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zemun ti Ribun diatip lazat naqunian pa siRuking
7月3日財政委員會談論保險業資金,要如何擴大參與到公共建設,就有立委以此談到原鄉的長照服務,目前雖然有文健站,但對於高齡化社會狀況加劇,安養機構的需求也就會增加,要如何引導資金進入非都會區?建設台灣的同時又要能平衡發展,更是政策制定上要思考的課題。
原鄉內多處公共建設,不僅是生活基本所需,有時更擔起經濟發展的重任,7月3日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邀請金管會、財政部等單位,針對促進保險業資金擴大參與公共建設做專案報告,立委以數據來看,2013年到2023年,10年間保險業占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比約22%。
(金管會主委 彭金隆
Raya
這是從促參的角度來看,我們金管會的統計資料,是從我們《保險法》的分類來區分,不過不管是哪一個的數字,都顯示保險業投資在公共建設是偏低的。)
適合保險業投資的條件除了標的物要確定,還要有穩定的資金以及報酬率,來自民間需要穩定長期合理的報酬,投資項目中包含了物流、商業和文教設施,觀光遊憩等,但立委指出原鄉內的文健站,縮短原民和一般國人平均餘命差距有一定成效,但是仍缺安養機構。
(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伍麗華) Rukai
lipuing
目前保險業投入長照的話,它的一個法規上有沒有什麼障礙?你們有沒有跟衛福部討論過這個問題?)
(金管會主委 彭金隆
Raya
法規裡面有規定一些限制,譬如說它對董事的席次的上限1/3,我們保險這邊可以同意到2/3,再來它的盈餘分配必須先扣除10%或20%,才做其他的分配。)
要突破障礙,彭金隆表示金管會還得發揮創意,也舉例表示《保險法》中相關事業投資,若有長照服務公司來提供長照機構服務,保險公司也就能投資提供服務的長照公司,進而從中化解障礙等,立委也強調尤其是非都會區的公共建設,要引導資金投入,需要政策細膩的規劃,才能解決市場失靈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