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6
記者
法物嘞‧給尚 台東市

葛德神父足跡遍及東海岸鄉鎮 長期守護部落居民


回首葛德神父在台東走過的路,熟稔華語、阿美族語、布農族語和達悟族語,足跡遍及鹿野、成功、東河等東海岸大小鄉鎮,甚至定期往返蘭嶼,長期守護東部地區的偏鄉村民,還在各地廣設儲蓄互助社,盡心改善當地民眾的經濟生活。

11月14日是葛德神父在台最後一台彌撒,教友表示:他就如第一天來到台灣一樣,嚴謹、認真、細膩一字一句的祝福著教友們。

翻開白冷會的檔案,從黑白到彩色的照片中,一張張像是走過葛德神父的來時路。

(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神父 葛德 :民國53年9月9日,我來到台灣的基隆港,民國53年,(你馬上到台東嗎?)沒有,當時到了基隆,有一個會長,他來接我們,那時候我們有三個人,有我跟李懷仁神父,他比較長的時間在太麻里。)

葛德神父1936年生於瑞士,1957年入白冷會,來台後1967年到任台東鹿野堂區,開啟了他先後三度在鹿野25年的傳教生活。

(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神父 葛德 :我到巴拉雅拜部落的時候,當時那邊沒有學校、沒有工廠,教友們的工作都是做農,雖然那邊有鐵路,但沒有火車站。)

葛神父的足跡遍及鹿野、成功、泰源等東海岸鄉鎮,甚至定期往返蘭嶼,熟稔華語、阿美族、布農族和達悟族語,長期守護部落的居民,還在各地廣設儲蓄互助社,並承續鍚質平神父在鹿野寶華、瑞和及其地地方築河堤、闢水田,盡心改善當地居民的經濟生活,鹿野堂區的教友特別給他取名為'ayaman(鳥)。

(天主教鹿野堂區前總會長 Ici(黃源隆) 阿美族:為什麼給他取名為'ayaman(鳥),他的嘴會學鳥叫的聲音,像麻雀一樣的聲音,他的嘴像鳥一樣,所以我們就給他取名為鳥。)

(天主教鹿野堂區前傳教士 Sawmah(林德福) 阿美族:葛德神父就像是我的兄弟,到哪傳教我們都會一起,剛開始他還不會說漢語,阿美族語也不會,他學了10多年慢慢的學會,神父他就是這麼好。)

葛神父在蘭嶼傳教也有28年,生活簡約樸實的他,令族人非常感佩。

(蘭嶼朗島退休傳教員 謝永泉 雅美(達悟)族:他就是過著很貧窮的生活,這個是我們看到的葛神父,另外一個在教會裡面,他是鼓勵每一個教友,都做一個傳教傳福音的人,他很重視小孩子的信仰,所以葛神父在蘭嶼,他也告訴我們說其實教會是你們的,所以要開始推行自養,自己養教會,這個是葛神父在蘭嶼所做的,讓我們記憶很深刻,值得紀念的一件事。)

在台奉獻服務將近60年後,葛德神父11月16日搭機返回瑞士了,令教友們非常不捨,神父也特別感謝所有台灣的人,接受他做為朋友,並表示這是他最大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