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是新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很多人會覺得下肢冰冷,走著走著就腳酸,而誤以為只是一般腳麻,但這有可能是「下肢動脈栓塞」的前兆,也就是俗稱「腳中風」。醫師提醒,由於腳中風跟足底筋膜炎病徵非常類似,容易被民眾忽略,若延誤就醫,嚴重的話有可能截肢。
(就醫民眾 呂先生 排灣族:
天氣冷的時候,像那個舊傷的地方都會痛,老人家天氣冷都會關節痛哪裡痛)
隨著天氣轉涼,有些長輩可能出現雙腿麻木或痠痛等徵狀,有時甚至痛到無法走路,這時候就得特別注意,因為這種狀況可能不是一般關節炎或筋膜炎,而是罹患「下肢動脈栓塞」的前兆,也就是俗稱的「腳中風」。
(台東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 蘇珉一:
天氣突然變得很冷或寒流來襲,血液循環開始變差,我們這個周邊血管阻塞的,疾病就會惡化,腳突然就開始非常冰冷,甚至沒有辦法走路,腳會缺氧的疼痛 甚至有傷口)
下肢異常冰冷,莫名麻木或疼痛,甚至出現傷口,這些都是罹患腳中風的徵狀。醫師表示,腳中風好發於高血壓、高血脂(ㄓ) 及高血糖的三高患者,或是久坐不動的人,加上秋冬氣溫降低,罹患風險會更高,當民眾出現類似病徵,應馬上就醫。
(台東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 蘇珉一:
因為這樣沒有處理的話,腳的傷口開始壞死,或是血管開始出現阻塞,那時候腳就會面臨血管不通,甚至要截肢的風險)
腳中風初期會出現間歇性跛腳、距離越走越短等徵狀,跟足底筋膜炎很類似,若延誤就醫,可能面臨必須截肢風險。另外醫師提醒,吸菸也會引發腳中風,因此年輕人同樣不可輕忽,呼籲儘早戒菸,維持良好作息跟規律運動,避免病痛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