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08年4月《適地發展林下經濟》政策正式上路,位在台灣南端的牡丹鄉,在去年就決定以林下經濟,做為地方創生主軸。
位於恆春半島的牡丹鄉,境內有山海、草原、森林、古道,還有神社及遺址,牡丹鄉內6村有4村積極推動生態旅遊,被譽為恆春半島後花園。民國109年牡丹鄉公所決定以林下經濟作為地方創生主軸。
(屏科大森林系教授 陳美惠:
林下經濟政策是林務局推出所指涉的範圍是在林地,在林地裡目前正面表列的物種有段木香菇、木耳還有森林養蜂,以及林下金線蓮栽培,所以目前正面表列的物種是這三種,如果我們把香菇跟木耳是把它加在同一類的話。)
林下經濟概念在國外行之有年,農委會林務局在民國108年4月開放表列作物申請,讓山林經營不再只有造林一項。在致力推動社區生態旅遊的陳美惠眼中,山區部落不但是發展林下經濟的絕佳場域,也能創造多贏的可能性。
(屏科大森林系教授 陳美惠:
因為我必須在這一塊林下做林下經濟的生產,所以我會常去看森林做森林管理,所以森林可以更健康,不像現在要等著伐木,然後賣樹木也賣不了多少錢,因此可能都不太想要去森林裡面,做森林撫育的工作,那如果做林下經濟,反而會促成他常常去好好的照顧這一片森林,你才有好的林下經濟產出,所以對森林健康,對在地的生計,甚至提供給我們國人,更不一樣的一種生產的選擇,我覺得都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透過林下經濟經營,目前牡丹鄉內除了段木香菇、林下養蜂,也致力生態旅遊及副產品加工,期望為部落的地方創生添加新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