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haisavik dalah takisia Macu tu bunun nasusuhis dalah
部落劃出國家公園一直是恆春半島許多鄉鎮的盼望,其中,滿州鄉有3分之2的土地,被劃入國家公園範圍,包含了部落及原住民傳統領域,限制耕作及房屋修繕,讓長期以來地方的發展與建設,受到《國家公園法》種種限制,要求內政部放寬限制或修法。回顧2011年8月,上百名來自墾丁國家公園內的居民、為了抗議國家公園法修正案,限制他們整修建物或增建的權利,來到了立法院抗議,2017年3月,500多名屏東縣滿州鄉居民前往「墾管處」,怒吼「還我土地!」2022年問題依舊存在,今年4月屏東滿州鄉民眾藉立法院內政委員南下考察機會,表達希望將部落及原保地劃出墾丁國家公園的訴求。
(滿州鄉鄉民代表 莊期文:
Takidiip tu daihiu 莊期文
我們要跟你們劃分清楚,國家公園是生態保育,跟我們人民住的地方,住了3、4千人,2、3千人,你把我劃成國家公園,國家公園是生態保育,跟我們的人民生活要區隔)
我家,不是你的公園
(滿州鄉永靖村長 潘一福 阿美族
sungciu 潘一福 Amis
現在看過去那邊是阿美港口村,再翻過去就是那個海了,就是屬於巴士海峽跟太平洋的交會,這邊過來是屬於滿州)
屏東滿州鄉有三分之二的土地,被劃入墾丁國家公園範圍。
(永靖村長
sungciu
這邊以前是一個聚落,就在這個地方,二頭目就住在這裡,十八番社的二頭目,在這間後面)
這裡曾經是排灣族人生活聚落,叫做,加都魯,最初排灣族人住在這裡狩獵、耕作、生活。
(永靖村長
sungciu
加都魯溪啦(加都魯溪)對 從那邊流過,以前我們這邊的族人,都是靠那條溪生活的飲用水)
(滿洲鄉公所祕書 張成森 排灣族
Kukusiu tu pisu 張成森 Paiwan
所以我們嘗試從部落,傳統部落的劃設的一個途徑,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原保地,因為它分布的面積,最多大概就在里德部落跟這個射馬里部落,也就是永靖社區,所以而它分布是一個點狀的分布,而不是一個整筆面積,同時它也在國家公園的最核心,中間的裡面,所以要劃出去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我們也沒有放棄,這以傳統領域劃設的一個模式,來真正的取得跟國家公園,平等的 一個所謂的,處理我們國家公園範圍內的相關的一些諸多問題 )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 許書國
Malunu tu lavian 許書國
以其他國家公園的案例來講,也是有這樣的案例,它可能聚落在國家公園區域的邊緣,他們在地的居民也有希望劃出國家公園外,當然這個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以滿州這個地區來講,包括有些聚落 甚至於原保地,它因為基本上,都很零散的分散在我們國家公園區內,有一些甚至是非常原始的森林區域,這地方你如果把它劃出國家公園範圍外,未來在國家公園經營管理上面,會面臨到很大的挑戰)
墾丁國家公園1982年正式成立,是台灣第一個國家公園,。2017年3月,就有500多名屏東縣滿州鄉居民前往「墾管處」,怒吼「還我土地!」
(滿洲鄉里德村長 李昭良 排灣族:
Takidiip tu sungciu 李昭良 Paiwan
現在很多人的土地,原本是農地亂變更變為林牧用地,地目變更重點是,沒有知會地主,我們的地我們蓋房子,被你們罰錢,這樣有意義嗎)
2022年4月屏東滿州鄉民眾藉立法院內政委員南下考察機會,表達希望將部落及原保地劃出墾丁國家公園的訴求。
(滿州鄉鄉長 余增春
kuciu 余增春
我們向縣政府爭取經費,蓋一座里德活動中心,已經開工了,可是因為無障礙空間樓梯的影響,又叫我們停工,然後現在到目前為止,鐵都生鏽了還沒有要我們復工)
受到國家公園法限制整修建物或增建的權利,在長樂村有12戶居民住在海砂屋。
(長樂村民 林謦 Pantjedr Ruljadeng 排灣族
Takidiip tu bunun 林謦 Pantjedr Ruljadeng Paiwan
加上家裡面房屋的構造,跟海砂屋的事情,這讓我們年輕人是很擔心,家裡面的狀況,每次回來因為,家裡面也小,所以也會滿擔心家裡面老人家的狀況,還有整個部落的發展,會因為國家公園的關係,會阻擾我們很多)
(長樂村民 謝秋香 Paeles Ruseljaman 排灣族
Takidiip tu bunun 謝秋香 Paeles Ruseljaman Paiwan
Vs
長樂村民 江光女 Kalalu Kaljimuljan 排灣族
Takidiip tu bunun 江光女 Kalalu Kaljimuljan Paiwan
只能修而已,不可以蓋房子,前面要蓋都不行,你看還限制我們這樣,孩子那麼多了 還有孫子,對呀 孩子又小,沒有家裡怎麼生活,不然我們早就蓋房子了)
在民國40年左右,屏東三地門鄉有一群排灣族人,為了尋找種稻的農田,後來聚集36戶成為東海部落,但到了民國65年,政府為設置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一聲令下,把居民載到滿州鄉長樂村。
(長樂村民 江光女 Kalalu Kaljimuljan 排灣族
Takidiip tu bunun 江光女 Kalalu Kaljimuljan Paiwan
我們的生活是地瓜,我們每天吃地瓜,那邊的地很好(原住民的生活就是這樣)那邊的地很好,他們說,要給我們打架,我們當然會跑掉啊)
(長樂村民 謝秋香 Paeles Ruseljaman 排灣族
Takidiip tu bunun 謝秋香 Paeles Ruseljaman Paiwan
我們不走不行,我們被打到死掉了怎麼辦,他們就搬過來這邊,結果到這邊沒有多久,我記得剛開始,我還有印象有在給稅金,有稅金這個地方,地還是房子的我不知道,後來又說就沒有再給稅金,我就說奇怪為什麼變這樣,我們所有權狀都有用好了,也是建地,後來我媽媽那邊,我媽媽往生的時候,就繼承到我這邊,就變成不是建地了,我就問代書,為什麼不是建地了,為什麼沒有建這個字了,他說你們那邊本來就不是建地,是國家公園)
民國60幾年前中科院九棚基地現址是牡丹鄉東海部落,為了建置中科院的國家政策,族人被迫遷,其中12戶被送到現在的滿州鄉長樂村。
(滿洲鄉公所祕書 張成森 排灣族
Kukusiu tu pisu 張成森 Paiwan
這個部落,為了配合國家的軍事發展,迫遷到長樂(村),以當時的這個條件來講,可以講是一個相當不平等的對待,第二次又受到國家公園的傷害,所以我們覺得說,站在地方父母官的立場,也是極力呼籲,長樂中心部落這個地方,儘速劃出到國家公園範圍外)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 許書國
Malunu tu lavian 許書國
當初從九棚,把他遷到這邊來的時候,其實就在那邊蓋了,一整個社區的房子,不過在實務上,其實它那邊的土地編定,都是山坡地保育區的農業用地,所以那時候國家公園,民國71年,計畫公告的時候,其實是依據當時的土地編定,都還是農業用地,所以沿用到國家公園計畫裡面,還是把它劃為農業用地,當然這個區域,現況我們看起來,就真的是類似一個聚落形成的狀況,未來希望把地目去做變更的話,就是在通盤檢討的時候可以提出來,這個部分因為,我們也會考量它的現實,就是一個聚落,來去做一些調整,我想這也是可行的方式)
族人期盼部落、原住民保留地、和傳統領域能劃出國家公園外,目前只能等待第五次的通盤檢討。
但當《國家公園法》遇到在國家公園內的原住民傳統領域及狩獵權、耕種權、住屋權等相關議題時,該如何解決?才能平衡生態與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