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iangahlangahla hulicʉ sipaiatuhluhlu siuruacʉka
宜蘭德卡倫部落進行獵人證頒發與狩獵公約宣誓儀式,而這樣的過程也讓部落從過去被動的狀態變成主動與政府對話的主體,學術單位也在現階段的修法工程擔任關鍵角色。希望能建構出一套,尊重原民文化又能兼顧符合法律要件的專法。
近年來林務局的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試辦計畫受到重視,全台至少有20個部落參與合作。各部落也希望藉由這個契機,逐步改變目前國內保育至上卻無形造成原民狩獵遭汙名化的狀況。德卡倫部落獵人表示,2年下來透過相機拍攝與內部獵物回報的野生動物監測後,該地區的生物樣貌及數量依然豐富並且維持多樣性,即便部落內部仍對於試辦計畫有存疑的聲音,但是如何把原民狩獵權融入現代法律,延續山林智慧,也是許多參與部落的心聲。
(德卡倫泰雅自然文化協會理事 Palo Ruling(藜英財) 泰雅族:
cucutaku'i'iarʉisa 德卡倫 tarʉana takuavunguka
Palo Ruling(藜英財) Atayal
我們這個協會成立的宗旨就是,用法制來約束獵人,讓這個我們的傳統區域,永續經營(維持)獵物))
(德卡倫泰雅自然文化協會理事長 Apang Hiro(石玉凰) 泰雅族:
kapitanʉisa 德卡倫 tarʉana takuavunguka
Apang Hiro(石玉凰) Atayal
當然是希望我們可以,把自己管理得很好,同時也讓外界 ,國家相信我們是真正可以守護,這片土地的主人)
林務局也認為,德卡倫部落現階段的試辦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林務局羅東林管處南澳工作站主任 廖淑貞:
malialualuisa 南澳parana sanlinka
廖淑貞
這幾年的狩獵研討,雖然中間有一些困境,不過非常佩服澳花村,讓我們見識到大家對自然資源,愛護的一個力量,希望這個狩獵的傳統文化 ,能夠持續延續下去)
學術團隊指出,起初各界在探討狩獵議題的時候,主要還是停留在比較外部及法規層面部分,2017年起推出的試辦計畫是重要的轉捩點,而相關的研究數據及論述未來勢必將會成為修法工程的重要依據。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案助理 Piho‧Yuhaw(林凱恩) 泰雅族:
cucutakuata'iara cucumacuisa ariataisa
Piho‧Yuhaw(林凱恩) Atayal
在推動的過程當中,其實在行政的支持上面是比較多(希望)慢慢未來捲動,更多部落族人參與協會,大家把狩獵自主管理這件事情,獵場怎麼管,我們文化也是有秩序的,未來也會有法規的基礎去支持,朝向這樣的自治還有共管的願景)
無論是部落或是政府,狩獵自主管理並非三言兩語就能一蹴可幾,但要如何轉變大社會基於保育論述帶來對狩獵的負面觀感,研擬出尊重原民文化又能兼顧符合法律要件的專法,也考驗主政機關的行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