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5
記者
Aras Sawawan(陳鵬飛) / uliu(郭亞文) / 許家榮 / puljaljuyan(李耀維) 綜合報導

原視新聞系列報導 了解詐騙受害個案背後故事

我們先前看到海外打工詐騙的案件在原鄉蔓延,也帶大家了解受害過程及背後故事。而今天(25)揪出海外打工詐騙原兇系列報導,要再帶大家來看到另一名個案。阿漢的親屬因為債務纏身,加上職場之路一向不順遂,才被騙去柬埔寨,追求高薪夢。不過適合自己的工作到底有多難找?有數據指出平均一人要丟21.5封求職信,才有一次面試機會。青年求職的挑戰,尤其在疫情日漸攀升,原民青年更因從小教育的環境,面臨不同難題。透過報導採訪,一起來看這起海外打工詐騙如何凸顯這長久以來的社會困境。

海外打工詐騙頻傳,燒上各大媒體版面,機場警方積極攔阻,卻還是有人執意前往。

阿漢的親屬是被救援回國的受害者之一,當中被轉賣一次,期間也挨打過,才決定向家人求援。因為債務纏身,又是家中未來支柱,求職艱辛,才踏上柬埔寨淘金路程。

(海外打工受害家屬 阿漢(化名)
工作沒幾天老闆就是,他可能就想要先預支,那預支完之後工作完之後,可能就會變成老闆沒薪水發,所以這我看不出來到底是,不知道是他自己的問題,還是怎麼樣反正這條路就是很艱辛 )

另一名已命喪柬埔寨的小晴哥哥,同樣抱持單純想法,一樣身負債務,身為大哥,家中僅剩兄弟姊妹,讀到大學卻早早休學出來工作。

(海外打工受害家屬 小晴(化名)
其實(外縣市)還是要給一點房租,所以可能他(個案)最後剩下的薪水,其實可能沒多少,東西還一還就可能沒有錢了,他(從柬埔寨)匯錢回來,的確都把他很多一些東西都繳完 )

低薪、工作難找真的是青年求職的一大困境嗎?根據民間求職網調查,2022年薪資及興趣,是新鮮人找工作的首要參考,期望待遇平均在3萬1左右,但平均一人要丟21.5封求職信才有一次面試機會,七成民眾認為是疫情才讓工作難找。而原民青年的求職管道,更因疫情大受衝擊。

(原住民教育經濟協會祕書長 馬燕萍 太魯閣族:
可是對於大部分在部落的年輕人來說,他們找工作的方式多半是父母介紹,親友介紹甚至同儕在那些環境下,他們覺得收入不錯,收入穩定 可以領得到錢 )

哪裡有錢就往那裡,這再單純不過的想法,成為人蛇詐騙趁虛而入的手段,但這也反映出原民青年的求職困境。教育體制出身的立委伍麗華發現,原民學生對職業想像一開始就被侷限了。

(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 (伍麗華) 魯凱族:
因為當你在國小的作文題目,問他的夢想問他的工作,每一個孩子幾乎都是,受到自己部落的影響父母的影響,他可能寫出來說他要當鐵工部的班長,他要開大卡車,因為在他的生活裡面,他接觸的人接觸的部落工作,就是這那個樣子 )

作為第一線與原住民學生近距離相處的大學輔導端原資中心,談到這一塊更是有感。即使孩子到了大學有更多元的能力培養,孩子也被鼓勵從軍、考取公職等等,要從這樣的求職環境跳脫,原資中心坦言必須花費更多時間陪伴。

(義守大學原資中心主任 Valagas Gadeljeman(胡哲豪) 排灣族:
不是說他(原民生),本身的心理狀況有問題,而是說他們需要比較高度的時間,去讓他們在職業上,有更多的自信心陪伴,所以在原資中心行政跟輔導,行政當然量就比較大,所以我會覺得說回到大學的結構裡面,我覺得原資中心,它不能只是一個計畫型的 )

(原住民教育經濟協會祕書長 馬燕萍 太魯閣族:
在一些年輕人想做與部落元素,相關職業的選擇的資訊的時候,如果這個(原資)架構可以更完整,在都會的族人也知道,可以獲取這樣的資訊,他就會做思考 )

一場海外求職詐騙,從教育檢視了國內求職輔導體制。然而回到職場本身,伍麗華也思考,如何建立一個具有文化敏感度的就業服務中心,從同樣歷史文化脈絡,媒合一顆顆懷抱夢想或是單純想養活家庭的求職者,期盼事後政策能從根源反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