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kipuhlu sitakuahlama siacahluma paiuan
早期排灣族的傳統葬禮是使用室內葬,會使用這樣的方式來安葬離世的親人,在排灣族傳統文化上是有其特殊的意涵。屏東大學文創系師生,用自己創作的2D動畫石板下,記錄排灣族這個特殊的葬禮習俗,現在這個作品也入圍了今年亞利桑那國際電影節。
一名臥病在床的排灣族人,因生命即將結束而感到恐懼與無助,但肉眼看不見的祖靈與部落守護神百步蛇,卻始終圍繞在身邊靜靜守護,給予他繼續向前的動力。屏東大學文創系學生創作的石板下2D動畫,將排灣族傳統室內葬文化,用溫暖的故事方式呈現。
(屏東大學文創系大四生 蕭心柔:
mamaini umaria hitu ariataisa
蕭心柔
室內葬就是排灣族的一種,傳統的葬禮儀式,就是他們會把過世的親人,埋葬在自己住的石板屋底下,然後他們會用屈肢葬的方式來埋葬,就代表就是過世的人,重新回到媽媽的子宮裡面 ,所以我們就轉換成比較,就是用一個病人即將過世的故事來,就是讓這個室內葬的意涵,就是家人都住在一起的這個意涵,可以就是發揚出來)
在協助遷村到吾拉魯滋部落的族人傳承文化下,經過與部落討論及田調後,以消失的室內葬為主題,記錄這個特殊的葬俗,故事以死亡與回家為軸心,用色彩變化呈現2種截然不同的心境,帶領觀眾享受回到家的溫馨時光,動畫最後以富有想像空間的開放式結局收尾。
(屏東大學文創系老師 古淑薰:
pakiaturuaisa hitu ariataisa
古淑薰
當我一開始知道(室內葬)的時候,我會有一點點害怕,為什麼家人是葬在自己的家裡面,可是當我更了解之後,訪談之後我們其實覺得,那是一種守護的力量,也是排灣族石板屋家屋的那種力量,所以心柔就透過把這樣的意義昇華,然後把它就透過她的創意,然後而且透過不同色調,原本是黑白然後變成彩色,這樣轉換的形式)
排灣族人認為自然死去的親人會成為善靈,守護自己的家,石板下2D動畫,深入探究因時代變遷而消失的排灣族室內葬文化,這個作品也入圍2022年亞利桑那國際電影節,屆時將與另外8部入圍影片一起公開放映,讓世界看見台灣原住民族的獨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