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青年築夢踏實,台灣科技大學原資中心,昨天(26)是辦理了洄線:Ari Saumai 走!我們回家吧! 系列活動,也為「達路岸」文化空間場域,做開幕儀式,原青社學生結合田野經驗,跟課程製作的傳統手工織品等,要向大家分享田野成果。
台科大原青社學生,透過排灣族傳統歌謠,為洄線「達路岸」文化空間開幕開場。這座「達路岸」在今年五月完成,是台科大校內第一個以原民文化為主體的校園公共空間,透過原資中心、校內建築系老師、原青社學生,各方資源協力完成。台科大校長表示,透過「達路岸」文化空間,讓校園學習場域,呈現原住民族多元文化的姿態。
(台科大校長 顏家鈺:
我們找一個空間,因為我們學校空間不夠,但當時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竟然想得出來用一個走廊,來做這個展示,你可以看得到這個效果,比我想像好非常多,我對我們的學住民學生,非常非常得意 非常驕傲)
「達路岸」是阿美族語「青年會所」之義,設計上以暖色波浪木板、類似石板屋的石材,所建構成。達路岸文化空間不僅穿引了學習場域的段落總和,也成為原民學生在校園的日常。
(原青社學生 Abu'u Yasyungu 安媛玟 鄒族:
對我的影響是,我覺得還滿感動的,因為至少學校還有留這樣的空間,給我們原住民學生,我覺得文化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它是必須被傳承的)
(原青社學生 Takanaw Vavuljengan 凌睿瀚 排灣族:
有讓我們原住民學生,有一個空間,可以讓我們展示我們自己的文化,就是文化知識 生活習慣,不只讓原住民學生,有一個地方 可以看到屬於自己,或是其他族群的文化,也可以讓非原民學生,更了解我們的生活型態和文化含義)
這次洄線「達路岸」文化空間開幕,是Ari Saumai 走!我們回家吧! 系列活動之一,結合原青社年初到屏東三地門鄉安坡、口社兩部落的田調成果分享,為期一周的靜態展、編織工作坊、市集等,透過原民學生參與部落的經驗分享,讓每位參與者,都能洄游在原住民族文化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