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ka mtinun saan qwarux mtugesa Puhuk Nawi
早期族人很喜歡用黃藤的莖編織製作日用品,從小在部落我們常見的男女用的背簍及籃筐,早期在部落家家戶戶都是務農的,所以陪部落的爸爸和媽媽們去山上工作的時候揹農具是絕對不可或缺的物品,隨著年代,日用品日新月異,部落年輕人又都在都會念書及工作,現在年輕人願意務農又少,也使傳統文化傳承遇到瓶頸難以推展,今天我們來到清流部落有一位長者曾秋男(Puhuk Nawi)教導我們如何採取和處理黃藤以及如何編織。
(很多螞蟻喔。)(我們現在要出發去哪裡?)去山上啊。(去找哪個?)去找藤啊。)
跟著Puhuk大哥從部落出發,車子一路往山裡開,不到一個小時就到達目的地,Puhuk大哥在進入森林前,必須先目測森林裡的大樹,等待他確定方向後,我們繼續跟著他的腳步前進,果然步行進入森林10分鐘的路程,抬頭一望看見茂密樹枝上,纏繞著長滿刺皮的黃藤。
(清流部落長者 Puhuk Nawi(曾秋男) 賽德克族
Rudan alang Alan Gluban
Puhuk Nawi(曾秋男) Seediq
BS1
我昨天就是從這進去的,因為我看到樹上的藤,那個就是藤嘛,我們要從哪裡進去,從這裡呀,我昨天走過啊,小心喔。(那是黃藤(qwarux)嗎?) 是,長刺的就是了,(垂下來的那個也是嗎?)是,還有朝上的那個也是,(它的根在那裡?)這裡這裡,那裡,找一下,哦,這裡在這裡面,等一下啊,等我一下,(注意安全?) 好,它的頭(根)在這裡,在這裡,妳看我搖一搖,妳來看這個嘛,(好漂亮喔!)這個嘛,(那就是它的根嗎?) 是啊,這就是黃藤 (qwarux),(是喔!)有沒有,這個,(是喔?)(它的根是這樣子喔?)對,是這樣,這個有皮的地方,我就用打的,部分拍一拍,(就是要這樣拍打嗎?)要把皮打掉,小心喔,(這藤(qwarux)很長!)昨天我砍的比這更長,(是喔,長很多刺!)有,刺很多,這個都要打一打,乾的這個嘛,拍一拍就皮就會脫落,(是喔!)(拍一拍就)掉了,這上面的拉不下來,就砍掉就好了,這個這樣折不會斷,(很硬?) 對,(這樣不會太老嗎?)不會這是好的,雖然老但是它是好的,(這樣是好的嗎?)對,如果折一下斷掉就不行,(這些都是嗎?)是,(長滿刺的這些嗎?)對,這些都是,(這還太細!)是,還太小,(喔,這些都還太小嗎?)這些都不能採因為還太小。)
跟著Puhuk大哥進入大森林後,尋找到大大小小的黃藤,也順便教育我們和大自然共存的原則,不是每根黃藤都可以隨便砍,剛長出來的幼藤,要讓它原地繼續生長,未來才能擁有豐收的喜悅。
(清流部落長者 Puhuk Nawi(曾秋男) 賽德克族
Rudan alang Alan Gluban
Puhuk Nawi(曾秋男) Seediq
BS2
這外皮我先剝削掉,我們採的這個就是黃藤(qwarux),(喔,這是黃藤qwarux?)是,就是這個,(等一下我們怎麼帶出去?)我會拉出去,(您覺得黃藤要越長越好嗎?)比較長我會繞圈纏繞它,像這樣,妳看,就是這樣製作背簍時纏繞,比較短的製作,背簍它的直徑,(長藤是這樣繞著的!)是,一直繞著繞著,(今天為什麼採那麼少?)昨天我已先採取很多了,(現在有用藤編織什麼嗎?)這些要先剝開處理,(編織男背簍或女背簍嗎?)編織這個要用長度來決定,(是喔!)我自己會先稍微測量一下,大概這樣長,(這個意思是一尺嗎?)像我的雙手這樣長,(喔,這樣長?)因為這個不一定,如果說編織小背簍的話要短一點,藤編女背簍也是一樣,編織大的(背簍)就要比較長的藤,(比較短就編織比較小的背簍!)不要浪費,比較短就編織比較小的背簍,妳看那邊還有,在樹枝上朝上那個,從這裡目測只是看到兩根還是一根,走進森林內就有很多,有的沒有往長上來,關於(黃藤)qwarux我聽長者說過,如果去森林(狩獵)口渴,找不到水喝的時候,如果有qwarux(黃藤)就砍一下,就會流出水汁,就當水喝就沒有那麼渴了。)
(妳看,(這就是昨天採的嗎?)是,這是一根(黃藤)的量而已,本來有人想要買,但是我現在沒有在賣了,(這是昨天採的?) 是,(這些都比較粗?)這也昨天剝開的,這個昨天剝開的也是新的,到家後這個比較長的,我先剝開(bcebacu),先做剝開(bcebacu)處理,有些人技巧不好,直接這樣下去就會斷掉了,這是要有方法,(是喔,這要有技巧!)像這樣隨便下刀,馬上就會斷掉了,剝開也不容易,(這剝開也要技巧嗎?不能隨便對不對?) 是,這個是比較長的,這個是製作男背簍用的,就是要一直纏繞的編織法,(因為比較長嗎?)是,比較長,可是不一樣喔,看每一根藤條剛好的話,平均(長度)一樣的話就很好弄,要注意喔,一邊快要斷的話就自己調整,調整回來,這個要注意自己的手,做剝開處理動作必須順著線條剝,慢慢做就好。)
Puhuk大哥說,因為知道今天我們會過來,昨天已採集很多黃藤,也剝開完成,一回到部落的家,便從後院搬出來給我們看,原來Puhuk大哥早已經準備好編織的材料了,bcebacu剝開黃藤,是需要技術與技巧的經驗累積,削厚、削薄或粗、細、長、短,Puhuk大哥說會因編織需求而決定,細藤條來編織bruru(女背簍)會比較漂亮,如果用粗藤條來編織的話,藤編交織的空隙會很明顯,做出來的bruru(女背簍)也會不好看,除非是編織比較大的bruru(女背簍)時,就必須使用粗藤條來編織,畢竟是男女有別,除了平時工作揹農具外,男生大部分是揹獵物,女生則是揹蔬果及日常用品。
(清流部落長者 Puhuk Nawi(曾秋男) 賽德克族
Rudan alang Alan Gluban
Puhuk Nawi(曾秋男) Seediq
BS4
這比較短的我會這樣編,這樣短的用在這,(這些都是短?)是,長的就一直繞圈的方式,來編織它,找一下接點, 我繼續接著編,(這個壓在下面?)接編時就是這樣,(就順著方向繼續編織嗎?) 是,這個細的是用來編織女背簍的,(這個嗎?)是,因為是細藤條,(比較簿嗎?) 是,這個我們族語說bruru(女背簍),(這也是你編織的嗎?)是,我編織的,(所以這個是比較細的藤條?)是,所以用細的比較適合,(我們去森林去採取黃藤的時候,你怎麼會知道哪邊會有黃藤?)會知道的,因為老人有教過,黃藤會攀爬在樹枝上,老人很有經驗,進人森林看見長滿刺根的就是黃藤,(黃藤皮長滿刺,採的時候應該很辛苦吧!)不會,開始當然常常會被刺到手,現在不會(痛)了,我已經習慣了,採取黃藤的時候有方法,拉下來之後,先拍打長滿刺黃藤皮就會剝落,(請問你幾歲開始會藤編?)二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退伍之後,(自己學習的嗎?還跟你爸爸學習的?)我爸爸不會編這個,他會編女背簍(beuru)和篩子bduku,他都揹苧麻繩背袋,他會自己會製作揹繩,我結婚之後有了第一個孩子時,我爸爸就送我這女背簍(beuru),(你幾歲結婚?)二十多歲,(二十多歲到現在你幾歲了?)我已經七十多歲,(有五十幾年了嗎?)差不多有五十年了,(這個黃藤qwarux)跟這個黃藤qwarux是一樣的,(這個老人家編織的很漂亮耶!)妳看這裡就知道了,以前我有使用過,(真的很漂亮,這黃藤qwarux好像放越久越亮!)收藏很久了,前年我噴了一些亮劑,可能比較不容易壞掉,有位漢人朋友說要跟我買,他說一萬塊賣給他,我不答應我說不要,我告訴他說這是我爸爸送給我的,有紀念性的,(要賣也要賣新的給他!)對呀,我新編全部賣完了,(喔都是平地人嗎?)有平地人也有原住民,學校也是有,以前老人們教給我們的編織物,若有人願意傳承給我們的話,一定要珍惜不能放棄,我自己也想編織男背簍和女背簍,給小孩子們看看,未來看他們是否有興趣,因為以前我就是這樣看到後,覺得有興趣才開始學編織,如果別人有興趣的話,不管是誰家的孩子,我都會願意傳授給他們,只要有意願的話。)
黃藤莖部非常強韌並有彈性,早期賽德克族部落族人,很喜歡用黃藤來編織各種工藝品,女生必須有自己的背簍,上山工作除了用來揹小孩子,其他用途也非常廣泛,男生上山時,除了使用背簍揹各種農具,狩獵時也會使用背簍載運獵物,小時候的印象中,每個家庭都會必備男女背簍,Puhuk大哥說自己年紀也大了,生活環境在改變,藤編也逐漸式微難以傳承下去,讓他非常憂心,他也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們,只要有年輕人願意學習,他非常願意傳授藤編文化,將老人智慧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