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aralubu kingkiw ku aparwabelengane ki akipagadhane
水稻產業一直以來是台灣重要的糧食及經濟來源,為因應氣候變遷及友善環境,屏東科技大學與民間生技公司,共同研究植物生長劑及水稻支支出穗栽培技術,以水稻生育期進行試驗,成熟率及產量皆有不錯成效。
屏東科技大學與民間生技公司合作,在校園的實習農場試驗水稻植物生長劑及支支出穗栽培技術,分別在水稻分蘗、晒田復水及幼穗分化三個時期,發現使用植物生長劑的稻田不但產量增加,稻穗未成熟率也降低。
(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生產系副教授 趙雲洋
singsi 屏東科技大學
趙雲洋
使用支支出抽穗的技術,可以提高我們水稻的產量大約是34%,使用完之後,它的水稻的強韌度也可以提高,然後也可以看得到它前後期的分櫱,它可以同時地出穗以及開花。)
(生技公司總經理 謝宏政
kiacapili 生技公司
謝宏政
未來我們會再針對水稻的其他的一些弱項,我們有發現這一個技術,在譬如說水稻的未熟率,它已經有很明顯的改善,希望藉由這一些科研,慢慢的去逐步去克服,去了解說它裡面針對米質譬如說食味質、千粒重或心腹白等等,有沒有辦法再持續地去做改善。)
趙雲洋副教授表示他們利用水稻友善農法,找出生長期間每個關鍵時刻,加上植物生長劑有機資材,有助環境健康又能提升產量和產值。
(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生產系副教授 趙雲洋
singsi 屏東科技大學
趙雲洋
對於它的水稻的產量上是有提升的,但是它不是人工化學所合成的物質,是直接從,我看它的分析是從玉米素裡面所分析出來,所以應該是玉米素的物質去提高它的產量。)
(農友 謝文生
tarakawaungu
謝文生
我大部分都是種高雄147號跟高雄145號,我今年他們有這個產品出來,我是覺得我明年可能也會試看看。)
這次產學合作研發的「支支出穗作物增產技術」,未來結合智慧農業科技與新式農法,期望為農民提高收益外,也能朝向農村生態永續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