛薛drangadrang來自牡丹鄉旭海部落,曾任法務工作,現為網路創作者及節目主持人,工作佔了薛薛生活極大部分,也影響了他對自己文化的看法及認識,刺激他再進一步了解他的文化,然而工作的忙碌及緊蹦,卻也讓他鮮少有機會放下工作、離開台北,旅行曾是他脫離工作角色的方式,透過景色不同的體驗讓自己放空,找回生活的平衡。

    【部落人物介紹】
    不到25歲的爾冷目前是部落工坊的福利社店長,回來部落3年,離開原本的護理專業,重新探索部落的故事,從頭學習販售、展售到行銷導覽等相關知識,希望透過目前的工作產業,串連更多部落的人,創造更多工作機會,讓年輕的族人都能回家,也能讓更多人認識查拉密部落的文化與美麗。

     

    大野颯真到大竹部落
    第48集|第4季|2019

    來自日本的大野颯真,因著對台灣原住民的喜愛,今年終於如願來到台灣留學,高二時第一次參加排灣族祭典,被他們的歌謠及舞蹈深深吸引,驚訝青年們對於部落活動的投入,這一次大野颯真終於有機會,跟著台東排灣族-工作地部落青年會一同準備masuvaqu(小米收穫祭),經過幾天的相處後,他會有什麼樣的感動和想法呢?

     

     

     

    小林賢伍到新美部落
    第47集|第4季|2019

    【本集介紹】

    「日本統治時代,鄒族是唯一跟日本人關係特別好的民族。」對小林賢伍來說,
    造訪阿里山、認識鄒族是他的夢想清單之一。定居台北的日本攝影師小林賢伍,喜歡在閒暇之餘前往台灣各處隨性拍攝錄影,他認為這是認識各個原住民部落最合適的方式。
    因緣機會下來到阿里山鄉新美部落的他,感受到阿里山的大自然,以及接觸到許多山林食材,學習祖先的智慧、部落的規矩,在這一趟旅程裡,他又會在新美部落中體會到哪些前所未有的衝擊,看見人生中什麼樣難忘的美麗風景呢?

    【部落介紹】

    新美,鄒語名為「niahosa」,意指「古老部落」。但這裡所說的古老部落,是指從前人口多達兩、三萬人之多的達谷布亞努族,現在已經滅亡。一直到日治時期,尼雅后薩成了日本人的牧場,其他族的族人陸續從臨近村莊遷移至此定居,形成新的部落,才被命名為「新美」,意為「新的部落」。

    地理位置自海拔 300 公尺的曾文溪起,至約 2000 公尺高的幾阿左名山,位於嘉 129 號鄉道上,在山美部落和茶山部落兩個重要的旅遊景點之間;新美部落是阿里山鄉的重要的農業地帶,當地所栽種的苦茶樹所榨製的苦茶油,油質純正、品質優異!由於生產有限,往往被識貨的遊客搶購一空,因此社區也開發各種苦茶油商品,期望成為代表新美部落的特色產品。

    【旅行者人物介紹】

    小林賢伍,來自東京、現居台北。平日任職於台北某日系飯店的小林賢伍,私底下還有一個攝影作家的身分,只要一放假,他就會立刻背起相機上路,前進花東地區記錄原住民的傳統文化,或者深入祕境捕捉自然之美。原住民和自然祕境是小林賢伍的兩大拍攝主題,他特別喜歡原生態的蘭嶼、台東的大鳥部落和拉勞蘭部落以及屏東的三地門部落。

    【部落人物介紹】

    楊佩珍,推動「打手機鄒有機農業發展協會」,從回鄉青年到推動有機產業,致力於推動保存鄒族文化。她為了鄒族歷史,不斷留下影像,希望透過拍攝的照片,了解自己族群與部落的歷史,為新美村的歲月留下記錄。
    楊佩珍說,族人與山林間的依賴情感,農業原本就是原住民食衣住行的代代相傳產業,有機農業則是近年來開始推動,最早是從無毒的山(苦)茶油及雜糧開始,到這兩年的葉菜類和雜糧作物,在族人合作共耕下,自然農法復育雜糧發芽茁壯,有如當年老祖先開拓新部落的春天與希望。

     

     

    張棋惠到新社部落
    第46集|第4季|2019

    張棋惠,從少女團體出道至今已20年,曾大紅大紫,也歷經低潮時期,甚至萌生退出演藝圈念頭,現在的她不僅收穫甜蜜愛情,並生了可愛女兒,也開啟對料理的熱情,原本帶著滿心期待,準備展開四天的旅程,卻在出發前夕,發生家庭驟變,敬業且堅強的她,最後決定完成旅行,在新社部落裡,棋惠遇到什麼樣的事物?讓她由心的感動,是什麼樣的體驗,讓她體悟到新的人生態度,最後又是誰觸發了棋惠,心裡最深的那一塊,並承諾會再次回到這裡?

     

     

     

    姚尚德到安坡部落
    第45集|第4季|2019

    30歲開始學表演的姚尚德,十幾年的表演生涯,漸漸的表演成為一種責任而不再是享受,對生活逐漸感到麻木與失望的尚德,給了自己一次機會,離開城市踏入偏鄉部落,尚德遇見了充滿童心的樂長老,他跟著長老的腳步,在原鄉部落中跟著平均年紀不到十歲的孩子,一起體驗童玩,與耆老一起製作花環,學習傳統料理,拜訪部落的水源地,而尚德也傾囊教授孩子與部落長輩默劇表演,四天裡,一個城市表演家與原鄉部落的相遇,歌聲、笑容、眼淚,一切都是如此的不期然與真誠,彼此都在對方心中留下深刻又感動的回憶…

     

     

     

    蔡昇達在馬遠部落
    第44集|第4季|2019

    【本集介紹】

    「歐北來」共同創辦人蔡昇達,十二年前還是花蓮教育大學體育系的學生,某日,花蓮馬遠部落的布農族原住民馬詠恩轉學來到他們班上,開啟了他深入部落了解原住民生活和文化的緣分。屏東古樓的五年祭,蔡昇達錯過兩回,十年後的他在因緣際會下,將跟著籌辦五年祭的頭目家族參與前置作業,這些繁瑣又細膩的祭典準備過程,又會在他的心中產生哪些漣漪呢?

    【部落介紹】

    來義屬於排灣族的「拋茅馬克」群,意思是「祖先發祥地」。古樓村是日治時代全台灣最大的原住民部落,遷下山前,將近三百戶的石板屋,分布在一千公尺海拔的高山斜坡。到了平地後,仍保有濃濃的排灣傳統。來義排灣族人口,在屏東縣八個原住民鄉中排名第一,也是全國排灣族原住民最多的鄉。

    Maljeveq(祖靈祭)又稱「人神盟約祭」,是排灣族最重要的祭典之一,每隔五年舉辦一次。儀式期間內有一些禁忌必須被嚴謹地遵守,以免觸犯到神靈和祖先,導致自己和家人招致不幸。 主祭是整個祭典最關鍵的部分,全部落的族人一同聚集在刺球場,召喚神祇和祖靈歸來與部落人民同在,並祈求祖靈所賜的祝福和各種好運能透過刺球活動降臨到自己和家人身上。儀式的內容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即前祭、刺球祭和送神儀式。

    【旅行者人物介紹】

    蔡昇達,有一張原住民臉孔,走到哪裡都讓人備感親切,但他其實是台中人,就讀東華大學後,才接觸到原住民文化。他跟著朋友走入部落,從花蓮的馬遠部落開始,已經擴展到阿美族的港口部落和蘭嶼,最近還要開展屏東排灣族部落的深度旅遊。

    【部落人物介紹】

    羅鳳萍,屏東來義鄉古樓村tjiljuvekan(吉羅夫敢)家族mamazangiljan(羅木蘭頭目)的長女,身任吉羅夫敢文教協會理事長,2019年首度負責五年祭的籌備和準備。身負重任的她凡事親力親為,從一大清早前往祭場清潔場地,到半夜仍在確認祭典準備進度。身兼多職的她,為了讓村民們能更深入瞭解排灣族傳統五年祭,更特別參與Maljeveq(祖靈祭)祭儀文化深耕課程,透過週末假期邀請部落耆老、文化化工作者及祭祀人員擔任講師,從部落的形成一直到祭儀文化建立,再深入至祭球與祭桿製作等,期盼藉由課程安排,讓部落族人更加瞭解五年祭的文化內涵。

     

     

    Uki Bauki在石壁部落
    第43集|第4季|2019

    來自花蓮新社部落的紀錄片導演Uki Bauki,長期關注原鄉議題,並拍攝台東卡大地布部落近10年時間。抵擋不過甜點誘惑的她,第一次來到石壁部落,遇見回鄉創業的甜點師-林孟儒,因著對甜點的狂熱,讓孟儒在部落裡尋找在地食材與甜點的結合,一位愛吃甜點、一位愛做甜點,兩個人在石壁部落一起工作,會擦出什麼火花呢!

     

     

    小雙和阿並在瑞岩部落
    第42集|第4季|2019
    游正福屏東阿禮部落
    第41集|第4季|2019

    來自宜蘭冬山的茶農─游正福,返鄉務農已近10年,面對自家產業是熟悉上手,卻也開始走入瓶頸懈怠的階段,終日與茶為伍的他,決定給自己四天假期,拜訪屏東霧台的阿禮部落,當走入阿禮看見部落一隅,讓他想起幼時的家鄉環境;看見林下經濟產業,讓他省思自家產業的新出路;再看見部落年輕人佳豐的衝勁,讓他回想到自己的過往,也讓這趟旅程為自己注入了新的能量與思源…

     

    海端鄉崁頂部落
    第40集|第4季|2019

    【本集介紹】

    原生部落在嘉義阿里山新美村部落的鄒族人溫瀚龍,從小跟著阿嬤住在部落裡,

    部落生活對他一點都不陌生,現在的他很少回到自己的部落做這些事。

    來到崁頂部落,認識IBU一家人,他們親密的「家人關係」與「家人生活」是他所嚮往「家的感覺」,幾天生活下來,觸發了瀚龍心裡最深的那一塊…

    【部落介紹】

    崁頂部落-八部合音的發源地

    日治時期稱為「里壠山」,布農族名Kanating,早期屬於布農族的獵場範圍。原來是指崁頂溪沖積扇上的布農族部落。因為部落地勢相較於下方的漢人聚落為高,光復之後則以「崁頂」稱之。

    崁頂位在台東縣的海端鄉,主要族群是布農族,多以務農為工作,部落日常大約兩百人,以年長者跟孩子居多;布農的主食是小米,不過由於小米的種植、採收都很繁瑣,小米在這曾消失了十年左右;直到胡天國擔任村長期間,成功復育小米,在部落興起一股小米風,不論是小米體驗、傳統的小米餐,讓每個走進部落的人,可以從小米開始認識布農文化。

    【旅行者人物介紹】

    溫瀚龍,在阿里山上出生的鄒族,18歲時因為參加歌唱比賽而踏入演藝圈,現在已經是個橫跨歌唱、主持領域的藝人,到國小五年級前,一直都跟著阿嬤在部落裡生活直到阿嬤去世,部落生活及族語對他來說不是件難事,現在空暇時,還是會回部落找姑姑,只不過都當天來回,鮮少能體驗部落生活。

    【部落人物介紹】

    IBU,人稱蓋亞那二姊,布農族人,原本也在外地工作,因為爸爸-胡天國的一個執念,27歲的她回部落協助爸爸一起推廣布農文化;此外一家人各司其職,爸媽就是田裡工作,孩子們就負責對外的部分,現在主要是蓋亞那工作坊活動的規劃者,此外對於布農文化也是位專研者,積極了解並推廣發揚。

     

    林沛萱在東岸部落
    第39集|第4季|2019
    謝欣翰在大社原鄉部落
    第38集|第4季|2019
    加拿大的阿龍在達魯瑪克
    第37集|第4季|2019

    【本集介紹】  來自加拿大的阿龍,對中文及原住民文化一向非常有興趣,第一次造訪東部的他,第一站就來到了東魯凱族-達魯瑪克。 從沒想過「簡單生活」原來一點也不簡單,從吃飯到廁所,不僅只能就地取材,更需要靠著雙手去體會「生存」。 走進達魯瑪克,他看見魯凱族對於自己文化的堅持守護,認識了力元大哥,感受到族人為部落付出的感情,在部落工作告一段落,阿龍也有了啟發自己的新想法。  【部落介紹】  達魯瑪克,台東縣市內唯一的魯凱族聚落。 近年來辦理「部落志工假期」,開放民眾以「一起工作、生活」的形式,協助修復石板屋、了解部落民族植物,在觀光和守護傳統文化中取得平衡,目的是能讓更多人認識魯凱族文化,在守護傳統土地之餘不忘發揚環境智慧。  【旅行者人物介紹】  萬德龍Dallas Waldo,在加拿大就學時,就選擇了相對困難的中文,七年前來到台灣,不僅進修中文,也成為訪談節目中的固定班底;有著八分之一加拿大原住民血統的阿龍,一直嚮往著進一步認識原住民生活,對於自己無法在家鄉體驗原住民傳統文化語言感到遺憾。  【部落人物介紹】  李張力元,原為志願役士官,在部隊待了十幾年後決定返回原鄉部落推動達魯瑪克部落的文化重建工作,設計部落遊程分享給遊客,讓更多人認識魯凱文化,並透過深度體驗,認識人與土地的情感連結;重返舊部落kapaliwa的重建工作不僅讓他加深對自身文化的認識,也更清楚自己的定位以及喚醒部落成員共同的歷史記憶與生命經驗,繼續為部落付出、發揚原民文化。

  • 盧學叡在電光部落
    第36集|第3季|2018

    原生部落在台東市馬蘭部落的阿美族人盧學叡,因為自小在台北出生、長大,所以未曾在原民部落裡「過生活」…讓他極度嚮往部落裡隨處可遇見朋友、隨處可打招呼、甚至是鄰居間會互相分享,走一圈部落就能填飽肚子的那種單純感。

    而當他走入電光部落,遇見與自己年紀相仿的黃瀚,跟著黃瀚在部落裡工作,認識黃瀚所認識的人事物,感受部落族人發自內心的給予,而這些點點滴滴也慢慢烙印在學叡的心中…

    Ispalakan Umav在南澳寒溪部落
    第35集|第3季|2018

    「南澳」一個獨具泰雅族部落特色的地區,在這裡,有傳承泰雅家屋文化的巴尚老師、努力維繫著傳統生活又樂天知命的泰雅媽媽玉芳姊、堅守手工苧麻織布的Ukis阿嬤,還有不斷傳授著南澳泰雅族群服飾圖紋的秋玉老師。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村落做著不同的事,但卻都緊扣著屬於泰雅族的精神,而這些也正代表著南澳群一直都存在著⋯


    來自南投的Umav Ispalakan,爸爸是南投布農族、媽媽是宜蘭寒溪泰雅族,而從小生活在布農族部落的她,對於布農生活、語言、文化毫不陌生,她也為了學習布農族語,自己畫畫出版布農族語貼圖。

    就在這一切看似「理所當然」的狀況下,Umav內心有另一個聲音竄起⋯「因為是自己的媽媽,所以我也會想要了解媽媽那邊的文化⋯」就這樣她踏上了旅程,來到南澳認識和母親同根源的泰雅族,Umav跟著在地文史老師認識泰雅家屋,與泰雅媽媽煮食家庭料理,跟著部落老人家學習織布、認識屬於南澳泰雅的服飾圖紋⋯而這些又會在Umav心中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Donna在豐濱鄉貓公部落
    第34集|第3季|2018

    曾經在大學參加青年壯遊,到屏東地磨兒部落旅行的Donna 林君穎,非常熱愛原住民文化,此次來到花蓮,跟著撒奇萊雅族商品設計師Siku Sawmah工作相處,透過幫忙製作撒奇萊雅族婦女頭飾,和體驗穿著少女族服,認識了撒奇萊雅族服飾背後的文化意涵,蘊藏了先祖逃亡、族群正名和文化復振的歷史脈絡。

    此外,豐濱鄉貓公部落的香蕉絲研究團隊,是Siku老師在豐濱長期關懷陪伴的一群阿美族長者,透過教導他們噶瑪蘭族的傳統香蕉絲工藝,讓這群長輩重新找回生活重心與自我價值。

    Donna在參與見習香蕉絲繁細的製作工序中,看見這群堅持不放棄、活到老學到老的部落長輩,讓她體悟到新的人生態度。

     

    - 旅行者介紹 -

    Donna林君穎大學念的是廣告學系,21 歲拿到了烘焙執照,大學時就開始當講師授課,
    熱愛攝影、畫畫、書法和手作的她,認為人生應該不受侷限,反應在她的生活方式也很獨特,目前的Donna是擁有烘焙師與講師等多重職業身分的"斜槓女孩",因為熱衷旅行,她一邊販賣甜點,一邊賺取下一趟的旅費。

    在Donna眼中的世界,充滿了值得去探尋和嘗試的新奇,旅遊足跡遍及多個國家與台灣許多角落,Donna喜歡給自己挑戰,最近她為自己訂下,做出一百種口味的馬卡龍計畫,運用在地食材呈現不同的創意變化,每一次的創作都有一段專屬故事。

    家鑫在瓦祿部落
    第33集|第3季|2018

    「當'api媽媽說:『你不要忘了你自己的根、自己的族語。』這句話就像一把槍,砰!打在我心裡。」旅行者家鑫感慨地說。

    從小在台北就學成長的家鑫,放假都會回自己的部落,幫忙務農的父母,所以對部落並不陌生,但始終想為自己部落做點什麼事情的動力,卻一再被現實經濟打敗,繼續在繁華的大台北生活。

    這次他將前往瓦祿部落,賽夏族語是蜜蜂及糖的意思,是台灣賽夏族人最密集的地方,近年來積極在推廣賽夏族文化,塑造更多的就業資源,希望讓更多的青年能回到部落來發展。這個富有甜蜜之意的瓦祿部落,能夠重燃家鑫對部落的熱情嗎?賽夏族人的熱情,是否能讓家鑫重拾想改變部落的那份行動力呢?

    跟著dapin去旅行,出發!

    敬請鎖定原視16台、中華電信MOD 004台《跟著dapin去旅行》

    首播時間:
    12/09(日) 晚間8:00-9:00

    重播時間:
    12/11(二) 上午9:00-10:00
    12/13(四) 下午2:00-3:00
    12/14(五) 晚上10:00-11:00
    12/16(日) 上午10:00-11:00

    - 旅行者介紹 -

    高家鑫,族名莎都‧阿嗚伊,是來自南投仁愛鄉靜觀部落的賽德克族青年,目前為連鎖咖哩餐廳的訓練經理。

    從小在台北就學成長的家鑫,但對自己的部落並不陌生,家鑫的志願是想當一個教育者,喜歡跟小朋友相處,一直有個心願想為自己的家鄉部落做點什麼。期待這次的旅程能夠帶給家鑫滿滿的收穫、充足的行動力。

    黃怡欣在中原部落
    第32集|第3季|2018

    從事教材編輯工作的黃怡欣,從大學時第一次接觸台灣史就迷上了原住民文化,因為被美麗又精緻的織布工藝震攝,怡欣心心念念的就是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織出美麗的圖紋。

    第一次接觸學習織布是在今年的四月,雖然織布學齡才半年,卻一直越級打怪,不但學了排灣族的羊角勾、泰雅族弓織,還有十字繡等。然而越學習越狂熱、開始讀書找資料,就為了瞭解原住民的織布文化,也因此種下她對中原部落賽德克織布技藝的那份嚮往。

    但是到了中原部落,跟著淑惠姐從家家戶戶旁邊種的那片小苧麻田開始,砍麻、刮麻、洗麻、曬麻,捻線、捲線、上框架,甚至煮麻、染麻…兜兜轉轉了一大圈,卻都還碰不到她最想要學習的織布…意外的是,完全看不到怡欣有任何的不耐煩;反而在這樣的過程中,她對於賽德克的織布技藝,有了更崇敬的認識。

    到底是什麼樣的心境轉折,讓怡欣不再越級打怪,靜靜地跟著步驟學習?
    而在這樣跟著工作坊學習的過程中,怡欣又有了哪些不同的體悟呢?

    敬請鎖定原視16台、中華電信MOD 004台《跟著dapin去旅行》

    首播時間:
    12/02(日) 晚間8:00-9:00

    重播時間:
    12/04(二) 上午9:00-10:00
    12/06(四) 下午2:00-3:00
    12/07(五) 晚上10:00-11:00
    12/09(日) 上午10:00-11:00

    吳主惠在阿里山鄉
    第31集|第3季|2018

    個案管理師-吳主惠,為了更了解山地偏鄉醫療的組成,來到阿里山鄉拜訪安欣瑜醫師,而這趟山地醫療旅程,讓主惠看見醫療團隊的專業與熱忱、照服員的辛勞與耐心,文健站以「長者皆為我的長輩」的想法身體力行每件事,更重要的是她看見部落長者們努力生存的意志力,部落的種種面貌讓主惠不斷反思著自己所缺乏的特點,也一點一滴衝擊著主惠的內心深處…

    首播時間:
    11/25(日) 晚間8:00-9:00

    重播時間:
    11/27(二) 上午9:00-10:00
    11/29(四) 下午2:00-3:00
    11/30(五) 晚上10:00-11:00
    12/02(日) 上午10:00-11:00

    Sasa在寒溪部落
    第30集|第3季|2018

    「在城市生活太久了,我都快忘記我是Tayal的孩子。」Sasa含著淚說。
    這趟dapin之旅,喚醒了Sasa深藏在內心對自我的認同。
    寒溪的崗給協會督導─喜恩,認為泰雅的精神是合作、共享,「部落有需要,部落人就該站出來」,部落的老齡化、族語及傳統祭儀的流失等問題,隨著組織成立,族人團結一心,努力尋回部落原來的樣貌,這種真正落實泰雅合作的精神,讓初次造訪寒溪的Sasa,感到震驚及不可思議。

    Sasa隨著熱情爆表的協會族人,騎著機車為部落的老人送餐與到府訪視,一步步融入這個充滿愛與互助的寒溪部落,也漸漸找回遺忘的自我,他感慨地說「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正是我很想做的」。

    歌手Sasa,因為一首歌而備感壓力!?主持人Sasa,面對族人竟無言以對!?
    跟著都市人Sasa的dapin之旅,一同來感受人與人最初的美好。

    敬請鎖定原視16台、中華電信MOD 004台《跟著dapin去旅行》

    首播時間:
    11/18(日) 晚間8:00-9:00

    重播時間:
    11/20(二) 上午9:00-10:00
    11/22(四) 下午2:00-3:00
    11/23(五) 晚上10:00-11:00
    11/25(日) 上午10:00-11:00

    Emma 在吉貝耍部落參與阿立母夜祭
    第29集|第3季|2018

    曾任職空服員的 Emma,因為喜歡畫畫、喜歡旅行、更喜歡觀察人,所以開啟了 用畫來記錄旅途中遇到的人,而這樣的他帶著對西拉雅族的好奇,來到吉貝耍部 落參與一年一度的阿立母夜祭,祭典前的工作十足繁縟,但部落裡不分男女老少, 為了阿立母夜祭各司其職、準備祭品,更有平均年齡超過七十的牽曲團,犧牲休 息時間為族人唱曲祈福,Emma 在旅程中感受到族人居民完全無私的互助氛圍, 也看見阿立母夜祭順利圓滿落幕,讓他的旅行地圖畫下豐富的一章。

    阿德 在霧台打工換宿
    第28集|第3季|2018

    阿德,本名林祐德,熱愛風景速寫,之前都是利用假日、以才藝換宿的方式走訪台灣各地。而說到阿德為何對霧台部落產生興趣,是因為不約而同有好幾個朋友,拿著霧台基督長老教會的明信片、或是照片請阿德幫忙速寫,畫了好幾次,自己卻一直無緣前往,對於霧台部落一直存著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好奇感;加上平常走訪不同的地點,阿德就有上網搜尋資訊的習慣,越搜尋、就越對霧台部落裡濃郁的原住民元素感到好奇。
    前往霧台之後,阿德率先遇到了大他幾歲、經營民宿的泓儀,或許是因為媽媽舅舅都在做有關魯凱族的文史工作,對於部落的文化也算是從小紮根、了解不少,於是泓儀帶著熱愛風景速寫的阿德,一處一處地告訴阿德每一個角落的故事。
    而趁著泓儀在忙的空檔,熱愛園藝的阿德還有個口袋行程,想拜訪神山一位種樹造林的宋文生大哥。跟著宋大哥上山種樹、聽著他如何堅持20多年種樹造林的理念,也讓才剛畢業就毅然決然決定成為全職畫家的阿德,思索著夢想與堅持的真正意義。
    而在旅程的最後,阿德不但親眼得見那棟、既熟悉也陌生的霧台基督長老教會,也從教堂設計者-杜再福先生口中,得知當年的設計概念、以及建造時所留下的傳承意念。阿德重新又再速寫教堂,透過畫作,就已經能感受到旅行時所見所聞的那份真實溫度,這也算是阿德當初堅持旅遊繪畫的初衷吧。

    廖苡喬在花蓮南安部落Naaivul
    第27集|第3季|2018

    曾為行腳節目主持人的廖苡喬,從小在新竹鄉下長大,一直熱愛大自然所傳遞的正面能量,從未在部落多做停留的她,部落,對她來說,是充滿凝聚力的一群人,相互依存,相較於現在鄰里之間比以前疏離的現代來說,是一個很溫暖又美好的想像。這次她將啟程前往位於花蓮南安部落,舊稱Naaivul(#拿海呼),布農族語的意思是漩渦之地。

    這個依山傍水,擁有良好天然資源的環境,滋養出豐潤的大地。四天三夜的部落打工體驗,苡喬將跟著部落達人 ─ 蟹老闆 (林泳浤),一同來認識這個部落,如何從慣行農耕轉型到有機耕作?蟹老闆又是如何運用這好山好水的資源,成為當地的有機推廣者呢?人類的好朋友黑熊,又是為什麼會逐漸變少?學習傳統編織,為什麼讓苡喬淚流滿面?當好山好水變成上山下海,苡喬能夠挺得住嗎?

    -旅行者介紹-

    目前從事演員工作的廖苡喬,
    從小在鄉下長大,認為大自然有神奇的療癒感。
    生活在部落的人們,
    對她來說,也是充滿美麗的想像,
    相信在大自然生活的人,
    都是對於生活中的恩賜充滿感謝,
    對於周遭的事物能充分利用。
    透過部落旅行,共同學習跟大自然和平共存。

    -部落人物介紹-

    人稱蟹老闆的林泳浤,是南安部落的布農族青年,
    原軍職時間約有22年,到退伍那年他39歲,
    他想趁年輕還有熱情跟活力的時候,
    回鄉經營有機農業是他的理想,
    並堅持友善大自然環境的理念,
    發揮原住民的本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他引拉庫拉庫溪優良的水質,
    從事大閘蟹的養殖以及有機農耕,
    曾於2016年榮獲「農委會第三屆百大青農」。

    champion在羅娜部落
    第26集|第3季|2018

    -旅行者介紹-

    Champion,知名網路平台創作者,擁有一半的布農族血統的他,從小在彰化員林長大,除了特殊節日、祭典之外,很少在部落裡生活,對於布農文化的了解相當陌生。
    從小愛表演、愛跳舞的champion,在一次參加布達瑞揚舞團的試鏡中,因為不懂布農文化而被刷下,他才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空有布農族的血液,卻少了布農族應有的靈魂而點醒了他,原來不了解自己血液裡的文化,會讓自己生命如此不完整,因此也種下了他要尋根、找到那縷布農的靈魂。

    而在champion故鄉附近的羅娜部落,近幾年來,陸續有部落青年開始透過部落創業的方式,有人繼承家業、有人紀錄、有人傳承,年輕一輩開始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將羅娜早期的傳統文化傳承下來。

    一個對布農文化了解如同白紙一張的champion,遇到從小在羅娜部落長大、背後有家族力量支撐的Umav,他們會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這趟旅程,又能讓champion有什麼樣不同的體會呢?

    -部落人物介紹-

    Umav從小在羅娜長大,
    就跟其他的部落青年一樣,
    從小跟著阿公、爸爸,
    看著平常融入在生活裏面的各種事物,
    關於家、關於布農,像是紮了根一樣地留在體內。
    而歷經出外唸書跟澳洲打工的洗禮,
    Umav更能體會到家與文化的重要性,
    因此毅然決然回來,結合部落裡的部落青年,
    從事文化紀錄與傳承的計劃;
    幸運的是,Umav的阿公是部落裡備受尊崇的耆老,
    許多老故事、老文化,都在阿公的腦海裡,
    一點一滴不論是用講的、用做的,
    跟著老一輩一一把文化紀錄下來;
    並結合孩子們的課後輔導,
    除了前面的記錄文史、後面也在一一地傳承下去。

    Miku謝欣蓉在桃園復興山區
    第25集|第3季|2018

    山地醫療資源的不足,讓已在桃園復興山區行醫32年的泰雅醫師─高揚威,始終不敢放下擔子退休。然而,他現今面臨的最大困難,其實也就是接班人的人選。
    對於偏鄉醫生有極大嚮往的謝欣蓉(Miku),堅持選了醫學系的公費生就讀,並趁著開課前,前往復興區拜訪高醫師,一同跟著團隊完成了四天三夜的巡診、居家醫療行程,欣蓉也在這趟實習旅程中,更真切感受到偏鄉醫療的需求,以及體認到醫療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旅行者介紹-
    Miku謝欣蓉,來自新竹尖石鄉的泰雅族女孩,
    因為父親一句「那妳要不要當醫生」的話,
    促使她開始去搜尋關於醫學系的資料,
    也憶起小時候奶奶因身居偏鄉又交通不便就醫的情況。所幸,當時的巡診醫生總是不辭辛勞地從桃園奔波到新竹為在地居民看病,
    這樣的記憶浮現在Miku欣蓉的腦海裡,
    她決心成為一個偏鄉的醫生,
    也期待著在這趟巡診實習旅程中獲取寶貴的經驗。

    -部落人物介紹-
    高揚威,一位偏鄉行醫的泰雅族醫生,
    當初,聽從母親的心願「平地不差你一個醫生」,
    而選擇留在山區開業。
    他曾為了隨時提供當地居民醫療服務,
    建立了24小時門診,也曾為了照料更多的居民,
    跨過新竹邊界為尖石村民看病,
    現在更和團隊一起照顧著前山和後山的居民,
    主動為部落族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也不斷地推廣山地醫療,期盼讓資源更充足。

     

    王昱心在紐西蘭羅托魯瓦
    第24集|第3季|2018

    在大學從事文創產業教學的原住民族藝術創作者 王昱心,將前往毛利文化國際知名景點--紐西蘭羅托魯瓦(Rotorua),了解毛利族人如何延續傳統工藝文化,並在觀光盛行的地區,將傳統工藝之美延續到當代生活時,如何堅持傳統工藝的內涵與族群精神?

    Taiwan’s indigenous artist Zoe(Yu-Xin Wang),  also a teacher of art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university is going to visit Rotorua, New Zealand. In this journey, she wish to understand the way Maori people continue their traditional arts and extend their cultural meaning and spirit into the modern life.

     

    首播時間:2018年10月07日 週日晚間20:00
    重播時間:2018年10月11日 週四下午14:00  
                     2018年10月12日 週五晚間22:00

  • 謝皓成在紐西蘭北島
    第23集|第2季|2018

    「距離最遙遠的兩個南島族群,卻有著相似的生活與樂器」


    受太魯閣傳統音樂與西洋古典樂養成的謝皓成(Labaga Taru),為了讓自己族群音樂被更多人看見,帶著樂器踏上紐西蘭北島,遇見傳承與發揚毛利音樂的James Webster,從大自然開始認識毛利音樂,雖然英文不流利,但透過聆聽生活環境中的所有音符,彼此音樂的分享,打破了語言不通的隔閡,雖然身處異鄉,皓成卻感受到如同自己部落般熟悉的溫度。在旅程結束前,皓成創作一首融合毛利與太魯閣樂器創作的歌曲,讓彼此永遠記得遙遠的國度中,永遠有著一位音樂知己。

    對於謝皓成的紐西蘭之旅好奇嗎?想知道太魯閣族遇見毛利族會發生哪些好玩的故事呢?


    首播時間:2018年04月29日 週日晚間20:00
    重播時間:2018年05月03日 週四下午14:00  
                     2018年05月04日 週五晚間22:00

    來自台灣太魯閣族的謝皓成,從小跟著雙親學習太魯閣族樂舞,高中時期進入音樂班學習古典樂,在大學時開始嘗試用不同方式創作與呈現太魯閣族音樂。擔任傳統樂舞藝術團的音樂總監,和同學組成的各種形式交響樂團演出自己的創作,皓成希望太魯閣族音樂能被更多人看見。2017年他帶著自己的樂器,踏出自己的第一步,到紐西蘭北島,拜訪同是南島民族的毛利音樂藝術家James Webster,用著生澀的英文與James一起生活與工作,也隨著James的工作室到鄰近毛利部落進行毛利樂器工作坊,體驗在地文化也分享自己的音樂,透過音樂與生活的交流,堅定皓成對發展太魯閣音樂堅定之心,也開啟了創作的新視野。

    Program synopsis
    Xie Hao Chen is from the Truku tribe of Taiwan, and has been learning Truku music and dance from both his parents since he was a child. He entered the music department to study Classical music when he started senior high school. During his years in university, he started attempting different ways to create and present Truku music. As the music supervisor of a traditional music and dance troupe, he has embarked on different orchestral collaborations with his classmates. Wanting Truku music to be experienced by more people, in 2017, he took his instruments with him to North Island in New Zealand. He met James Webster, a Maori musician and artist, and lived and worked with him. They went to a a Maori village nearby and held a music workshop, experiencing the richness of the local music while showcasing Hao Chen's own music. Through the numerous exchanges with music and life, Hao Chen's dedication to Truku music has strengthened and his horizons have broadened.

    - 旅行者介紹 -
    從小跟著父親的藝術團學習太魯閣族樂舞的謝皓成,在高三決定進入音樂科班從新學習古典樂理,在大學期間利用太魯閣族古謠與特有的四音和旋,創作交響樂曲「祖靈的眼睛」,也獲得文化部文創之星,對於發展太魯閣族音樂的堅持,讓他開始學習錄音電子樂曲,將自己的音樂創作帶向更多可能性的發展。
    - Traveller Biography -
    Since he was young, Hao Chen has been learning Truku music and dance from his father's art troupe. During the third year of senior high school, he decided to go into the music department and learn classical music theory. During university, he used the four notes specific to the Truku tribe to compose "Eye of the Ancestors", winning an creative award from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His strong passion towards developing Truku music has propelled him to learn digital music, bringing in more possibilities within his music creation.

    - 部落介紹 -
    Coromandel擁有自然美景與海洋活動,是紐西蘭北島夏天最著名的度假勝地,從奧克蘭Waitematā港搭船,經過2個多小時,就能抵達小鎮南方的港口。在半島東岸有許多毛利部落,積極發展與傳承自己的語言、文化,讓充滿度假氣息的半島,多了分在地毛利文化氣息。
    - About Coromandel -
    Coromandel has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ies and is embraced by the ocean. The Nor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is a famous vacation spot in the summers. It takes two hours by ferry from Auckland's Waitematā harbour to get to Coromandel's southern port. On the eastern shore of North Island, there are numerous Maori villages which are passionate about developing and preserving their languages and culture. Apart from the tourist friendly atmosphere, there is an extra dose of Maori culture within the air.

    - 部落人物介紹 -
    擁有毛利和歐洲血統的James Webster是一名毛利音樂創作人,也是紋身藝術家,善長複合媒材創作,在Coromandel經營工作室,致力於毛利音樂、樂器的傳唱與製作,透過不同型式的合作及演出,將毛利音樂和藝術,從紐西蘭帶往海外,分享給不同文化的朋友們。
    - The people of Coromandel -
    With both Maori and European ancestries, James Webster is a music composer and a tattoo artist. He is also highly skilled in mixed media art. He has a studio in Coromandel, focusing on the creation and recording of Maori music and instruments. Through various methods of performance and collaboration, he brings Maori art and music from New Zealand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sharing it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雷沙在台東石山部落
    第22集|第2季|2018

    期待透過凝聚部落族人,找回更多泰雅文化的美麗,於是雷沙帶著學習的心,拜訪成功將部落原有工藝發展成產業,讓在地耆老傳統手藝得以傳承,更支撐回鄉定居的部落族人生活經濟的台東阿美族部落─石山,期待能將學習到的經驗,帶回家鄉馬胎部落,找回原有的部落光景。
    透過四天三夜的幫工生活和學習,讓大家看見傳統手藝,如何在返鄉遊子的創意發想中找到市場價值?在地的自然素材如何為部落帶來外銷經濟收入?凝聚部落的族人,找回並且傳承傳統文化。

    幄力斯在台東縣達仁鄉土坂部落
    第21集|第2季|2018

    都市成長的幄力斯,因為父親的理想而返鄉,在父親離開後,仍堅守部落初級農夫崗位,努力開墾種植銀珠香米,但在五年的努力後,仍無法靠種植支撐生活經濟。

    於是幄力斯帶著與父親一同復育的銀珠香米,來到台東的土坂部落,想了解在同樣是面對人口外流的偏鄉部落,Ljuwa吳正忠如何透過紅藜市場的開拓,提升部落經濟,讓更多想返鄉的族人,看到希望?

    排灣族老師周淑琴在台中市和平區達觀部落
    第20集|第2季|2018

    來自屏東安藤部落的周淑琴,目前是儲備校長,平時除了在縣政府處理兒少青年教育問題,也一直積極推動原民住實驗教育課程。

    台中市的博烏瑪小學,是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學校教職員在推動計劃的過程中,走訪了大安溪臨近部落,試著透過教育來復甦泰雅文化,這個舉動就像酵母般發酵擴散,不僅喚醒了族人對傳承的重視,更凝聚部落間的向心力。

    運動健將王志偉在屏東旭海部落
    第19集|第2季|2018

    台東鹿野的巴拉雅拜部落,阿美族青年王志偉,退伍後回到部落務農,成立了巴拉雅拜龍舟隊希望能夠凝聚部落青年,重振部落的榮景。
    而在屏東旭海部落雖然地處偏遠,與其他偏鄉不同的是,旭海卻實現了部落烏托邦的理念,有著無償提供課輔的『生活小學堂』、無私分享的『共食廚房』、充滿溫暖歡笑的『老幼服務站』。四天三夜的志工體驗,志偉將在旭海部落裡,陪伴孩童與長輩一起生活一起歡笑,感受部落的互助傳統。


    - 人物介紹 -
    運動健將王志偉,曾經是高苑工商棒球隊選手,畢業於嘉藥科大運動管理系,退伍之後跟著父親種植稻米,一方面建立自家品牌,希望將用心種植的好米推廣出去!回到部落之後發現,年輕人力外流,為了凝聚部落向心力,號召青年成立『巴拉雅拜龍舟隊』,希望透過團體的訓練,凝聚共同的目標,用手上的槳,帶著部落划出去! 

    - 部落介紹 -
    旭海部落位於屏東牡丹鄉的最東側,緊鄰太平洋,是一個族群融合的漁村型聚落!部落組成有阿美族、排灣族、閩南人以及客家人,因為地理位置偏遠,面臨了人口外流、隔代教養的問題,但旭海卻實現了部落烏托邦的理念,有著無償提供課輔的『生活小學堂』、無私分享的『共食廚房』、充滿溫暖歡笑的『老幼服務站』。

    - 部落人物 -

    潘儀芳,在旭海部落裡無論年齡大小通通稱呼他為芳姊,國中畢業之後就到外地念書工作,二十年前返鄉,發現部落裡的孩童缺乏照顧,於是在三十歲那年毅然決然辭去工作,開辦生活小學堂,自發性組織課輔班,並且投入畢生積蓄,集合部落力量,成立老幼服務站,用行動實現幼有所養,老有所終的理想。

    潘靜亞Panay在竹東鎮上的「防空洞」泰雅族青年基地
    第18集|第2季|2017

    - 部落介紹 -
    位於竹東鎮上的「防空洞」泰雅族青年基地,藉由母語、音樂、拳擊等的課程陪伴,在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不斷交錯灌溉下,讓隨著父母從鄰近的五峰、尖石鄉移居到竹東市區的泰雅孩子,能在完善的課後照料之際,還能接觸到屬於自己部落文化的根基。而為了帶動部落經濟與城市原民文化,防空洞也結合了臨近的清泉部落,將泰雅文化持續滲入都原青年的生活中,也讓都原青年願意回到部落謀生。

    - 人物介紹 -
    來自花蓮阿美族的潘靜亞Panay,現居於台北,是一位專職的表演工作者,2013年和夥伴帶著吉他出走,以音樂分享生活、以身體探索生命,展開四個半月的自助環島旅行,而這一場冒險般的流浪之路,讓巴奈重新體悟到自己內心對部落文化的渴望,也決定用「分享」的心境來啟動每一次的生命旅程。

    - 部落人物介紹 -
    張少軍,一個自小在竹東市區長大的泰雅原民孩子,原本幾乎脫離原民文化的他,卻因工作關係而接觸到泰雅部落的人、事、物,意識到原鄉文化的流失與斷層,讓他燃起延續自身族人文化的想法,透過自己與部落耆老的力量開始傳承泰雅文化,更因而成立了「竹東防空洞」原住民青年基地,擔綱起協調安排各種課程、事務的重要角色,而這樣的努力,也促使了當地的都市泰雅青年開始願意向部落耆老學習,並一同投身泰雅文化產業,藉由老一輩的傳承理念,融入新一代的無限思維,進而能永續經營泰雅部落文化。

    連俞涵在高雄市茂林區茂林部落
    第17集|第2季|2017

    大家所熟悉的連俞涵,是在螢光幕面前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員,但真實生活的連俞涵,卻是個熱愛爬山,嚮往綠生活,關心環保議題,期待有天能拯救山林保護地球,反差有點大的女生,而在高雄茂林部落,同樣有人為了維護自然山林而努力,為了拯救紫斑蝶,開始在山林間種樹。
    帶著前往山林的喜悅,跟著茂林部落的族人,學習與自然共處的生活方式,經歷四天三夜,連俞涵更加堅定自己保衛山林的決心。

    吳季禎在台東蘭嶼漁人部落
    第16集|第2季|2017

    在台北長大的小禎,是個會用毛筆來創作寫字,在別人眼裡有點叛逆的女孩,常常旅行,透過短暫的出走享受遠離社會框架的自由。
    懷抱著興奮的心情來到蘭嶼,很幸運的遇上從三月開始的飛魚季,這段時間島上的男人,在海上沒日沒夜追逐隨著黑潮迴游而來的飛魚,但是在陸地上的女人們,又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透過小禎四天三夜的小幫手生活,讓大家更了解生活在蘭嶼的女人,如何在現代生活中,取得與傳統文化的平衡點。​​​

    陳禮龍在阿里山茶山部落
    第15集|第2季|2024

    曾是科技新貴的陳禮龍,面對科技泡沫化的衝擊,公司一夕之間化為烏有,他轉行有機農業,重新向土地學習大自然的智慧,更將所學傳承給弱勢孩童。
    在阿里山茶山部落,同樣曾面臨巨變──八八風災,部落族人憑藉著共耕共享制度,從無到有再站起來,找回祖先生活的智慧,用有機栽培小米及紅糙米。跟部落有著相似背景的陳禮龍,對於其獨特的生活制度非常感興趣,帶著朝聖的心情,他放自己一個假期,前往一探究竟。

    Peter Su在台東布農族東群部落
    第14集|第2季|2017

    台北都市生活快捷方便,但對Peter Su來說,卻總有塊缺角,或是就是少了那留著賽德克族血統的自己。

    從小在台東長大的Peter Su,喜歡部落的自然奔放,但念書之後,全家決定搬到台北,感染都市的氣息與步調,但他最大的心願,是想回到花蓮山里部落老家,學習阿嬤織布的傳統手藝。

    同樣在東海岸的台東一帶,有一群跟Peter Su年齡相仿的布農族青年,自行組織了青年行動平台「東布青」,讓青年回到部落,用現代化的方式向部落耆老學習,四天三夜透過peter的加入,讓大家了解東布青這群年輕人到底在做什麼?

  • 方寶儀在南投信義鄉望鄉部落
    第13集|第1季|2016

    「每趟旅行都是新的體驗!」方寶儀開心的說著。

    一位常常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旅行家-方寶儀,從沒登山過,想要瞭解登山的辛苦,所以她要找尋高山協作員,循著線索來到中台灣的部落,想要在這片土地上瞭解高山協作員的專業及辛勞,所以,方寶儀決定自己一個人隻身旅行。
    方寶儀進入卡里布灣後,會發生怎樣的趣味是呢?
    跟著高山協作員工作,又會創造出那些精彩的故事?
    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山上,他們是如何幫助登山者生存呢?

    -人物介紹-
    認為工作跟旅行一樣,都是值得挖掘與體驗。寶儀喜歡隨著工作地點的不同,來改變生活環境,因為她認為,只有常住在一個地區,融入他們生活,了解生活型態,才是真正的旅行。
    曾經做過有關美術的工作,所以,在旅程中我喜歡用畫畫來記錄所看見的世界,將他們最真實的生活記在紙上。
    現在就跟著寶儀的腳步,尋找玉山上的高山協作員,來探索望鄉部落的美好吧。
    第一次踏入望鄉部落的寶儀,用著什麼樣的心境去體驗台灣專業揹工?
    是否也遇到相同困境?

    -部落介紹-
    南投縣信義鄉有一個部落-望鄉部落。
    因為不在台21線上,如果要到部落去,需經過蜿蜒的山路,才會抵達,這就是傳說中可以開門見玉山的望鄉部落。
    望鄉部落位於玉山腳下,是全台唯一可以清楚眺望玉山主峰的地方。望鄉(Bukiu)被布農族人稱部落為卡里布灣(Kalibuan),因為在日據時代族人被遷至這個部落時發現部落長滿楊梅樹,而楊梅樹被稱為卡里布(Kalibu),因而稱之,而之前楊梅樹有消失一陣子,現在族人則積極復育,找回部落生命力。這裡生活的族群是布農族,他們有著堅忍不拔的毅力。有一群人,因為熱愛山林,進而毅然決然地選擇當高山協作員。因為是屬於高山民族,所以在山上的生活是可以適應的,也能夠協助登山者,讓他們有個安全的登山環境。

    ★敬請鎖定原視16台《跟著dapin去旅行》

    首播:01/10 (日)21:00~22:00

    王福裕在吉拉米代部落
    第12集|第1季|2024

    一位放棄高薪與學術研究的田間農夫─王福裕,朋友口中的大王,在授課講堂裡遇見想要發展部落產業的年輕人,知道有一群阿美族人,為了讓部落的土地能回復到小時候的自然生態,選擇用傳統、自然的友善農法耕作。
    來自村落、嚮往自然樸實生活的大王,對於村落發展有著高度興趣的大王,決定到吉拉米代部落旅行。
    大王進入吉拉米代部落後,會遇見什麼有趣的人?
    跟著部落族人一起工作,又會發生什麼精彩的故事?
    進入山林之中的大王,能夠拿到大自然給的禮物嗎?

    -部落介紹-
    吉拉米代部落是位在臺東與花蓮交界處的阿美族部落,順著台9線進入23線,再直走進入小天祥的石門橋頭,就是以臺東間爬岩鰍命名的吉哈拉艾聚落區。聚落裡的居住大多是中壯年及老人,平時以務農為生,聚落區看到的水稻梯田景觀,是由日治時期開鑿的百年水圳所灌溉的,因為水質純淨,山林溪澗的生態非常豐富。
    部落族人想找回吉哈拉艾的原始樣貌,所以重新恢復傳統農法,以無毒方式耕種有機稻米,友善對待自己的土地。

    -人物介紹-
    王福裕,認識他的朋友稱呼他大王,平時是一位農夫,也透過網路銷售有機農產品。原本就讀城鄉規劃博士班,因為對童年時光的懷念,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充滿知識的自然生態中成長,決定休學移居花蓮,開始了有機耕作,跟著村落裡的人,學習人與大自然生活的智慧。

    -部落人物介紹-
    蘭姆路是部落少見的年輕人,近幾年選擇中斷博士班的學程回鄉工作,是因為想要幫助媽媽和部落長輩,將他們種出的有機稻米行銷各地,增加族人的收入,這樣年輕人才有機會回來,可以一起重建老人家口中美好的吉哈拉艾聚落。

    阿龍在台東卡大地布部落
    第11集|第1季|2024

    在花蓮擔任行政主廚的阿龍,在節目上說,自己以為在外面已經很厲害,可是自己家裡面的東西都不知道。卡大地布部落Mavaliw的Rahan一看到阿龍,就輕鬆的看著他說「有心就可以,祖靈會幫助你,不要急,沒有關係」。
    一直想了解自己族群文化的阿龍,遇到對土地對文化有意識的卡大地布部落青年高獻庭,明明是不熟悉的彼此,但兩人一見面卻沒有陌生的尷尬。
    獻庭帶著阿龍,體驗著部落男人的日常生活,上山下海的奔波;原本手拿菜刀的主廚,化身為手拿工作刀的部落男子;三天兩夜的密集訓練, 流下他在部落最真心的一滴淚,到底龍哥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男子漢呢?

    -部落介紹-
    沿著台9線和台11線交界處,位在台東市郊的知本里,是一個靠山面海的卑南族的部落,原來的名稱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知本,在日治時期Mavaliw (瑪法琉)、Pakaruku (巴嘎魯固) 氏族及Ruvaniaw(努法尼耀)三大家族遷居至此,形成現在的知本;但在2014年的時候,正名為Katratripulr,卑南族語意思就是「團結」。部落的入口處,就會看見部落的精神象徵巴拉冠;棋盤式又狹窄的街道,隱約的會看見卑南族的傳統圖案隱身在巷弄中。

    -人物介紹-
    「回到自己的部落,總覺得格格不入,房子看起來都很熟悉,但是我卻沒有鑰匙進門」,這是阿龍想回利嘉,卻又回不了利嘉的心情寫照。
     故鄉是利嘉;從小阿龍就跟著家人離開故鄉,到另一個城市居住、工作、生活。
    學了20多年的義式料理,心裡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把自己所學的帶回家;於是又從台北搬到花蓮,以為這樣會靠近自己夢想,卻不知道如何踏出那一步?
    他自己跟dapin的工作人員報名,說他想上節目;冥冥中的安排,在他心中激盪很久…這個旅程,他會找到了那把鑰匙嗎?

    -部落人物介紹-
    個性爽朗又熱情的獻庭,兒時也曾隨著父母親搬離開知本,北上居住幾年又搬回來;對他而言,部落和土地與自然是加厚他文化知識與藝術涵養的學校。
    由於小時候,獻庭常常看著祖父母製作傳統器具,慢慢的對傳統工藝產生非常濃厚的興趣,家族中的叔公是部落公認的工藝師,於是跟著家族長輩們學習,他也從刀的製作中,慢慢了解卑南族男人的生命成長史。他最自豪又令人驚艷的就是用一把簡易的美工刀,雕畫卑南族精細又繁複的圖紋。
    這次安排一個比他年長的哥哥,跟著獻庭及部落的長者一起回歸部落男人的生活,過程從陌生到熟悉,卻也產生家人般的情誼。

    ★敬請鎖定原視16台《跟著dapin去旅行》

    首播:12/20 (日)21:00~22:00

    楊環靜在阿里山來吉部落
    第10集|第1季|2024

    楊環靜,一位從未在原鄉部落有過深度旅行的台南女孩,在網路上看見台灣的原住民土地上,有著一群人,用山豬圖樣結合在地工藝,一同經營發展部落,為了體驗在地的人文面貌,楊環靜決定背起行囊,踏進來吉部落,抱持著學習的心態,體驗鄒族人祖先留下來的智慧,在這片土地上,究竟會刻劃出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來賓介紹》
    楊環靜 ,台南永康人,喜歡在世界各地追逐夢想的生活旅人,她帶著背包與一台相機,透過打工度假、換宿的方式,認識世界各地的文化。因為打工換宿的旅行,讓她找到了生活的價值與意義,於是她開始為母雞謀福利,找尋友善飼養,友善對待大地的方法。楊環靜雖然走遍了世界各地,可是卻沒有深入過部落,體驗原住民當地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因此她希望透過這次的旅行,感受祖先傳承下來的生活智慧。

    《部落介紹》
    來吉部落座落在阿里山鄉的塔山山麓,自奮起湖往北走,順著169縣道穿越迷霧太和茶區,轉進149甲線道就能到達部落。一進到來吉部落,映入眼簾的就是在路旁的山豬意象,據說居住在來吉的鄒族人祖先,當初是從母社「特富野社」因追捕山豬而發現這塊美麗的土地並遷居至此,因此部落族人將山豬視為吉祥物,族人畫山豬、雕刻山豬,並且將部落命名為山豬部落。

    吳翠在屏東霧台神山部落
    第9集|第1季|2024

    很多人都會有夢想的生活方式,可是多少人可以實現呢?

    吳翠一直喜歡創作喜歡嘗試新事物,也有夢想的生活方式,所以這幾年努力的去實現自己要的生活方式。在不斷的追求過程中,常產生出很多的興趣,激發出新的靈感以及不同的感受。

    而身為好奇寶寶的她,這次要背起行囊,踏出花蓮離開熟悉的環境,去認識不同的人事物。而選擇屏東霧台神山部落,希望認識有別於花蓮的原住民文化,跟享受不同的生活。

    在神山部落等待她的是巴義成-巴大哥,在部落就是欠缺年輕人的好體力,所以他要讓吳翠好好真實體驗,怎麼過山上務農的生活,以及魯凱族文化的美和獨特。

    《來賓介紹》
    吳翠,台中東勢人,從學生時期到就業都待在好山好水,環境優美又質樸的花蓮。

    曾擔任國小美勞老師,目前留職停薪改去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待在朋友的咖啡店,一邊學習咖啡的知識,一邊創作自己的陶瓷作品。相當喜歡手做的東西,每一個新事物,都是激發她創意的靈感。

    雖不常旅行,可是每一次的旅行都非常用心的去體驗跟感受當地的文化、人的互動相處。這次旅行,她想要感受不同的文化洗禮!

    《部落介紹》
    霧台鄉是屏東縣地勢最高的鄉,位於大武山自然生態保護區內。霧台鄉百分之90以上都是魯凱族人,霧台村是由霧台、神山、伊拉3個部落合併而成,其中神山部落位於山腹中央圓型台地,現在為鄉治中心所在地。

    神山部落的魯凱族人會將自己房子,以魯凱族的文化特色做裝飾或是以做成石板屋的方式,每一戶人家都有不同獨特的建築特色。也因為這樣,漸漸的吸引許多人上山前往欣賞,而發展出觀光業。

    但在農業的部分,神山部落依舊還是不放棄與努力著,想要把祖先留下來的產業好好保存以及發展成新商機。

    《部落人物》
    巴義成魯凱族,從警察退休後,就在家鄉神山部落從事務農的工作,有愛玉田以及咖啡園。希望愛玉可以以自產自銷的方式,所以開了一家愛玉冰店。

    跟妻子已經都是退休的年紀,但因為捨不得祖先留下的愛玉田因而荒廢,所以目前還是努力種植愛玉,而對於也相當適合生長環境的咖啡,也是目前部落的大家正在努力種植栽培跟推廣的。

    當努力堅持是一種信念時,這樣的生活方式。

    巴義成跟吳翠會有什麼互動與交流呢?

    陳彥允將在音樂之村「親愛村」
    第8集|第1季|2024

    陳彥允將前往音樂之村「親愛村」,和部落族人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彥允說要脫掉偶像包袱,當真正台灣的孩子,瞭解自己土地的文化,抱著簡單的心態去學習投入,究竟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

    -部落介紹-
    這裡居住的原住民主要是泰雅族以及賽德克族。一個仰賴傳統農耕生活的村莊,不僅在農業栽種上有相當技術的發展,也因為這裡得天獨厚的環境,培育出孩子對於
    音樂的熱愛,讓親愛村因此有個”音樂村的封號”,親愛愛樂樂團的小朋友都練就一身製作小提琴的功力,真正落實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部落。

    -人物介紹-
    創作型歌手陳彥允,受節目邀約前往南投親愛村,展開一場此生難忘的旅程,他必須卸下拘束與框架,真實呈現最自我的一面。家鄉在南投卻未曾有機會前往原鄉部落,體驗在地的工作與生活。面對未知的一切,陳彥允是否能夠挑戰自我,順利完成這次的拍攝呢??

    -部落來賓介紹-
    洪文全(Yaui.Puwan),年輕時候就擔任公職,但是服務的單位卻不是故鄉,經過多年的歷練與自我認知,在吸收各地的經驗之後,依然絕然回鄉服務從基層幹起,從村長轉戰鄉代表把村民當家人看待,把致力於 部落發展當作是一輩子努力的目標。
    王子建老師任教於親愛音樂班,自始至終堅信音樂不僅僅是旋律或是娛樂,音樂也可以在生活、學習、家長溝通等等方面,展現出它更高一層的價值,王子建要傳達的是,部落小孩他們在接觸音樂之後,生活上孩子產生了興趣甚至是嚮往想要成為音樂家,學習方面透過高年級指導低年級在互動與溝通上會產生互信與認同的感受,潛移默化之中漸漸建構出孩子的責任心與自信心,看在眼裡的家長反而更加積極參與孩子校內外的活動,在子建老師的堅持下音樂發揮了極大的成效。

    ★敬請鎖定原視16台《跟著dapin去旅行》

    藍偉華在達卡努瓦里
    第7集|第1季|2024

    「我想知道生長在土地上的香草植物,嘗起來是怎樣的味道!」藍偉華興奮的說著。
    一位從未踏足原鄉部落的臺北香草料理老師─藍偉華,從網路上看見了南台灣的原住民族土地上,有著一群女人蓋了一座窯,用在地食材烘焙著深山裡的麵包,為了品嘗這片土地的味道,藍偉華決定嘗試自己第一次隻身旅行。
    藍偉華進入達卡努瓦後,會發生嘗到哪些不同的料理?
    跟著工作站的姊妹們工作,又會寫下那些精彩的故事?
    深山裡的窯會烤出怎樣味道的麵包呢?

    -部落介紹-
    達卡努瓦里是高雄市那馬夏區最遠的部落,順著台20線進入甲仙後,轉進台29線走到盡頭就可以到達部落。工作站的姊妹說這裡居住著兩個最大的族群,一個是布農族,另一個則是去年才正名的 kanakanavu (卡那卡那富族)。部落裡的青壯年大多在外地工作,留在部落的族人只能選擇務農為生,但隨著觀光發展,現在也會搭配著螢火蟲繁衍季節,或是水果採收時節,舉辦活動吸引觀光人潮。

    -人物介紹-
    在台北從事設計工作的藍偉華,平常也是一位香草料理老師,他相信為自己重視的人,好好做一頓飯,是一件很美好的事,透過香草的香味轉移法,賦予每道料理不同風味,增添菜肴變化,可以給予享用料理的人更多的幸福感。
    藍偉華認為,自己從來沒有獨自離開台北,這個自認為的舒適圈,這趟旅程不僅是對自己的挑戰,也想知道從未踏足過的原住民部落,用在地食材做出來的料理,嘗起來是怎樣的味道。

    -部落來賓介紹-
    -達卡努瓦工作站最為人知的就是每周2日開窯的烘焙坊,喜愛的朋友可以透過工作站的網站訂購,或是在開窯的當天親自到訪品嘗剛出爐的麵包,以及限定當地販售的甜甜圈,除此之外工作站的10位姊妹,都是居住在部落裡的婦女們,還負責國小課輔班,種植傳統作物及季節性蔬果的農地、雞舍,以及老人家的關懷照顧,會有現在的規模,其實只是為了留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並且照顧長輩跟小孩,才一步一步地增加成員並拓展工作內容。

    首播:11/22 (日)21:00~22:00

    大海在台東的Pacavalj大鳥部落
    第6集|第1季|2024

    來自捷克的Adam,中文名字叫做大海,是一位劇場導演、也是裝置藝術家,喜歡到處旅行,到世界各國打工換宿,到目前為止已經去過了40個國家!熱愛旅行與文化的他,打工換宿的生活型態似乎就是他遊走世界各國的生活模式。
    5年前因為八八風災部落重建的工作,跟著老闆一起來到泰武鄉佳興村,到佳興後立刻愛上這裡的人文環境,因此定居下來,在朋友口中的他才華洋溢,因為父親是音樂家,母親是芭蕾舞者,所以他從小耳濡目染,對音樂藝術都很在行(Bass、鋼琴、小喇叭等樂器),因此每逢周末就會隨著查馬克老師和泰武古謠傳唱隊四處表演比賽;除此之外,他在捷克時是劇場導演加上求學時主修藝術,是很專業的裝置藝術家,不僅如此,他還很會烹飪,喜歡隨車攜帶食材,並樂於分享教導部落媽媽捷克料理。
    目前他正在雲林《北港春生活博物館》做裝置藝術,平常不管在哪裡工作,周末一定會回去部落,和泰武古謠傳唱的青年一起練習,因為對他來說,佳興就是他在台灣的家!

    本集大海將帶觀眾到台東的Pacavalj大鳥部落,探望好朋友-司降,大海跟著司降和曉彤在部落打工換宿,三天兩夜雖然短暫,但是大海發揮所長,給了部落一個美麗的禮物,想看看大海為大鳥部落留下的dapin嗎?敬請鎖定原視16台《跟著dapin去旅行》

    黃佩筠Peyton在阿里山鄉達邦部落
    第5集|第1季|2024

    Peyton(黃佩筠),一位瑜珈老師,透過分享瑜珈為身邊的人帶來身心靈的平和愉悅;同時,她也是一位旅遊作家,喜歡將旅行中的感觸化為文字與大家分享。 本著對瑜珈的執著、對旅行的熱愛,三年前,Peyton辭掉高薪的科技業工作,勇敢地背上背包、踏上印度這個神秘的國度,學習瑜珈、體驗旅行與生活。

    古印度人相信人可以與天合一,他們以不同的瑜伽修煉方式,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 這個禮拜《跟著dapin去旅行》,讓我們跟隨瑜珈老師Peyton的腳步一起走進阿里山鄉達邦部落,認識現代台灣原住民如何在這片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中,用生命來體現所謂的天人合一。

    《人物介紹》

    = 旅行者 =
    Peyton(黃佩筠),一位瑜珈老師,透過分享瑜珈為身邊的人帶來身心靈的平和愉悅;同時,她也是一位旅遊作家,喜歡將旅行中的感觸化為文字與大家分享。 這個從小在台北長大的城市女孩,首度走進原住民部落將會迸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 部落換工主人 =
    Voyu(安政彰),今年29歲,退伍後便回到部落幫忙家裡的製茶工作。 身為長子的他,自覺應有承繼家業、為父母分擔辛勞的使命感;但年輕好奇的心,對外面的世界、對無限可能的未來卻仍懷揣著更多更多的想像…

    = 部落介紹 =
    位於阿里山區的達邦部落,是鄒族古老且重要的聚落之一。相較於一些比較靠近平地的族群、部落,達邦到現在都還保留著許多鄒族的傳統習俗、祭典與文物,部落周遭也擁有相當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 除此之外,阿里山烏龍是台灣茶的首推代表,名聞世界,更是此區重要的高經濟作物。

     

    邢禹賢Kaleb在花蓮銅門
    第4集|第1季|2024
    網路插畫Mia在舊筏灣部落
    第3集|第1季|2024

    一個嫁到台東烏石鼻部落的阿米斯媳婦,喜歡用畫畫記錄生活,也會在臉書上分享她與另一半之間因為文化差異而發生的爆笑事件!Mia的插畫風格逗趣幽默,深受網友喜愛,如同她可愛的性格!
    習慣於海邊生活的她,這次是第一次到山上生活,跟著雅莉、淑茸阿姨工作,看到這兩世代的女人用自己的方式,學習傳承老人家的智慧,也跟著念薇的家人來到沒有電、瓦斯和手機訊號的舊筏灣,依循著從老人家身上學到的方式做事,讓她深深地感受到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像是用月桃葉鞘編織成的籃子,一片片堆砌成的石板屋和石階,從採集、挑選到製作,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困難重重,她深刻感受到這些事件背後蘊含了祖先多年生活的智慧,並不是3天2夜就能夠學會的,過程中又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呢,敬請鎖定本周日的首播喔!

     

    海明威在蘭嶼
    第2集|第1季|2024

    第二集要跟著來自美國的海明威,到台灣東方離島蘭嶼旅行,「我很想要去看看那裡的文化」海明威興奮的說著。
    踏上蘭嶼的第一步,就被這鮮少被破壞的自然美景吸引,而進入打工民宿成為“小幫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帶客人浮淺。
    「剛開始看到海邊覺得沒什麼,進到海裡才知道有這麼漂亮!」海明威驚訝的分享著。
    進入不同的文化與當地人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會衝擊出什麼火花?在美麗的蘭嶼島上,海明威又會遇見那些美麗的人事物呢?

     

    保卜在司馬庫斯
    第1集|第1季|2024

    『想做一個山上的孩子』,保卜大聲地說。
    小時候在家人的保護與照顧之下,鮮少上山去工作的保卜,每次都是『看』著爸爸工作;因此在他心裡埋下一個願望,就是要做一個山上的孩子,幫忙分擔父母親的工作。
    然而選擇去司馬庫斯,除了是司馬庫斯的觀光休閒很夯之外,另一個原因是朋友都說那裡很漂亮!非去不可!!
    而在司馬庫斯的另一年輕人Mu(穆),等著保卜上山去找他,因為他要讓保卜深刻體會部落生活,並扎扎實實的過每一天!

    當排灣族遇到泰雅族,會留下什麼故事呢?

預告
劇照
相關資訊

《跟著dapin去旅行》YouTube影音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jARn9Bu9qUfPwh0GFrgAg

《跟著dapin去旅行》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apin2015

跟著dapin去旅行是台灣節目中少見的外景實境類型節目,透過打工換宿、深刻體驗部落生活的旅程,真實刻畫出人與體地相互流動的情感,訴說這塊土地的故事。

其實在台灣也能有出國的感受,因為台灣這塊島有許多族群,多元的文化,一個部落就如同一個國家,其實就好像過去傳統的社會一樣,老人家們常說我們的部落就好像一個國家,確實我們有自己的軍事、土地、人民也有領袖,這是傳統的概念,卻也是現在許多人到部落旅行的感受,因為文化差異所以多元,部落有自己生活的步調與態度,都值得我們學習!

每集都會邀請同專業背景的來賓,我們在乎的不是他的名氣有多響亮,而是他的專業性及在部落能夠留下故事,例如音樂人保卜、在台灣居住8年,以滑板、步行及自行車環島的美國人海明威;嫁到阿美族部落的插畫家Mia;在部落居住6年的捷克裝置藝術家同時也是劇場導演的海大海等13人,每一位旅者,背後都有動人的故事可以訴說。節目團隊會邀請他們前來開會訪談,詳細地與旅者溝通,找出最適合互動的部落及打工換宿行程,細膩的前置作業,為每一位旅者量身訂做旅行藍圖。

 

相關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