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族有一個hraan hidaw o brah dgiyaq 向陽前山的概念 陽光升起hraan hidaw的地方是好所在,而花蓮加灣部落有5個小部落,齊聚在這裡。分別有Qowgan(細小的竹子)表示居住地的高山上。
長滿細竹、Djima是桂竹,Ptakan麻竹以及Driq山麓角 Pnaqan族人出草棲息地等地所組成。耆老說加灣的祖先早在史前時代,就由南洋群島吃力的rmisuh asu rucing滑著漂流木做成的船隻,在台灣雲嘉南一代沿海登陸,祖先說在平原被後來的異族驅趕追殺,因寡不敵眾,被迫遷到無人的中部高山遷徙。因為發現還有更好的洞天福地,於是陸續東遷於此。透過鏡頭一起認識花蓮縣秀林鄉加灣部落的地名由來。
其實加灣就在清朝klwaan Mansyu 末年時,還發生一起重大事件,叫做加禮彎事件。清朝klwaan Mansyu 石光良總兵,kacih na差點將撒奇拉雅以及噶瑪蘭兩大族群滅族了,他們從加禮宛原野,靠加灣到機場附近就開始逃亡,這時候Truku的mksiyaw外太魯閣人,在立霧溪兩側開始移動到靠加灣這個地方。這就是加灣部落的生命史kneudus,您是否也開始躍躍欲試,想為自己部落寫下生命史呢?! 那就一起回部落壯遊吧!
(太魯閣族文史耆老 金清山 太魯閣族 VS 記者 咪敏 太魯閣族
Dmptpatas
金清山 Truku VS Msaput kari Miming Truku
這是加灣,原來的地方就是,我們原來住的地方在這裡,這個山頂上,(就那個嘛?) 對,這個山頂,還有竹子桂竹部落是位在那裡,麻竹部落也在另外那個方向,這是Driq最靠山邊的部落,在1937年的時候呢,1931-1937年的時候呢,日本人把他們遷到這裡,我們現在站的地方,就現在所站的地方,這個部落就是我們現在站的是景美國小,在教室屋頂 這裡景美國小,而那是我們祖先住的地方,就是那座山頂上,(全座山嗎?)那座山頂上,就全部那座山,那裡有很多細長的竹子,細小的竹子那種,那邊長了非常多細竹子,因為這裡長很多細長的竹子,所以這部落地名就稱為Qowgan,因日本人迫遷之後,就有現在加灣這部落了。)
太魯閣族文史學者 范若望 太魯閣族
Dmptpatas
范若望 Truku
加灣那邊有三大部落作為區分,一個叫很多細長竹子的地方,也有很多桂竹的部落還有麻竹部落,後來因為那個日本政府為了方便管理,他就把加灣的人移動到就現在加灣派出所為中心點,靠南方的地方那邊以前叫第一班,第二班是三棧山上,那地方叫做崙外山從那邊過來的,對那是在民國20年上下,那落韶以及Ebasan的人,他們就移民到第二班,第三班的人是更裡面的部落,那裡有Rbuq Sikiyang Qmxil Kbulan ni Uwan,民國53年第三班的人,他們碰到土石流,那是颱風引起的土石流,後來被移動到現在的第一班的那個,差不多在接近佳民村的那個地方,現在叫做加灣的第3鄰,等於是景美村的第3鄰,另外加灣還有一個地方很特別,靠那個台9線叫做山廣,那裡是有Sdagan Tasil就是Driq的地方有一些人,他就移民到山廣的這個地方來了,等於是在秀林村,到加灣這個地方的人,大部分是從新城山到外山,這邊移動過來的。)
(太魯閣族文史耆老 金清山VS 記者 咪敏
Dmptpatas 金清山 VS Msaput kari Miming Truku
(我們現在要去哪裡呢?)我們要去加灣神社去了,神社就循這條路上去,(所以從下面部落這邊呢?)就全部帶到上面這裡來,全部集中到這裡來,(busan 中文怎麼說呢?)和尚啊,住持,神社的住持,(神社的住持,?)對呀。)
1895年開始,日本統治台灣50年,日本統治期間,日本人在各太魯閣族部落,遍佈設置很多的神社,強迫先祖們一定要拜祭日本皇室,以示效忠日本皇室。
(祭拜儀式開始囉,呼喚族人一起祭拜了,(主祭是嗎?)對主祭,因為他是主祭者,他面向神社,(這是跪的嗎?)對,跪,跪,就這樣跪下,跪下來,族人也是,對,他們也跟著跪拜,儀式是這樣子啊,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