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3
記者
Ruyuku 黃慧如 陳民紋 許珍瑋/花蓮豐濱

黃藤帶刺取材有技巧 編織備料繁複

salitun ya uway mesalit ita qeRisan pama

黃藤編織在噶瑪蘭的日常用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它的應用,舉凡籃子、盤子、魚簍,甚至是帽子都可以看到。---CG---不過黃藤長得並不友善,帶刺的外皮,讓人退避三分。這次耆老帶著我們去尋找黃藤,現場處理如同刺蔥般的外皮,熟練的技巧和刀法,令人印象深刻。當然,完成的各式各樣黃藤編織作品,也是令人相當驚豔,不得不佩服耆老們的巧思。

uway 黃藤
salitun 有刺
niteRisan uway 藤皮

噶瑪蘭的祖先很早就懂得利用黃藤,黃藤心可以煮湯入菜,藤皮可以製成多種工藝品,可惜野外的黃藤數量已經不多。(帶編:00196)今天耆老帶著我們去採黃藤,原來黃藤樣子並不友善。

去除黃藤葉,耆老拿起黃藤前端部分,熟練的將如同仙人掌般帶刺的外皮去除,4到5尺的黃藤一下子就被扒光衣服,任人處置。不過要拿來製作器具,可沒那麼簡單,還要費好一番功夫。

(耆老 周智惠(Ukud) 噶瑪蘭族:
benaRqian 周智惠(Ukud) Kavalan
將剛剛採集回來的藤條在剖開之前,要先刮除外皮修乾淨,如果沒有刮除乾淨,會不好編織,刮除乾淨後就可以把藤條剖開。)

耆老直挺挺的將黃藤一分為二,然後再對分,處理成適合編織的寬度。

(耆老 Asing(彭福生) 噶瑪蘭族:
benaRqia Asing(彭福生) Kavalan
先將藤條剖開成二分之一,兩邊的厚度要一樣,整條都要剖的平整,第二次再把剖半的藤條再剖成二分之一,兩邊厚度要一樣,不能大小不一,慢慢把刀子推開,這樣才不會傷到手,剖藤條的刀子非常鋒利,另一條也是要剖成一半,也是一樣兩邊都要一樣的厚度,而且要平整。)

處理好了藤皮寬度,再來就是要將莖肉的部分去除。耆老說,剩下的藤皮愈薄,編織時就更容易操作。不過有時要看作品呈現的性質,來決定藤皮的厚度。通常藤編師都會先處理收集材料,等到一定數量才來創作。接下來就來欣賞,透過巧手創作的美麗藤編作品。

(耆老 周智惠(Ukud) 噶瑪蘭族:
benaRqian 周智惠(Ukud) Kavalan
以前這個是放各式各樣的東西,像是吃的東西檳榔,放在這個籃子 放檳榔的,以前做得不高很低,像這樣高而已,老人放置檳榔、香菸、刀子之類的,但是現在我們增加了它的底座,想一想好像可以做燈罩,中間加上燈泡,就這樣吊在天花板,我們還會去買五顏六色的透明紙,貼在燈罩外圍,然後打開電源,燈罩呈現五彩繽紛的顏色。
這個是專為女性做的斜揹籃,想抽菸打開就可以了,像現在有電話也可以裝在裡面。
這個男性的斜揹籃,上山的時候可以裝飯包,以前沒有朔膠袋,用月桃葉包飯然後綁起來,放在這個籃子裡面,就可以揹去山上狩獵或工作。
這個是魚簍,到河邊抓螃蟹、小魚啦,可以用這個裝,完工的時候,農事忙完就去河邊抓溪蝦或螃蟹。
現在的人講究的是美觀,所以做了改變,為了好看也設計一些使用便利的作品。
現在不用魚簍了,做一些小的拿來當裝飾,也用來教導學生的樣品,這就是以前的魚簍。)

各式各樣的黃藤編織作品,看都看不完。透過耆老的巧思,還有許多令人驚豔的作品,等著你來噶瑪蘭新社部落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