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8
記者
咪敏/陳劭麒 花蓮秀林

細聽長者訴加灣遷徙史 找尋熟悉的"香"味

Embahang ndaan Qowgan miying knshiya knux sbblbul


族語新聞今天要帶大家到花蓮秀林鄉加灣部落 一起認識加灣遷徙史。然而來到部落,一眼望去處處可以看到香蕉樹,玩具、糖果蕉、青蕉 ,美味香蕉甜品,透過鏡頭一起了解。

加灣部落位在秀林鄉偏東的中央,西靠中央山脈的加禮宛山,北鄰秀林、南接佳民,東以蘇花公路與新城鄉康樂村為界。大約120年前,原居住在景美村山頂上的族人,被日本人迫遷到現在的加灣部落。

(文史工作者 skYudaw Pisaw(田信德) 太魯閣族
Dmptpatas endaan
skYudaw Pisaw(田信德) Truku
我是Yudaw Pisaw,爸爸是Pisaw Umin,我們老家是,爺爺是從那座山頂遷下來的,那塊平原非常肥沃,我們稱那地方叫加灣,地名為何叫加灣呢,因為那邊有很多高山細竹,用來製作畚箕用的素材,那個bluhing,就叫畚箕,那邊產很多高山細竹,所以加灣地名就是這樣來的,就在74年以前,我已經12歲了,我的媽媽就搬下來這裡,我們就搬下來,就是這個平地來而不是山上了,對,就搬下來這裡了,因為日本人來了之後,凡住在山上的加灣族人呢,全都移住到這片平地,早期這裡的部落,並不是一片平原,而是到處長滿很多大樹,早期是沒有人居住的,因為我們習慣住在山上,只有漢人,還有阿美族人住在北埔,而新城全部都住著漢人。)

(文史工作者 金清山 太魯閣族
Dmptpatas endaan
金清山 Truku
這裡是加灣,原來的地方就是,我們原來住的地方就是這裡,這個山頂上,就是那個,對,山頂還有,(Djima) 高山細竹在那邊,(Btagan) 麻竹也在那邊,而這是山麓那邊(Driq),就在1931到1937年的時候,日本人就把他們遷到(山下)這裡來,那座山頂就是我們祖先住的地方,(在哪裡)就是在那座山嶺上,就那邊 所看到的那座山全都是,那邊布滿高山細竹,就是很細小的竹子,所以就叫加灣部落,因為日本人迫遷之後,就搬到現在的加灣部落了。)

加灣部落原屬於佳民村,民國42年與三棧部落歸併為加灣,2年後又改為景美村。景美又分有4個大小聚落,以加灣派出所為中心,其分部地區為Djima景美、山廣Pnaqan Duhung、Dgriq山麓腳邊、Qowgan卡奧灣4個聚落,合稱加灣。

(文史工作者 Miki 太魯閣族
Dmptpatas endaan
Miki Truku
最早來到這裡的家族是Lowking Away。)

耆老表示,雖然加灣看似不顯眼的小部落,而太魯閣的語言之父及信仰之母,卻來自加灣部落。

(文史工作者 Miki 太魯閣族
Dmptpatas endaan
Miki Truku
而太魯閣族語之父也是來自加灣,信仰之母是姬望耆老,她來自加灣也住在這裡,對,姬望的門生有Tumun Awi、Lituk Awi、Apay、Rabay、Kumu,崇德那邊的Kumu,還有Subay,但她的門生都是女性,她把所有的門生分散到各部落,有的分散到水源部落,而他現在的孩子是,而田牧師的媽媽是Apay Awi,從此他們開始成為語言種子老師。)

70多年前,基督宗教開始進入部落,影響族人使用族語宣教,而日後,更開啟推行編輯族語詞典的工作,同時也有來自美國的Watan牧師,大力協助指導與編輯,以落實後代子孫語言文化的傳承。

(請來這裡,這棵就是香蕉樹,(在哪裡?)你種很多年了吧。)

位在山腳下的加灣部落,當地產業大多以農產為主要經濟來源,就地而生的小米、玉米以及地瓜、桂竹筍等農作物,各家戶鄰旁都會種植香蕉樹,提供族人生活上多種用途。

(你看這裡就有了,你看有絲。)

(文史工作者 Miki 太魯閣族
Dmptpatas endaan
Miki Truku
香蕉樹全株都可以使用,對,香蕉樹的部分,族人很善用香蕉樹的功能,它可以做為土地界線,也可以當圍牆,所以族人都視香蕉為珍寶,香蕉很好種 又容易生長,只要勤快種植它就會生根發芽。)

(餐聽業者 Hiji Jiyan 太魯閣族 VS. 記者 Miming Karaw 太魯閣族
Tnqpahan hpuyan Tkili Hiji Jiyan Truku VS. Msaput kari Miming Truku
好快就成熟,咪敏,就這根,這根看起來很多芝麻狀的香蕉,就可以製作成香蕉,(所以要非常熟成的才好?) 對,(最好一定要有點黑黑的?)對,這個就是我們製作的香蕉糕了,我們現在就要拿去蒸熟,(聽說沒有糖果吃,就拿香蕉來製作糖糕?)對呢,香味很濃,還是要有顆粒顆粒的,抓進來,真的還是要技巧呢,看到了沒,這就是剛剛出爐的香蕉糖果,現在準備拿去蒸一下。)

所以早期的太魯閣族部落,平時會將熟成的香蕉製成香蕉糕,做為可口美味的零嘴果腹,軟甜的香蕉糕在婚宴時不能端上主桌。

(餐聽業者 Hiji Jiyan 太魯閣族
Tnqpahan hpuyan Tkili
Hiji Jiyan Truku
太魯閣族的香蕉糕來囉,很像糖果的香蕉糕。)

(文史工作者 skYudaw Dangaw 太魯閣族
Dmptpatas endaan
skYudaw Dangaw Truku
我們早期太魯閣族就是把它當作香蕉糖果,對,它不是香蕉糕,而是香蕉糖果,(是這樣子啊。)以前也沒有專門製作糖果店,所以也只有香蕉糖果可吃,但在婚宴上是不能端上桌的,結婚的時候,就是不要這個,啊,(結婚不可以用香蕉糕?不可以?為什麼?)因為它不夠黏,它軟綿綿的,只能用太魯閣族搗的麻糬才可以,因為麻糬愈吃愈黏,象徵難捨難分,如膠如漆,香蕉糕不黏,不能上桌。)

(文史工作者 Miki 太魯閣族
Dmptpatas endaan
Miki Truku
這個香蕉在太魯閣族的用法,當它成熟的時候,就會拿來跟他人交換獵肉,或是跟他人交換田鼠肉,還有果子狸誘食,或當山豬的誘食,是當陷阱物品,當動物中陷後就是最佳美食。)

青皮香蕉所含的抗性澱粉,依據營養師認為,對人體好處也不少,不但控制體重,並且具有促進腸道蠕動,以及提高腸道免疫的作用。

(文史工作者 Miki 太魯閣族 VS. 記者 咪敏 太魯閣族
Dmptpatas endaan Miki Truku VS. Msaput kari Miming Karaw Truku
它大火烤,沒關係,只要熟就好了,會不會燒焦,它燒焦是沒有關係的,如果肚子餓的時候,有什麼就吃什麼了。

(這是老人家吃的嗎?)小孩大人都可以吃,(很燙。)對。)

(記者 咪敏 太魯閣族 VS. 部落青年 楊晴 太魯閣族
Msaput kari Miming Karaw Truku VS. Wauwa alang 楊晴 Truku
(你有吃過嗎?)沒有,沒有吃過,(你吃了之後的感覺如何?)很像地瓜,不像香蕉。)

(文史工作者 Miki 太魯閣族
Dmptpatas endaan
Miki Truku
(這青蕉吃了會不會過敏?)青蕉還有什麼功能呢?如果你頭上長白癬,像這樣,它黏黏的,折斷就拿來塗抹患處,漸漸也白癬就退了。)

(扭香蕉莖,取汁液喝。)

香蕉心可以直接生食,莖幹的汁液是野外求生的水分來源。太魯閣族使用它的莖皮抽絲加以利用,收集後不但製成繩索,也可以做為火種的素材。

(小心哦,給你,用力扭,這樣,好,有了,(很甜,好甜,真的很甜,第一次喝。)太魯閣族生活就是這樣,沒有東西喝,就會找香蕉取水解渴,山上裡面也有很多野生植物可解渴,很甜很清涼又回甘,(這又是另一種功能嗎?)沒有,其實都一樣,一樣,香蕉絲來了,這個就是太魯閣族取火種的素材,看到沒,你拉,你用力拉,(力氣不夠。)好,(我試試看看可以拉多長。)看你的力道,(可以拉很長耶,這動作主要是取香蕉絲對嗎?)沒錯,把香蕉絲拉收集起來,當火種很容易起容易助燃,這樣拉,不要往下丟,我們收集起來,開始收集囉,放這邊,換你試試,換你試試看,感覺慢慢拉,香蕉絲較多,慢慢拉,其實火種的取材很多,(像是月桃樹不是嗎?)還有香蕉樹也有,另外就是山棕樹了,山棕樹的裡面的絲也可以用,我們拿去晒乾之後,就可以當火種使用,它就可以拿來起火了,收集起來之後,便拿去晒乾,乾了就會很珍惜的收藏,(對了,您剛剛說收藏在哪裡?)竹管耳飾嗎?就放進乾的粗芒草耳飾裡,或是放進竹管耳飾裡,就是不讓它潮濕了。)

(聲音來源 部落嚮導 多用馬上 太魯閣族
Dseejiq pgkla rmngaw
多用馬上 Truku
好,這個就是我們香蕉莖裡面的絲,我們要把這個絲呢,整個把它揉起來,揉成球狀,然後把它揉成球狀,它的絲啊,是很容易點著的,所以我們太魯閣族呢,就利用這樣的棉球,當作我們取火的火源。)

香蕉葉一代蕉,一生大約抽生44張葉子,宿根蕉一生抽生22張大葉。部落族人除了用來包香蕉糕之外,香蕉葉經常做為戶外用餐墊底之用,葉柄葉脈和蕉株經過晒乾後,做為自然繩索。

(文史工作者 Miki 太魯閣族 VS. 記者 咪敏 太魯閣族
Dmptpatas endaan Miki Truku VS. Msaput kari Miming Karaw Truku
(砍下來的香蕉葉用來蓋工寮嗎?)對,哇,好舒適的草寮,我也來試試如何,(蕉葉蓋成屋頂有技巧嗎?有沒有技巧呢?)要一個一個鋪上去,往上緊密鋪蓋就可以了,(要這樣壓住下面那一片嗎?)就這樣,好了。)

(文史工作者 Miki 太魯閣族
Dmptpatas endaan
Miki Truku
香蕉葉的部分,我們在山上的時候,早期因為沒有塑膠袋,蕉葉搭蓋獵寮時,也是最快速蓋成的,只要將蕉葉一片片鋪蓋,就成為工寮了,可以避風雨或納涼的地方,當我們在婚宴殺豬的時候,殺豬或獵肉時,用來鋪在底下,早期地上都是泥土,沒有水泥地,就直接舖在地上,在蕉葉上切菜或山產,這就是蕉葉的作用。)

(妹妹來,後面綁起來就好了。)

香蕉樹還可以製作童玩 ,不但環保也不會製造垃圾。

((這樣做對吧。)我要老師的稱讚,問老師好看嗎?老師說做得很好,(這樣可以嗎?)可以,這個是蕉葉,是太魯閣族所使用的。)

(文史工作者 Miki 太魯閣族
Dmptpatas endaan
Miki Truku
先把花蒂拔下來,再用繩子串起來,等下給孩子戴,但最好是用苧麻繩,哇,漂亮,漂亮。)

(文史工作者 Miki 太魯閣族
Dmptpatas endaan
Miki Truku
(接下來要做什麼香蕉童玩呢?)就是剝下來給孩子當鞋子穿,小孩子在嬉鬧的時候,還會套上蕉鞋比賽誰跑得快,對,這是喝水用的。)

(也可以拿來裝水喝,對,那請你示範喝水,你來喝看看,還是您來。)

(文史工作者 Miki 太魯閣族
Dmptpatas endaan
Miki Truku
早期我記得小時候沒玩具玩,所以只要就地取材,就有玩具可玩了,即便我們年紀的也一樣,想喝水就會用手取水,或用葉子取水,接下來呢,當船玩,比賽船漂在水上誰的船最快。)

(這樣套對吧?另一隻也讓我套看看。)

(玩性來了,1 2 3)

(你坐下來,(好,我坐下來。)我們從竹管取香蕉絲來起火,取一些香蕉絲火種。)

(文史工作者 Miki 太魯閣族 VS. 記者 咪敏 太魯閣族
Dmptpatas endaan Miki Truku VS. Msaput kari Miming Karaw Truku
這是蘆葦花,已經晒乾的,(先揉成一團蘆葦花嗎?)對,把香蕉絲放在蘆葦花上面,就是很好用的火種,我沒有火柴,(哇,怎麼有水晶石?)這是承襲早期取火的方式,早期就是這樣打,因為沒有火柴,早期的生活慣習,就是家戶都會用火取暖,主要邀請在地的祖靈一起前來取暖,也透過煙火讓附近四圍的族人,告知我在這裡,我在這裡,就是一種訊息告知,所以一旦坐下來就會先取火,這是我所聽到的。)

早期部落取火不易,族人不是鑽木取火,就是用火石擊出火星,點燃香蕉絲加上蘆花取火,尤其在工寮,族人常用水晶石擊出火來煮飯。

(聲音來源 部落嚮導 多用馬上 太魯閣族
Dseejiq pgkla rmngaw
多用馬上 Truku
你看,這就是一個球狀了,我們有時候打火的話,把這個球打在地上,然後用打火石來打它,它就可以點著了,只要一冒煙,就可以吹它,吹好再把柴火放在上面,這樣整個火就旺起來了,這就是我們Truku,為什麼家家戶戶種香蕉的原因,除了可以食用之外還可以當棉球,當作我們起火的原料。

(歌詞內容:
有一位敬愛的長者
他工作非常勤快負責
開心的揹起網袋
走向山上的獵場
有一位敬愛的長者
他工作非常勤快負責
開心的揹起網袋
走向山上的獵場
讓人非常的懷念
我們所敬愛的太魯閣族耆老
他們身體健壯
我們太魯閣族的耆老
我們勤快的太魯閣耆老)

太魯閣族早期的石器,都是就地取材,香蕉葉可以擺放食品當墊底,擊石取火當作火柴,豎立3個石頭成為爐灶,而煙火象徵呼喚祖靈,以及傳達族人信號。耆老深深期許,部落善用早期祖先生活智慧,成為帶著走的能力。

(歌詞內容)
有一位敬愛的長者
他工作非常勤快負責
開心的揹起網袋
走向山上的獵場
啦 啦啦啦啦

讓人非常的懷念
我們所敬愛的太魯閣族耆老
他們身體健壯
我們太魯閣族的耆老
我們勤快的太魯閣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