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過島嶼的歌

榮獲|第51屆電視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入圍|第54屆電視金鐘獎-人文紀實節目獎

2018 | 共38集 | 普遍級 | 音樂.綜藝

 

五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勇敢的航向世界,如今散佈在浩瀚廣闊的海洋上,南島民族,就是我們的家人。

台灣,身是南島的母親,如今海洋不再是阻斷我們的疆界,我們共享著一個海洋,我們要用文化,模糊島嶼間的分隔,我們要用歌,再次串起南島的生命與臍帶。南島的故事,就是台灣妳我的故事,吹過島嶼的歌第四季,我們要帶領大家,吹過台灣的海,擁抱南島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季 吹過島嶼的歌|

『吹過島嶼的歌』藉由50年來8張經典的原住民族專輯,帶領觀眾走過一趟歷史的長河,用一張專輯的厚度底蘊,帶領觀眾感受與每張專輯後的音樂元素。

本身亦為音樂創作人的阿洛表示:「我也不曾自覺跟著主流謀體的價值觀去思考,忘記了我們族人最原始的歌唱初衷是什麼?」以這樣的反思投射於構思全新一季的節目內容時,阿洛希望藉由音樂,讓族人更加認識與肯定自己的文化、以自己的語言創作歌曲,更進一步的,他也希望呼籲全世界:「原住民族音樂的貢獻,是臺灣歷史上是不可磨滅的印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季 吹過島嶼的歌|

交換音樂,交換南島生命的氣息 吹過島嶼的歌,

帶著觀眾從南島的母親之島---台灣出發,跟著島嶼的音樂人一起,乘著太平洋的樂風來趟探索南島的音樂旅程。

我們快樂在我們的歌裡面;我們的痛苦也都在我們的歌裡面----胡德夫 。

對於使用口傳的原住民族來說,「歌」就是我們的歷史也是我們共同的記憶與時代命運。在語言不通的異地,透過肢體和聲音,南島的家人用音樂串起彼此。在音樂裡我們交織著歷史、生命、記憶還有南島人的氣息。 如太平洋不斷拍打的浪,島嶼的歌將繼續唱著。 「吹過」是指人與文化的遷徙(Migration),指涉歷史上經歷流離或遷動的民族,歌聲中展演真實的故事與生命,撞碰出當代音樂與文化的「相遇」與「相融」,提出「認同」的思考與辯論。

 

海洋將南島的我們緊緊連結著,《吹過島嶼的歌》第三季節目由不同的南島樂人,從台灣出發,帶著觀眾一路前往紐西蘭及菲律賓。藉音樂探索南島的故事;聆聽南島的記憶與生命。而吹過島嶼的歌,將如太平洋不斷拍打的浪一般,繼續唱著。

 

 

 

 

  • 第38集
    第38集|第5季|2019
    《島與島的對話—南島音樂回家了》
    第37集|第5季|2019

    我們用音樂

    把南島的家人 帶回家了!!!!

    在經歷很長的 歐洲巡迴後 我們終於要在台灣 演出音樂的最終場

     

    當天 台上台下 都感動著

    歌 模糊了海洋的疆界 重新串起了 我們與島嶼的家人

     

    《阿洛的南島旅程》桑梅絹vsJEROME
    第36集|第5季|2019

    "如果,你也需要一首被療癒的歌"

    不要錯過
    當排灣族來自土壤靈魂吟唱的桑梅絹
    遇見
    紐西蘭毛利自然傳統器樂吹奏者的Jerome

     

    《太魯閣族與復活節島的相遇》
    第35集|第5季|2019

    正如世界原住民族歷史的命運一樣,南島民族 從過去以來就唱著殖民下的悲歌。

    彼得洛
    來自花蓮太魯閣族,他的民族曾在殖民的歷史洪流裡 極盡遭害,而如今 他在臉上留下了祖先訓示的圖文,從此 走在gaya的旅程。

    太魯閣戰役 背景:
    太魯閣戰爭,稱為抗日戰爭,為1914年5月至8月間發生於臺灣總督府軍隊與太魯閣族之間的戰役。1896年後,臺灣總督府為控制今日花蓮地區的原住民勢力,與當時控制太魯閣地區的太魯閣族人發生了一連串的戰役,太魯閣族因此被當局視為首要敵人

    yoyo
    來自智利復活節島 rapa nui人,當他的民族從西方殖民奴隸販賣與迫害之後,他與他的族人 堅毅的活下來了,他用他的歌聲 證明,自由與尊嚴之聲,都在他的血液裡。

    奴隸迫害的島國
    1805年,復活節島上發生第一起奴隸販賣活動。一艘美國捕鯨船在一番激戰後,抓走22名島民。自此之後,奴隸販賣活動就不斷襲擊復活節島。自雅各布1722年登陸復活節島至1862年的一百多年裡,有案可查的造訪復活節島的船隻就有53船次之多,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是為奴隸販賣而來(McCall, 1976)。1862年10月,巨大的災難降臨,兩艘奴隸船從復活節島抓走150個拉帕努伊居民,以$300的均價販賣到秘魯(Englert, 1948/1970)。該年的10月到次年3月,又有1000至1400名島民為秘魯和西班牙的奴隸販子所捕捉、販賣(Thomson, 1891:460; Owsley et al., 1994),他們中的90%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死於非人的折磨和疾病。由於國際社會的抗議,秘魯政府被迫將100餘名剩餘的拉帕努伊居民送返,但在回程的旅途中封閉船倉內又有天花爆發,只有15人活著回到復活節島。

    一個來自石生說的太魯閣族,與來自巨石文化的rapa nui人相遇了,他們如同石頭般頑強地存活下來,正在大聲的唱著進擊之歌。

    《阿洛的南島旅程南島樂器與歌》少多宜 VS Charles
    第34集|第5季|2019

    這一場拍攝,我們團隊決定在一棵大樹下、草皮上,完成與海洋、風的對話。

    當然,是一個不用彩排、不用溝通、也沒有人知道接下來要唱什麼甚至會發生什麼事,總之,我們跟著自然、大地走~

    阿美族的吟唱,勝過千言萬語
    感受風、動容給予、感受存在而歌

    多麼美麗在空氣中的交會
    我們在唱 島嶼的歌

     

    《阿洛的南島旅程思念讓我們勇敢的唱》當王宏恩遇見Sammy
    第33集|第5季|2019

    一組用音樂說生命故事的人相遇了,它其實就這樣簡單地,會爆出璀璨奪目的煙火。

    馬達加斯加到台灣,一個如此遙遠的距離,卻在音樂裡,他們欣賞各自、也成全彼此。所以,拍攝時候的即興火花,是那麼樣地令人感動與雀躍。

    「我們沒有後悔走上音樂這條路」宏恩這樣說~
    「音樂是我生命最完整的部分」sammy亦如此~

    《阿洛的南島旅程饒舌版 》南島饒舌的音樂碰撞
    第32集|第5季|2019

    他們用母語,把原住民的故事、心聲、壓抑的、爆發的、回歸的、勇敢的都唱出來了!!你可能見過或聽過很多饒舌音樂,但一定沒聽過當南島民族饒舌歌手在一起的時候!會多震撼!

    我們給的故事與音樂,絕不要錯過!

    首播時間:2月24日 星期日晚上20:00
    重播時間:2月28日 星期四晚上22:00
                        3月2日 星期六下午17:00
                        3月3日 星期日下午17:00

     

    《阿洛的南島旅程首部曲》女性樂人的自由與放聲
    第31集|第5季|2019

     海洋是地球的母親,
    孕育了島嶼,賦予了生命,
    如同大地的溪流,穿過了山川田野,
    滋養了萬物,給予了生長。

    台灣,成為海洋南島的母親,
    而在南島民族千年的分離之後,
    今天南島的女音樂人,
    我們要再次用歌、器樂,重逢,
    如同大海般的乘載,
    更似河水潺潺地擁抱,
    想要訴說著生命的搖籃與牽引。

    女人的歌在唱,
    唱著我們要去的方向,
    也唱著我們出發的地方。

    首播時間:2月17日 星期日晚上20:00
    重播時間:2月21日 星期四晚上22:00
                   2月23日 星期六下午17:00
                   2月24日 星期日下午17:00

     

  • 《蘭嶼與巴丹的美麗與哀愁》飄盪中的自由之聲
    第30集|第4季|2018

    巴丹島上的ivatan人之於蘭嶼島上tao人就像兄弟般的親近
    孰悉的語言與孰悉的臉孔,就連遇到颱風的天氣也一樣。


    巴丹島上跟著導遊Macario走訪了許多村落而引發了許多的鄉愁。滿棒與莉文走到村落裡的路上,植物、人、動物或是傳統屋宇與船都勾起了她們在蘭嶼的經驗與相似的記憶。

    然而,對於這兩個音樂人最大的一個衝擊就是ivatan人的歌謠,在些許傳統語言與同旋律填詞創作結構的相似性之外,似乎他們的傳統歌謠旋律幾近展現出西班牙歌謠的殖民調式。從街道上的房子、教堂的方格、景點的陳設,不難看出長久西班牙、美國、日本殖民時所遺留至今的樣態。這缺乏完善資源的島上,對於菲律賓國家來說更是一個邊離之地。

    《蘭嶼與巴丹的美麗與哀愁》音樂中的菲律賓戒嚴與抗爭
    第29集|第4季|2018

    蘭嶼與巴丹島文化上如此的相近,在海上的距離僅有99公里
    但要到一趟巴丹島卻要輾轉的從小島到台灣島再飛至菲律賓才能抵達。


    一踏了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對於滿棒與莉文來說那是一個既孰悉卻也陌生的環境,馬尼拉這個城市像是她們眼中的台北,比較不同的是看見許多西班牙式的天主教堂,還有街道上充斥著軍隊與警力。

    待機前往巴丹島的前一晚我們來到了一間小pub認識了樂團The General Strike,我們更深入了解菲律賓正面臨戒嚴的局面,從他們的音樂唱出了菲律賓過去到現在的政權壓迫與土地離失的故事。互動過程中我們才知道,原來我們和他們一樣都在一個長久的殖民經驗中不斷努力的掙脫,菲律賓抵抗的故事層出不窮,他們透過音樂、講演、行動劇、草根人民組織串聯來努力拿回他們應有的正義與權力。這一晚,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深刻也很反思的一夜,我們開始遙想著關於巴丹島的處境會如何?未闔眼的清晨,我們出發抵達了巴丹島。

    《蘭嶼與巴丹的美麗與哀愁》歌,記憶著蘭嶼的傷
    第28集|第4季|2018

    蘭嶼。
    對於台灣來說是一個美麗的島嶼,也是令台灣人感到懼怕的核廢料毒物島嶼。


    對於小島蘭嶼來說,他們始終無法自己決定那大島台灣給的決策,在1988年被迫放置核廢桶而至今已造成莫大的傷害。小島的命運在藍色大海中浮浮沉沉,他們面臨著不只有核廢料影響,他們也面臨著島嶼漸漸地被資本化產業進入與外來教育的同化。

    阿洛(主持人)找到了兩個老朋友的蘭嶼女性音樂人滿棒與莉文,在她們唱出的歌聲中唱出了他們心中那美好的記憶與期待,也讓我們看見蘭嶼島上長期以來國家對於自身文化與環境的剝奪與侵略。為了找尋蘭嶼島上更深層的文化、為了下一代孩子們的未來,她們展開一場探索與她們同祖源、同文化的巴丹群島;希望能夠看見自己的文化能在另一個島嶼上深根發展。

     

    《當阿美遇上毛利…》重返與再現的島嶼之聲
    第27集|第4季|2018

    交換鼻息,是毛利人傳統打招呼的方式。
    透過鼻息的交換,帶著各自所擁有的文化、生命、及背後的故事,在那個當下,交織的不再只是氣息……


    Aotearoa,毛利人口中的紐西蘭。同樣經歷著外來文化長期衝擊的毛利人,甚至曾經因此失去過他們的美麗語言,在經過世代不斷努力之後,藉著Haka、藉著深深扎根他們引以為傲的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重新被看見。

    「他們都活的好好的,我們身為母親之島,一定可以活的更好!」

    看著毛利人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自信以及他們對自身文化所展現的榮耀感,來自母親之島的阿洛和Suming兩人,期許終將有那麼一天能夠看到自身的文化重返榮耀。

    《當阿美遇上毛利…》歌,航向南島的家人
    第26集|第4季|2018

    循著探尋之旅的路途,阿洛和Suming飛越了9,083公里
    從台灣來到地球遙遠的陌生一端---紐西蘭。


    在奧克蘭降落的兩人,帶著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在音樂導遊Gareth的帶領之下,開始展開與毛利音樂人的音樂旅程。從參與毛利音樂獎研討會開始、與知名的毛利音樂人相遇,一直到拜訪孕育毛利文化的Marae。

    在毛利人對話裡不斷會聽見「你是誰?」、「你從哪裡來?」、「如何成為一個毛利人?」,這種種的問題及衝擊都一再地讓阿洛和Suming開始思考自己是誰?、又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當阿美遇上毛利…》南島的歌,從台灣開始
    第25集|第4季|2018

    「當一個人沒有歷史,其實他就等於是不存在的……」
    台灣,近年來被學者們稱作南島的原鄉,南島的母親之島。


    我們從台灣出發,從阿洛自身部落祭典文化的參與和所思,作為這趟追尋旅程的開始,並踏上了都蘭的土地,尋找弟弟Suming一同參與。

    兩人拜訪了部落耆老、傳統樂器的使用者、學者等,也前往了太巴塱的祖靈屋,這趟探尋之旅的意義逐漸明晰,並且在準備阿美族歌曲以及毛利人樂曲的練習之中,他們開始發現遙遠兩地的共通語言……

  • 音樂人物誌
    第24集|第3季|2017
    音樂人物誌
    第23集|第3季|2017
    音樂人物誌《我的國家叫我去流浪》
    第22集|第3季|2017
  • 泰武古謠傳唱隊《歌飛過群山》
    第21集|第2季|2016

    有一張專輯,他飛越了群山,從北大武山的排灣孩子與夏威夷的美裔音樂人Daniel Ho而來。一則以西方音樂技法、一則以東方人聲藝術,烘培出跨越族群、跨越樂種、讓聽者足以沉醉的美麗音聲。

    他們不但榮獲第13屆美國獨立音樂獎最佳專輯包裝設計獎、榮獲第25屆金曲獎流行類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還入圍第25屆金曲獎流行類最佳演唱組合獎;

    究竟甚麼樣的聲音可以讓美麗的聲音傳達到國際?今天阿洛就要帶著觀眾走到那群山環繞的地方,走到山谷裏餘音繞樑之處,找到那些歌,開始的地方!

    首播時間:2016/12/25 晚間20:00~21:00

     

    一張為愛而生的專輯 4141-為南迴而唱
    第20集|第2季|2016

     

    這張公益音樂合輯的名稱為《4141—為南迴而唱》,「4141」源自徐超斌的第一本書《守護4141個心跳》,代表他所曾照顧的偏鄉病患人數,也是臺東縣南迴健康促進服務關懷協會的電子發票愛心碼。

    南迴路段總長118公里,卻沒有一家醫院,徐超斌醫師奔走為了蓋醫院,感動了音樂人毛恩足。

    於是集結了10組音樂人10首在地歌曲一同發聲,創作的初衷是由這片土地所啟蒙的愛,唱出想對土地說的話。

    首播時間:2016/12/18 晚間20:00~21:00

     

     

    黑暗之心-原鄉重建.原運再起.部落音樂會
    第19集|第2季|2016

    這一張專輯的產生是在921地震之後,原住民的社運團體(原權會以部落工作隊名)進入仁愛鄉互助村進行服務工作,為了籌募工作隊的經費,防斷糧之炊,他們將這場演唱會的實況壓成CD義賣。

    這名為「黑暗之心」的合輯名稱,正反映了每當發生災難時的原鄉,往往都是大社會所忽略的黑暗角落,也是救援與分配資源的最後線;這張專輯唱出了所有原住民社運前輩的吶喊與鼓勵。

    這個世代中,很多歌你可能不曾聽過、也未曾會唱,但這些歌所留下的故事,確是不能遺忘的歷史

    首播時間:2016/12/11 晚間20:00~21:00

    七百個月亮
    第18集|第2季|2016

    千百年來,我們在這塊土地上唱過無數的歌,歌曲有著無數的故事,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讓我們的歌聲開始被記錄,讓許多原住民歌手唱的歌開始被廣泛流行,從1988年張雨生唱紅『我的未來不是夢』,到1996年阿妹的『姐妹』,1997年動力火車『無情的情書』..,原住民歌手的好聲音,逐漸受到眾人的注目,也為流行唱片市場開啟了新世界。

    1997年上華唱片統籌許常德先生,促使製作團隊花費兩年時間到部落進行田調,於1999年發行了一張「七百個月亮」九族合輯,相信許多朋友或多或少都有印象,當時主打歌曲搭配和信電訊廣告,讓一首阿美族『勇士歌』紅遍大街小巷,專輯裡的歌手,更有後來榮獲金曲獎的依拜維吉還有流行歌后家家,今天我們就帶觀眾朋友,一起來回味當年「七百個月亮」膾炙人口的歌曲與故事。

    首播時間:2016/12/4 晚間20:00~21:00

     

    唱出都會中的原民基調《AM到天亮》
    第17集|第2季|2016

    1990年代的台灣,當時正是社會邊緣議蓬勃論述與發展的時期,而由一群原住民愛樂者加上幾位大學生組成的原音社,則以傳統的原住民歌謠素材出發,詮釋歷史,關照原住民命運與生活的變遷,發抒心聲,不說教卻感人至深,甚至在悲情中,流露天性的樂觀、熱情及幽默。

    他們自然展現了原住民的角度的音樂特性,純從生活與聚會的層面進入,邊談天邊唱歌。最後發行了這張「AM到天亮專輯」。


    「Am」是吉他指法裡的一個和絃,對原住民來說光是一個Am,就可以唱出很多原住民的歌謠,一直唱到天亮。於是「Am」成為了他們在都會中情緒的基調,有種想要渴望相互取暖得到慰藉的意味。
    而它(專輯),紀錄著一群從「Am」開始認識的朋友。來自卑南、魯凱、排灣及遠從蘭嶼游泳過來的達悟.....。這是台灣音樂合輯中看似簡單但卻最能表現原住民式的思維的一張專輯。

    首播時間:2016/11/27 晚間20:00~21:00

     

    用音樂融冰、用音樂重建尊嚴《Message樂團》
    第16集|第2季|2016

    2009年幾位台東的音樂人和都蘭部落頭目組成了一個Message樂團,在都蘭糖廠正式發表他們的同名新專輯Message。這張深藍色外皮的Message專輯裡面倒底他們要傳遞什麼message(訊息)?

    就在2006年到2009年間,原住民社會事件從司馬庫斯櫸木事件、烏來自來水權、到知本獵人事件,都顯示出原住民族在行使其文化權利時,與國家法律的嚴重衝突。所以在2008年的228這天,各部落舉辦烽火狼煙串連行動,表示爭取傳統領域主權的決心。三月八號,他們走進總統府,要求落實陳水扁總統曾宣示與原住民族之間的「新夥伴關係」以及「準國與國關係」,要求落實原住民族基本法,爭取傳統領域之自然主權。

    但行動之後,媒體關注減低,部落的動能也逐漸弱化,那布、巴奈決定要讓音樂成為另一種遍地烽火的狼煙。


    他們邀請了台東不同部落的朋友,創作、演唱,並決定把這個新的團稱為「Message」,因為他們要用音樂持續傳遞訊息,向原住民的朋友,也向這個漢人社會。他們說:
    Music Make People Together From the Music We Get the Message

    首播時間:2016/11/20 晚間20:00~21:00

     

    移動的歲月 移動的腳步 《馬蘭農耕休閒風》
    第15集|第2季|2016

    2011年台灣島上出版了費時近5年的精美出版品《移動的歲月、移動的腳步-農耕休閒風》這張專輯,裡面收錄了21首歌謠,每一首歌記錄的是千百年的祖先記憶。

    如果歌可以展現祖先們的生活面貌,甚至是說「歌」可以讓你感受到祖先,我想只有這張專輯了吧!

    台東馬蘭部落的老人家們,協力把生命最璀璨的歲月紀錄在這張專輯裡,這些聲音它不為著什麼展演給別人看,更不為著賺取金錢,他們唱著、和著那身為阿美族人生命、身體勞動下與自然共鳴的聲音。

    這不只是一張專輯,它是一張台灣近代史上極為珍貴的寶石,它們唱著無疑是「活著的歷史」,更是「歌唱」之人類最初的型式。

    一起走進台東的馬蘭部落,走入【移動的歲月、移動的腳步-農耕休閒風】這張專輯,尋回一場歌與祖先們的相遇。

    首播時間:2016/11/13 晚間20:00~21:00

    台灣戰後第一張山地唱片《南王民生康樂隊》
    第14集|第2季|2016

    大約在1957年,民國46年間,當時出現了第一批的原住民歌星,他們的歌聲傳遍各大族群間,他們的歌聲不僅唱進了台北、唱進了美國總統的耳裡,也唱到了金門、馬祖外島上,充滿家鄉味的傳統歌聲,療癒了當時在前線保衛台灣的國軍弟兄。而他們正是來自有著金曲村稱號的,台東南王部落的「民生康樂隊」,早在金曲村稱號出現以前,民生康樂早已在1961年發行了台灣史上,第一張的原住民黑膠唱片合輯稱之為「台灣山地同胞跳舞歌集」。

    他們正是活過整個半世紀的歌星,但在歲月的流動中,康樂隊的隊員一年比一年少,這些流傳的樂章,是否還有下一篇的故事繼續延續著呢?

    首播時間:2016/11/06 晚間20:00~21:00

  • 我們的故事 胡德夫的歌
    第13集|第1季|2016

    台灣島嶼上的風,吹過每個人、每一塊土地,讓我們重心、重拾了時光與音樂「相見」的感動,憶起「被一首歌愛著」是什麼感覺。胡德夫特輯,帶觀眾朋友走出棚內,踏實的踩在我們的土地上,藉由介紹胡德夫生命所歷經的故事,因而譜下的歌曲,有此見證台灣的歷史,也是重要的音樂脈絡。同時藉由音樂展演呈現台灣時代重要記事並建構原住民族音樂記錄與歷史。

    閃耀金曲原住民語專輯
    第12集|第1季|2016
    永不殞落的巨星 郭英男 張雨生
    第11集|第1季|2015

    台灣島嶼上的風,吹過每個人、每一塊土地,讓我們從心,重拾了時光與音樂「相見」的感動,憶起「被一首歌愛著」是什麼感覺。
    自1980到1990年代,唱片界正值興盛的巔峰時光,出現了兩位經典歌手。一位是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中,因著一首阿美族複音傳統歌謠,驚艷了全世界並且讓世界知道了台灣,而他正是阿美族的郭英男老先生;另外一位則是在1988年,以高亢嘹亮歌聲,唱著「我的未來不是夢」同樣風靡了全球華人地區並且打造張惠妹的王牌製作人,擁有泰雅族血統的張雨生。他們兩位雖短短的出現在世人眼前,像一道光芒閃過而離開人間,但是他們所留下的經典歌曲至今仍舊存留在我們的心中。
    今天吹過島嶼的歌要帶各位觀眾聆聽這兩位曾經以歌聲閃耀全球的巨星,他們的故事還有動人的歌曲。

    -特別來賓-
    蔣進興
    傅薇

    -演出嘉賓-
    第二代馬蘭吟唱隊
    胡元楷
    黃雅各
    余姿昀

    1980年電視紅星 高勝美、楊林
    第10集|第1季|2015

    台灣島嶼上的風,吹過每個人、每一塊土地,讓我們重心、重拾了時光與音樂「相見」的感動,憶起「被一首歌愛著」是什麼感覺。
    1980到1990年代台灣的電視與音樂正蓬勃發展的時期,而當時流行音樂與電視節目頓時成為所有華人追隨的指標,唱片也深深影響著當時年輕人的思想與喜好。
    在此時出現了兩位歌手,一位是唱紅瓊瑤筆下八點檔連續劇的主題曲,也是計程車司機的最愛,她是布農族的「高勝美」;另外一位就是以一首玻璃心而唱紅全亞洲的玉女掌門人,泰雅族的「楊林」。
    這兩位歌手在當時因為唱片公司的包裝下,刻意隱藏了她們原住民的身分,但卻是台灣的音樂史上在那樣閃亮的日子中,成為家喻戶曉的紅歌星,充分展現了原住民天生站在舞台上表現實力的歌手。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在娛樂圈如此競爭的年代裡兩位女伶的故事,一起聽他的歌。

    -特別來賓-
    高芊蘋
    高靖榕
    資深DJ徐哲緯
    楊林經紀人小偉

    -演出嘉賓-
    黃莉
    郭曉曉
    黃仲崑
    吉巴奈(高慧茹)

    經典「山地卡帶」之菜車歌手
    第9集|第1季|2015

    台灣島嶼上的風,吹過每個人、每一塊土地,讓我們重心、重拾了時光與音樂「相見」的感動,憶起「被一首歌愛著」是什麼感覺。
    原住民有許多登上大舞台的明星,但是觀眾朋友們你們可能不知道,在原住民部落裡流傳了一種明星,他們不靠上電視、上媒體成名,他們靠著菜車播放他們的音樂,而走進部落並且讓人們傳唱他們的歌謠,他們就是我們熟悉的山地卡帶歌手。
    相信對於許多四五年級生的族人朋友來說是相當的熟悉。今天的節目內容將帶你們回到原住民卡帶唱片盛產的時期。許多人家中的倉庫或者某一個角落仍然還留著卡帶,沒錯!這個夢幻逸品卡帶、卡匣式唱片在今天的節目內容當中即將與各位觀眾朋友們一起搭乘時光機,回到質樸、感動的部落卡帶大明星的歌曲時代。

    -特別來賓-
    卓亞麥
    鄭曉玉
    林秀英
    潘金松、林春媖
    少多宜・篩代

    五燈獎原民之星
    第8集|第1季|2015

    一二三四五燈亮,五度五關獎十萬你來演,我來唱,大家都來看;你健康,我健康,大家都健康。
    這樣的一段開場白是不是很難忘,今天我們要一起回顧在民國50年代家喻戶曉的節目五燈獎,還記得每個禮拜天,無論身在何處、手上有任何工作,都要不顧一切鎖定在電視機前面,為自己喜愛的歌手或是表演者加油打氣,這個就是台灣最轟動的才藝競賽節目五燈獎。五燈獎造就了許多人才,如吳宗憲、林俊逸、吳淑敏、黃安、L.A.BOYS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明星都在五燈獎展露頭角。而今天吹過島嶼的歌要來介紹當時風靡全台的原住民明星,一起乘著時光機回顧他們的參賽歷程以及經典歌曲。

    -特別來賓-
    五燈獎第一屆重唱冠軍 張秀美
    五燈獎第二屆重唱冠軍 林照玉、許惠美

    首播: 11/29(日) 晚間20:00

     

    1980年原運下未曾停止的歌聲
    第7集|第1季|2015

    台灣島嶼上的風,吹過每個人、每一塊土地,讓我們重心、重拾了時光與音樂「相見」的感動,憶起「被一首歌愛著」是什麼感覺。
    抗爭是為了改變,也是為了不被改變。是為了改變不合理的社會結構,同時也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自己。
    在1980年代,台灣原住民族街頭運動至今雖然告一段落,但相信在那個曾經不悔、淚水的年代裡,留給每個人心中的是,強制抗壓下所唱出的「島嶼的正義與夢想」。
    每個社會運動背後,都會有著一段音樂相伴。音樂可以激勵人心、感召人力,音樂可以改變生活,將世界歸向更美好的方向。
    今天吹過島嶼的歌,走回了1980年代,原住民族街頭抗爭的時代歌曲。

    -特別來賓-
    潘小俠 資深媒體工作者
    阿凡樂卡爾 Afan Lekal 阿美族 原運工作者

    首播 : 11/22(日) 晚間20:00

    唱過的歲月-山地工作隊.救國團.民歌
    第6集|第1季|2015

    台灣島嶼上的風,吹過每個人、每一塊土地,讓我們重心、重拾了時光與音樂「相見」的感動,憶起「被一首歌愛著」是什麼感覺。
    今天節目要帶大家回到1950年代,具有國家政令宣導功能的山地文化工作隊,緊接著1970年代,那正是救國團非常盛行的年代。人人耳熟能詳的偶然、我們都是一家人、歡迎歌等,都是典型的山地民謠孕育出的新山地國語歌,並透過救國團團康歌曲不斷傳唱至今。
    而當山地歌謠遇到了救國團,也讓當代的青年朋友傳唱起原住民的歌謠。而後影響1980年代的民歌時期,而這些都是原住民歌謠史上,精彩絕倫的一環。今天 吹過島嶼的歌 節目,將要帶大家回到1950、1970、1980年代重現當年 質樸溫暖的音樂園地。

    -特別來賓-
    王家五姐妹(布農族)
    巴紮溜樂團(阿美族)
    昊恩(卑南族)

    歌謠與詩歌音樂的相遇
    第5集|第1季|2015

    馬丁路德說:音樂是神所賜恩的禮物原住民歌謠的流行化很早,和教會進入部落有很大的關係。1871年馬偕到滬尾(淡水)傳教,就曾以原住民的曲調配上聖詩傳唱。傳教士對原住民最大的貢獻除了信仰外,最重要的就是羅馬拼音的書寫系統與音樂的影響,目前在主流歌壇上的原住民歌手,大都也受到教會式的音樂詩歌薰陶。我們傳統古調中融合了詩歌精神,而至今在原鄉仍舊是族人們所傳唱不已的。

    今天島嶼的風,我們要帶著大家乘著時光的音樂機,帶大家來了解原住民詩歌的演變故事。

    -特別來賓-
    少妮瑤.久分勒分

    少妮瑤.久分勒分(SauniawTjuveljevelj)是排灣族年輕輩的口、鼻笛傳承藝師,也是登錄保存者中的唯一女性。她擅長演奏並製作原住民樂器,也將排灣族歌謠以口、鼻笛演奏與人聲吟唱,賦予傳統古調新的詮釋與創新。

    群星耀眼之湯蘭花、萬沙浪
    第4集|第1季|2015

    在台灣發展影視中,真正十足的歌星、在一個風華絕代的70年代中,就屬湯蘭花與萬沙浪。當時媒體並不強調他們的原住民血統,但他們卻以極具張力的演藝能力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湯蘭花,曾演出的戲劇伴隨著主題曲,我們不會忘記她的每一個畫面與歌聲中的美麗與哀愁。然而,以一首「風從哪裡來」一夕成名的萬沙浪,更是奠定了台灣當時唱片輝煌的時代,今天島嶼的風,我們要帶著大家承著時光的音樂機,帶我們走進了群星耀眼的年代。

    -特別來賓-

    【湯蘭花】

    湯蘭花17歲時參加台視第二屆歌唱比賽獲冠軍,18歲也因演出電影「負心的人」,得到了亞洲影展最受歡迎的新人獎,一夕成名從此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湯蘭花是台灣第一個演電影的原住民,也因她開啟了世人對於台灣有個阿里山,並且認識了鄒族的開始。湯蘭花在當時以一個山地小姑娘走到了人人欣羨的電影圈成為了大明星,然而這些對她來說,演藝界的花花綠綠的生活,並沒有奪走她的單純與母親叮嚀教誨,她在演藝圈是出了名的嚴謹與認真,還曾被譽為「演藝界的公務員」之稱。嚴以律己的自我要求,湯蘭花的演藝事業創下了拍攝共電影30多部的佳績,當然許多影迷們對於湯蘭花的印象,就屬她美麗形像,深留在大家的記憶中。湯蘭花後來淡出演意界進入了另一個事業,但她始終對於自己的族人與後輩提攜與回饋,即便人生波折幾許,但最終信仰給了她最大的力量與支持。湯蘭花,是一個美麗的代名詞,她的戲劇她的歌,留給觀眾的是永難忘懷的扉頁,在她那個群星耀眼的時光,她停留雖短暫,卻是一場人生美麗的盛宴。

    【甸真】

    為萬沙浪同村族人。

    萬沙浪,漢名王忠義,台東南王部落卑南族人。而萬沙浪這個名字在卑南族的族語為年輕人、成年勇士的意思。萬沙浪在1971年主唱電影「風從哪裡來」的同名主題曲,因此一夕之間成名,並且成為家喻戶曉的名歌星。當時被人稱為「山地之王」。早期為陸軍總軍部隊喇叭手,退伍後與朋友組成一個名為潮流搖滾樂團並且擔任主唱。萬沙浪歌唱事業的開始,是在她身為歌手的姐姐王幸玲駐唱的PUB演出而被挖掘。隨後的「那魯灣情歌」「愛妳一萬年」以及「美酒加咖啡」、「藍色的姑娘」這些歌曲都成為樂壇經典之作。而萬沙浪也是第一個登上央視春晚演出的台灣藝人,那一襲原住民傳統服裝的造型,是以原住民形像代表出輯的第一人。沙浪對於這個時代的影響力就是這些歌曲,即使他的事業與家庭歷經流轉,但是即使到了今天,這些歌我們仍舊琅琅上口,他就是一代歌王萬沙浪。

    聽見殖民地:樂舞與觀光
    第3集|第1季|2015

    台灣島嶼上的風,吹過每個人、每一塊土地,讓我們重心、重拾了時光與音樂「相見」的感動,憶起「被一首歌愛著」是什麼感覺。
    一個民族有「歌」也帶來了「舞」,隨著時代 不斷被改變的樂舞,從對著大地而歌到了表演、走進觀光。究竟,屬於台灣的樂舞該如何成為台灣島嶼上走向國際最佳的文化表現呢?
    今天島嶼上的歌,將要帶著觀眾朋友看見,從殖民時期至今,各種形式的觀光及表演性質的樂舞,讓我們重新思考「觀光化」與「文化」之間,究竟如何共享與互惠?或者,一切歸零,用最樸素的方式,找到屬於自己的歌與舞。
    讓我們一起看見我們傳統的樂舞流轉的故事。


    -特別來賓-
    【巴奈‧母路】

    現任: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經歷:
    國立東華大學 民族文化學系兼任教師

    國立東華大學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專案教師

    研究專長:
    ​民族音樂學、原住民文化展演、原住民歌舞文化、阿美族祭儀音樂與文化、原住民樂舞、音樂人類學。

    鷹架.遠洋.礦坑 流浪者之歌
    第2集|第1季|2015

    山地歌謠隨著原住民的工作,輾轉從部落流傳到林班,遷徙到都市。在林班工作的苦楚,都市工地工作的心酸,只有藉著歌唱來抒發。如「我該怎麼辦」、「可憐的落魄人」、「流浪到台北」等,就這樣源源不絕的創作出來。而就在哼哼唱唱之間,許多反應生活情境、流浪心聲的歌曲,就油然而生。現在讓我們走回那個年代我們不會忘記的-林班歌曲。

    -特別來賓-

    黃國超 先生/靜宜大學 台灣文學系 助理教授

    授課領域:  

    [1]畢業作品-論文寫作
    [2]可持續發展概論
    [3]讀/寫族群與群像記錄(文學與美感經驗)
    [4]台灣與南島文化(台灣與世界文化)
    [5]閱讀與書寫

    研究專長:

    [1]台灣原住民族文學
    [2]文化人類學
    [3]後殖民理論與文學批評
    [4]流行歌曲與文化研究
    [5]田野調查與研究方法

    盧學叡

    盧學叡(1988年2月15日-),族名:Afalean Lufiz,綽號小美,參加第一屆「超級星光大道」歌唱選秀比賽。2009年4月17日,專輯「可不可以愛_我」正式發行。首波主打單曲《可不可以愛我》

    喇外・達賴

    經歷:

    阿美族導演,喇外達賴的第一部劇情片「失落的海平線」,一部令人期待的影片即將呈現在觀眾眼前! 「失落的海平線」,把阿美族人與大海的關係,以及生活當中的情感、幽默和愁緒濃縮在這部影片裡與大家分享。

    喇外的身分多元,他是室內設計師也經營餐廳,十年前就開始醞釀的電影夢,如今終於實現,但他的電影夢不會停止。

    聽日治時期島嶼在唱歌
    第1集|第1季|2015

    乘著音樂的翅膀,今天帶著大家走回了日治時期的那段令人難忘的歌曲。

    1910年代留聲機及唱片經由來到台灣的日本人引進後,1925年以後台灣的唱片市場才逐漸打開,1928年,因內地唱片工業迅速發展,將市場擴及台灣,在台灣的日本人柏野正次郎在表町(現今博愛路)成立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發行美國CBS留聲機並自製唱片發賣,而這樣的工業也帶動了聆聽的傳播,更留下不可抹滅的經典歌曲。

    日本人治理台灣原住民族時期,在音樂上的顯著的貢獻是,台灣音樂歌謠的調查與研究,另外就是透過師範教育課程,培養許多優秀的音樂人才。

    這樣的音樂與歌謠,就這樣流傳到了今天,每每哼起,至今仍是無法忘懷,吹過島嶼的歌,帶大家走進了日治時期的音樂與故事。

    -特別來賓-

    【林志興/Agilasay Pakawyan(卑南族)】

    主要學歷:
    臺灣大學人類系碩士
    臺灣大學人類系博士

    現任: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兼任遺址管理中心主任

    研究專長:
    人類學、博物館人類學、台灣原住民、卑南族

     

    【徐睿楷Eric(美國)】

    主要學歷:
    美國德州大學政治系學士

    現任:
    高蓋茨律師事務所編輯、台灣流行音樂研究者、廣泛收集台灣流行音樂(華語、福佬語、客語、原住民族語)唱片、CD與相關資料

    經歷:
    寰宇電台台灣流行音樂節目《聽誰在唱歌》主持人之一
    文建會台灣大百科全書流行音樂類審查委員
    誠品音樂2008黑膠唱片文藝復興運動參展者之一
    主筆台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有關台灣原住民創作歌謠的研究報告(未出版)

    個人專長和研究領域:21


    台灣流行音樂史(包括華語、福佬語、客語、原住民族語的創作歌謠)、西洋流行音樂史、世界歷史等

預告
劇照
相關資訊

《吹島嶼的歌》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do16indigenousmusic/?

《吹過島嶼的歌》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09Tlg6z_e0LIXgTCFGVWA

相關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