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部落族人了解家族遷徙脈絡,近日在蘭嶼的朗島部落,有一場"自然學友之家"發表成果展,期望透過調查成果,讓部落年輕人更完整理解家族的遷移史。
曾經是長滿林投樹、椰樹與竹林的荒地,沒有人居住過,但在數百年前才開始有不同家族移居到蘭嶼北邊的iraralay,為了讓家族的遷徙,有更清楚的輪廓,歷經數月的調查,近日在朗島部落的自然學友之家發表成果。
(計畫主持人 張育菁:
希望說透過調查或者是活動的方式
讓青年可以找出自己家族的脈絡
自己知道是哪一個家族
這個東西的好處就是
我們慢慢找回部落的詮釋權
然後知道這個部落是怎麼發展的)
朗島部落青年認真地研讀家族遷徙圖文,還原兒時記憶居住面貌及耆老的口傳講述,部落耆老逐漸凋零,家族遷徙線索訊息也跟著失去,族人說,期望透過了解家族遷徙脈絡,更能增加對這塊土地的人事物連結。
(蘭嶼居民 郭箏 雅美(達悟)族:
在參加過比較多的文化課程裡面
意識到說這些東西讓我更
對這塊土地或者是我的家鄉
或家鄉的人更有連結的契機
就是因為你了解了
所以你才會有歸屬感覺)
透過文獻及田調交叉比對,在近代的遷徙路線比較明朗有三大家族,主辦單位說,雖然朗島部落口傳有6到10個家族,但還需要釐清。並期望家族遷徙脈絡,更深植在學校環境當中,從小認識祖先所走過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