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0
記者
away Maya(李玲玲)/ Tjivuluwan Rayan(孫政賢)  新竹五峰

原民返鄉建構長照機構 看見部落照護韌性

 

(記者 Yaway Maya(李玲玲) 泰雅族:
近日社會安全網議題再度受到關注,然而在我們原鄉的照顧上,由政府主導的原家中心及文健站,衛福部明年度開始,才要將他們納入"社會安全體系",但在此之前,原鄉長照服務量能,還有一股力量,那就是自己人照顧自己人。)

 

部落居服員工作的一天,早上六點開始。

 

(受服務個案 曾子聰 泰雅族
她來照顧我幫助很多,肢體(伸展)運動 還有什麼,說不上來滿多的,還有洗澡那些,(當時是以馬內利主動找上你的嗎 還是。)對對對。)

 

主動出擊,貼近部落,這個幫助,不單單是造訪慰問,也實際深入關心族人的生活起居,從起床翻身、基本身體健康檢測、準備早餐、協助拉伸等,最重要的還有關心與陪伴。

 

這一趟服務下來最少一小時,最長可以到三小時。

 

(居服員 葉俐吟 泰雅族:
山上的人,因為可能資源比較少,第一個就醫的(不便)那個,然後因為之前我是在外面做,因為我一直想說,在外面做倒不如回鄉,自己幫助自己的原鄉。)

 

都會區照顧經驗的累積,回到部落服務,即使每位個案服務距離遙遠,仍甘之如飴。

 

(居家長照機構營運長 吳健忠 泰雅族:
我們進入的時候也就比較順暢,文化背景相同,也就比較容易順暢地去接觸他們,就有機會去給予他們最大的服務。)

 

從事科技業的吳健忠,回鄉創業的契機,始於三年前一場長照會議中,五峰鄉被點名為長照沙漠,儘管當時有原民會推動的原家中心及文健站,但族人使用率低,加上不在衛福部的長照體系底下,資源無法整合,因此決定回鄉設立機構,跳脫政府框架,讓服務不受限,從老關心到小,真實看見部落現況,目前機構在五峰鄉服務個案達129人,甚至還將服務觸角延伸到竹東地區(個案32人),憑藉著組織精實,與在地緊密連結,系統性快速通報,不只有政府機關,也和在地團體合作,快速回應族人的需求。

 

(新竹縣原住民事務多元發展協會理事長 張雁萍 泰雅族:
不論在物質上,或者是有重病的,所以我們就會銜接在這個有些愛心人士,就會把我們協會當作窗口,然後帶著他們,一步一腳印走到部落去。)

 

(記者 Yaway Maya(李玲玲) 泰雅族:
作為新竹五峰鄉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由在地泰雅族人成立的,照顧機構,居服員人數達到18人,年齡從30歲到64歲,全部都是泰雅族人,他們主動向內深入部落服務的同時,也向外連結資源,讓服務不分區域 不分族群 不分宗教,突破政府的框架,努力讓部落族人的生活,可以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