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ah bilaq mgbiyax ttgsa hmuma kmsteita hmaan ka klwaan
台灣「食農教育法」2022年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不過什麼是食農教育呢?指的是對農業食物的了解,以及對農業環境的認識。如果再加上了在地風俗民情,就更添加了文化內涵。就以台灣原住民族文化來說,適時、適地、適種,不違反自然耕種原則,本身的文化內涵就是生活化的食農教育。現在有許多基金會、部落小農、綠色餐廳,努力將這樣的概念傳達出去,要用在地台灣的食材,翻轉環境,創造幸福味。
(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經理 徐玲莉
Qmpringan pnslian pusu dnuuy Jian Zhen
徐玲莉
我們是做環境教育,它其實環境教育的面向非常的廣,那其中有一個部分呢,就是我們是做應該是說我們帶著孩子就是,希望是從泥巴到嘴巴,我們會帶著孩子就是實際的去種植蔬菜,那這個過程裡面,我們會希望他是跟土地是有接觸的,因為我們常常說那個泥土的芬芳,但是如果孩子他們沒有去接觸泥土的話,他其實很難去體會所謂的泥土的芬芳是什麼味道,對所以我們就是帶著孩子從耕種開始,那不管是種稻還是種蔬菜,那這個過程,最後會到餐桌,那我們也會希望就是說,我們在料理的時候,可以選擇當令的食材,因為當令的食材,它用的農藥一定是比較少的,對那當然我們更希望除了吃農藥少的蔬菜以外呢,如果可以選擇友善的友善耕作的蔬果,那就是因為我們就不再使用農藥,那對這個環境,對這個土地是更友善的,所以我們會希望就是大家可以選擇友善的食材來使用。)
熱鬧的活動會場,聚集全台各地友善的團體,他們用吃喝玩樂的方式,跳脫傳統環境教育的刻板印象,在輕鬆自在的氛圍下嬉遊山海,偷偷在你心裡種下永續環境的種子。
(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經理 徐玲莉
Qmpringan pnslian pusu dnuuy Jian Zhen
徐玲莉
那這十年來就是我們主張跟著節氣過生活,那跟著節氣過生活,就是我們有一個項目是要節氣挑食,所謂節氣挑食,我們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吃當令的食物,那也希望是可以吃當地的食物,當季的食物,幸福的味道是什麼,也是這一次我們的展覽,很希望給大家知道的,就是說雖然我們這次的展場,可能看到有關於海的,關於山的,或是關於植物的,那其實呢,我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說,我們有很多就是餐食的部分,那這餐食我們會希望它是有味道的,有香味的,早上大家也許會從賣場裡面,會聞到一些香氛的味道或是精油的味道,那是來自植物給我們的味道,那除了這個以外呢,我們會希望在接近中午的時候,大家可以聞到就廚房裡面飄來了香味,那就是我覺得那就是一種幸福的味道。)
花蓮的好山好水,孕育了豐富農產、漁獲,近年來許多部落發展有機稻米種植以友善環境,有機方式耕作,並用海岸山脈中,純淨無汙染的泉水灌溉,每年六、七月金燦飽滿的稻穗,隨著海風吹拂搖曳,黃金稻浪吸引遊客駐足,花蓮特殊的地理環境,稻田在海風的吹撫下,鮮少蟲害,不用農藥,吃得更健康。
(新社部落有機稻農 imas(潘銀河) Kavalan
Alang Sinshe mhuma payay ungat sapuh dxgal
imas(潘銀河) Kavalan
這是跟人家借地耕種的有機生產的米好吃又健康,像以前老人家耕種的方式,沒有用化學施肥,雖然長得並沒有像一般飽滿,但是慣行栽培的米對身體不好,嘗試有機耕種的栽培,雖然產量不多,非常辛苦雜草又多,反覆的拔草,最忙的時候有一些來體驗的小幫手,還有換工的族人幫忙,我們要怎麼看稻子成熟了沒,可以用簡單的方式,把整株用手抓緊,看得出榖粒飽滿與色澤,差不多8成成熟就可以了,8分成熟就可以採收了,這一整片都是有機耕種。)
花蓮復興新社部落,將梯田文化再延續,無毒耕作有機稻,讓吃的文化更有意義,而這樣永續的概念,在原住民族觀念中根深蒂固,因為取之於大地,所以就更要保守環境。
(部落食農教育提倡者 林志英
Mdudul ungat sapuh dxgal
林志英
我們的菜都沒有打藥喔,我也沒有澆水,我們沒有空去澆水,它都是靠自然的,所以看被蟲吃成這樣長成這樣。)
這幾年部落也興起食農教育的體驗遊程,除了可以將原住民族祖先順自然的觀念傳承下去,也讓都市小孩知道吃進肚子裡的東西從哪來,怎樣從最簡單的吃,去做到健康、友善、永續。
(部落食農教育提倡者 林志英
Mdudul ungat sapuh dxgal
林志英
那個學生是他們自己煮喔,(自己煮喔?)學生是自己料理,(所以那個時候,你們有辦活動的時候,你們廚房是很熱鬧的?)對我們就會在園區那邊煮,會很熱鬧啊,他們會自己弄,他們自己去採集,然後自己去抓雞,自己料理,我們只負責帶他們去,然後解說給他們聽,他們自己會弄,那是學生的課程,麻必浩部落希望的飲食方式是對身體是沒有負擔的,這是無負擔的飲食,所以無論在調味料方面或是材料選擇,我們都會以新鮮的,這是自然口味的為主,原形,食物的原形,今天就是煮了一些家常菜,比較簡單一點的,沒有特別去去煮一些很特別的菜,像是自己種的玉米啊,我們今天會有馬告醃豬肉,還有三杯雞還有蒸魚,還有青菜,青菜兩種三種,還有蛋,大概七道八道菜,七、八道菜,因為青菜都是山上的,我們就都煮一煮,大家吃一下,多吃青菜,肉類大概就是三種,雞肉、豬肉跟魚肉。)
環境友善的飲食概念,在部落就是日常,但是在求快重口味的城市裡,宣傳讓味蕾慢慢體會,實在不容易。
(綠色餐廳業者 莎韻(Carol) 阿美族太魯閣族
Tnqpahan sapah hpuyan
莎韻(Carol) Amis/Truku
(餐廳)出去這一件事情,是我們今年第一次的嘗試,老實講,然後會答應是因為它的活動的主軸,跟我們很有搭上,應該這麼講有配合到我們的餐廳的內容理念,跟這個活動的主辦單位其實是有關係的,所以我才答應,好喔我們去試試這樣子。)
(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經理 徐玲莉
對啊為什麼會邀請這個食分之一這家餐廳來這邊,跟我們一起同樂呢,主要是我們覺得這個食分之一這個餐廳,它的理念跟我們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的理念非常的吻合,對那他們的食材都來自部落,然後會選擇有機友善的食材。)
(綠色餐廳業者 莎韻(Carol) 阿美族太魯閣族
Tnqpahan sapah hpuyan
莎韻(Carol) Amis/Truku
綠餐的六大宣言,其實講得就是優先採用友善地球的所有的東西,然後包含剩食的處理,包含你的人工添加物的控制等等,那餐廳的理念其實就是就是完完全全,就是它這個六大宣言,餐廳其實就是希望可以在不管是從原料的取得開始,肉品啊,像我們的魚啊,那海魚啊,季節海魚啊,然後牠的捕撈方式啊,我們都能夠在有意識的狀況下,是有選擇的去挑,所謂的友善環境永續地球的食材,主廚在料理的時候呢,他也非常的注重就是添加物的這件事情,他基本上不太多做調味,希望可以呈現食物的原形,跟食物的原味的這件事,然後還有我們的剩食的處理,因為邊邊角角這些東西,其實在處理的過程當中一定是會有的,那我們那些剩食怎麼去處理,比如說我們拿來熬湯啊,拿來做一些員工餐啊,就是我們可能自己吃就吃邊邊角角啦,燉湯啦,燉高湯這些都好,所以其實餐廳就一直都是希望可以走在綠色餐飲的這一條路上,因為畢竟地球就只有一個,而且加上其實原住民在整個文化上面,其實它就是敬天敬海敬大地,所以我們其實在取用的過程當中,其實跟原住民的原本的文化其實是一模一樣的,它現在有什麼你就是吃什麼,現在不應該捕什麼,你就不應該吃什麼,所以其實我們是覺得這個整個宣言,跟原住民文化其實是很一致的。)
(綠色餐廳主廚 Esther
Pusu phapuy
Esther
就是其實當然不是就是每間餐廳有每家餐廳的考量,那我以前做的餐廳應該基本上沒有遇到用友善食材,對比較少,那為什麼會想要做這件事,覺得應該是看了很多北歐國家的一些介紹,跟那邊的主廚他們推的理念,然後也覺得現在的氣候變遷,環境的影響愈來愈嚴重,所以覺得吃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那也可能是大家最容易,從身邊開始改善起來的改變的一個習慣,所以會,我們兩個就討論,就會想要開始做這件事情。)
兼具阿美族與太魯閣血統的Sayun和主廚Esther都來自於花蓮,原住民族敬天愛土地的飲食文化,也在他們的餐廳中展露無遺,季節性菜單強調使用在地時令食材,不多取不浪費,在每一道菜上桌的時,也都會跟客人細心介紹食材來源。
(綠色餐廳業者 莎韻(Carol) 阿美族太魯閣族
Tnqpahan sapah hpuyan
莎韻(Carol) Amis/Truku
好然後我介紹一下,這個是酥炸五鬚蝦,然後它是我們的新推出的餐點,然後它是來自於嘉義布袋的邱家兄弟,然後它是用海水引進的方式,他們是一個生態的漁場,然後他們都沒有放任何的化學殺蟲劑,所以這不是溪蝦,牠是海水蝦,那主廚特別為了口感,我們把那個每一隻蝦的那個額間有一個很尖的刺,一隻一隻都把它剪掉了,吃起來口感上會比較好吃一點,所以試試看。)
(餐廳顧客 KC
Seejiq mniyah mkan
KC
我覺得很棒,因為我覺得應該幾乎全部的餐廳99點9,我們在習慣吃飯的時候,不會有這樣的,不會注意這樣的事情,那其實食物怎麼來,對我們來說其實應該滿重要的,就是食安,然後還有環境的關係,所以其實每次到餐廳吃飯的時候,有點像對食材多了解了一點,原來蛋有的是有葉酸的,調味料有的有加什麼有的沒加,魚的捕法也有不一樣,像他們魚是那個定置漁網,就只會抓大的,那可能我們沒有注意的話,就會去吃到一些對環境不是怎麼好,只是為了我們的口腹之慾,那在這邊的話,每次吃飯就多長一點些知識,也對自己吃的東西覺得比較安心。)
(綠色餐廳業者 莎韻(Carol) 阿美族太魯閣族
Tnqpahan sapah hpuyan
莎韻(Carol) Amis/Truku
野菜是阿美族的東西,以前在外婆家還滿常吃野菜,只是我們的料理方式不太一樣,所以我們拿來炒的時候,還被我媽說那用炒的好吃嗎?但是他就弄得很好吃啊,客人很喜歡,我們說有啦有成功,但是家人的人部落裡面的人都很不解,怎麼他們怎麼敢吃,因為菜有點苦,帶一點苦味,她就覺得都市人怎麼敢,怎麼會一直每個禮拜都要叫她寄,就覺得怎麼會有人想吃這樣子,就是想辦法,把部落的東西推給都市的人,大家認識一下這個菜這樣子。)
(綠色餐廳業者 莎韻(Carol) 阿美族太魯閣族
Tnqpahan sapah hpuyan
莎韻(Carol) Amis/Truku
這個是噶瑪蘭豬排,好然後呢它是來自於宜蘭冬山鄉的宜陽牧場,然後這個老闆他是用豆渣來養這個豬,所以它沒有豬騷味,然後牠又是用環保無毒的養法,對牠沒有打任何抗生素,所以他的豬就是肉質上面其實是非常健康,然後也比較好吃的,然後旁邊那個是太魯閣族的香蕉飯,是我爸爸那。)
(綠色餐廳主廚 Esther
然後我就一直覺得蕗蕎就是醃製,後來就是Carol介紹給我說,原住民都吃新鮮的這樣子,我說真的假的,想說蕗蕎這麼難吃,誰要吃啊,然後她說那你吃看看,我就吃看看,真的是驚為天人,非常的好吃,就是它是一個百搭的食物,只要跟肉在一起,它不管什麼肉,你都會覺得好吃。)
(綠色餐廳業者 莎韻(Carol) 阿美族太魯閣族
好這個是脆皮豬,然後是用台灣黑毛豬去烤的,旁邊一顆顆白白的,那個是蕗蕎,等一下配蕗蕎一起吃,那這個新鮮的蕗蕎是原住民的吃法,吃起來嗆嗆辣辣的,請慢用喔。)
(餐廳顧客 KC
Seejiq mniyah mkan
KC
我們第幾次來?N次,第十次有沒有?我們來很多次了,可能有十次了,然後他們的食物都很好吃,然後我最喜歡的有前菜的那個脆皮豬,然後還有主菜的烤海魚,這兩個是我覺得最特別的,因為他的脆皮豬層次做得很豐富,又有配上那個原住民的蕗蕎,那個東西很少吃到,很像是蒜頭,但是味道很特別很棒,然後他的魚的話,我覺得品質很好很新鮮,烤的方式也很棒,可以配上那個竹筒飯特別好吃。)
印象中的荖葉是與檳榔緊緊相扣的作物,不過主廚Esther靠著在國外學習的餐飲經驗,讓荖葉以養生之姿端上桌,獨特的辛香辣味,反而襯托出牛肉的鮮嫩,餐廳內所使用的花蓮部落食材,是Sayun媽媽從部落直寄,有著遠方母親的一份牽掛,也有著Sayun思鄉的寄托,在台北小小的餐廳裡,堅持著讓客人吃好的食物,吃得健康吃得滿足,未來他們其實還有一個計畫,希望影響更多的人。
(綠色餐廳業者 莎韻(Carol) 阿美族太魯閣族
未來我們其實還滿希望可以透過餐廳的空間,去做一些事情的,比方說,這也是因為我們在今年辦了一場活動,然後是我們的洄游吧的好朋友,邀請我們一起加入他們這個活動,因為他們在全省做了非常多場的,食魚教育這件事,我們覺得透過我們這樣子的去說明去介紹,或是大家將來在買魚的時候,或者是在吃東西的時候,他可以有能夠有對地球更好的選擇等等,其實我會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
(餐廳顧客 KC
Seejiq mniyah mkan
KC
幸福的味道是什麼?幸福的味道就是,有人很用心的準備食物,然後他希望你可以吃的安心健康,然後又好吃。)
(綠色餐廳業者 莎韻(Carol) 阿美族太魯閣族
我覺得啦,我自己覺得很幸福的時候,就是看大家把東西吃光,就是盤子沒有剩下任何一滴,就是連醬都給我刮乾淨的時候,我真的覺得是感覺很溫暖,而且也覺得很受到大家肯定,那時候還滿幸福的,一樣。)
在台北市林蔭大道旁,一間門面不大,但是從門口就可以看見綠意的餐廳,堅持用著最真實貼切的食材,持續傳遞健康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