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世界母語日》的話題,原民會即將在之後的時間頒發相關的獎項,除了感謝也要勉勵努力推廣族語的人員和團體。搶在原民會頒獎之前,我們就來帶著大家先來認識認識幾位,無私奉獻的族語老師,這一位在台北市擔任族語老師的魯凱族人柯菊華,藉由我們的深度報導,一起走進的他的族語教學世界。
寫下今天學生要學的族語單字,再讓學生進行隨堂考,擔任族語老師將近30年的柯菊華,榮獲今年《世界母語日》原民會頒發的原住民族語老師獎殊榮,但國小就離開部落的柯菊華,出社會後,更是到台北擔任醫院的行政管理人員,在人生學習最中意的成長環境中,失去了與族語的連結。
(族語老師 Legeane Kasepelane(柯菊華) 魯凱族:
正好有個布農族的台北市原民會的組長,他就來醫院看病,就說他們現在正在成立一個語言巢,問我說你願不願意來當魯凱族(語)的老師,我跟他說不要,我不會講,他出院之後又來求我,我說好啦好啦,那怎麼辦呢,我就這樣。)
面對突如其來的請求,當時20多歲的柯菊華,只能硬著頭皮上場,將自己的家當作教室,就這樣開啟了族語的教學之路。
(族語老師 Legeane Kasepelane(柯菊華) 魯凱族:
(上課)想說我要準備吃的,第一次見面,然後廚房的那些用具什麼,我應該要講(教),但是我不會講,後來家長就有點質疑說你怎麼教小孩子,家長那句話是給我了很大的勇氣,跟一個 我們要講說是一個挑戰,以前那時候電話是電話筒,我就打給我爸爸,他去鄉公所接,他走路當然我要等半個小時。)
這通長途電話,一打就是五、六年,柯菊華利用每周一天的時間,存錢打電話向父親學習族語,之後的兩、三年,更是靠著加班,賺取一個月能休假一個星期的時間,坐車回到自己的家鄉,使用老式錄音機,將父親及部落長輩說的族語錄下來,但儘管柯菊華努力學習族語,教學搞定了,但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卻成了下一個要思考的課題。
(族語老師 Legeane Kasepelane(柯菊華) 魯凱族:
原住民(族)語要幹麻,在都會又用不到,家長的反應都是這樣,那後來我就想說,我來教他們唱歌,這個唱歌,但是我不會,就花時間去部落去跟老師們跟杜傳老師學音樂。)
用歌謠將族群語言及文化,融入到教學裡,柯菊華花了六年,利用著語言巢的課外時間,教導學生唱歌,之後更帶領學生參加原民會族語戲劇競賽,加強族語對話的能力,隨後更成立文化藝術團,帶領學生征戰各個舞台,主動曝光尋找政府資源的挹注下,學生在累積多元經驗的同時,也慢慢認知到族語傳承的責任與重要性。
(Rukay雲豹文化藝術團成員 Zipulu Abaliwsu(羅庭琳) 魯凱族:
在舞台上面表演面自己的文化,其實是會讓人感到開心的,這好像可以當飯吃,應該這麼說,就是可以讓我成為(生命中)一個新的方向,所以不知不覺得,讓這個雲豹團成我的生活重心,一直到後面即使很多人員,原來來去去的時候,我還是一直跟在老師身邊。)
(永吉國中學生 Mwalini(賴恩家) 魯凱族:
就是至少不會像,就是也在都市(生活的)原住民的一些學生一樣,就是不會講自己的族語,就是可以聽得懂一些奶奶她們,在講的秘密之類的這樣,希望自己可以趕快考上(族語認證)中高級,然後就是可以用母語跟奶奶爺爺對話。)
隨著時代的演進,在推廣族語及文化的工作上,柯菊華展開多角化的經營模式,不僅擔任Alian96.3廣播節目主持人、編撰族語教材、族語翻譯,同時還成為策展人,現在更擔任台北市政顧問、衛服部的原住民族健康政策委員。
(族語老師 Legeane Kasepelane(柯菊華) 魯凱族:
我一直有個目標,我是希望我們可以成立一個一個很正式的戲劇團,又可以學語言又可以學音樂,又可以學就是各個魯凱族的一些,我們的文化,這邊我們也可以邀請一些部落的耆老還有老師們來到台北,才不會斷層,這是我最大的目標跟期望。)
(永吉國中學生 Mwalini(賴恩家) 魯凱族:
在雲豹團跟在學校都看到她一樣,都很忙,就是可能有時候都比較晚到,都是那種剛開完會,就趕快趕過來這樣。)
(Rukay雲豹文化藝術團成員 Zipulu Abaliwsu(羅庭琳) 魯凱族:
在都市能夠有這麼大的一個 發展,然後一直到甚至很多部落族人,都看到了她的表現,其實除了她在我心目中很像媽媽以外,我覺得她也是我很大的一個榜樣。)
今年61歲的柯菊華坦言,現在還不是休息的時候,期許在各界的努力之下,能將自己的語言、文化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