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6
記者
綜合報導

台灣獼猴解除保育 動保:民眾私養變多

台灣獼猴已經沒保育類野生動物身分,而因為小獼猴古錐,動保團體也發現這兩年私養獼猴的人越來越多;還有民眾騎機車載小獼猴逛逛撈撈,動保團體呼籲,獼猴不是寵物,養猴子還是有風險。

小獼猴吃水果吃到臉頰鼓起來,許多人看到都覺得很可愛,但可千萬別因為看起來可愛,就想要把牠帶回家養,因為台灣獼猴雖然已經不是保育類野生動物,但猴子畢竟有野性,養起來不管對人還是對猴都有風險,若看到小獼猴落單,還是要通知農業局來處理。

(高雄市農業局植物防疫及生態保育科科長 張韻萍:
soskuna ta seifu
因為獼猴事實上是靈長類動物,牠會有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危險,那獼猴牠是社會性的動物,所以在小時候看起來,可能還溫馴可愛,
可是牠成年之後,會有具有一定的野性。)

台灣獼猴從108年1月開始調整成一般類野生動物,高雄市農業局這一年半就接到很多私養獼猴的通報,其中能夠找到飼主、將獼猴帶回來野放或收容的有7件。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接到的通報也有將近40件。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祕書長 林美吟:
tayaezoi ta sehoe
到今天(7/28)為止已經,快40件的網路通報了,網路募集最高的,是最高的,因為很多人會在網路上,看到有人騎車載猴子,然後帶出去吃飯,然後用鍊子圈養等等,私養的能見度突然變得非常高。)

農業局跟動保團體擔心,民眾等小獼猴長大不可愛、開始出現野性,就隨便棄養的話,到時候對社區跟獼猴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另外雖然獼猴已經不是保育類,但若故意挖洞、設陷阱來抓,還是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最高可處30萬元罰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