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8
記者
法物嘞‧給尚 台東東河

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 東河辦酒麴保種操作

pakicaquan tua semandjulis a sivavavava a se 東河

酒類在傳統社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祭儀、慶典皆有密切的關聯,酒麴作物的栽培,以及保種技術也構成文化的一部分,台東農改場日前在東河鄉,辦理酒麴保種操作課程。

(台東農改場助理研究員 陳敬文
sirucemukicuk a cau nua nuziu i taitu
陳敬文
首先其實酒在原住民部落是很重要的,像是可能是跟祖靈通溝的一個媒介,但是就會覺得我們為什麼要繁殖這些,以前部落旁邊就有了,尤其是我們阿美族,就是很會採集這些植物,野菜都用採集的,為什麼現在要繁殖。)

隨著過去的農作慣於使用農藥,導致部落進行釀酒用的酒麴植物漸漸消失,台東區農改場4月2日特別在都蘭糖廠一號倉,舉行酒麴作物繁殖及保種技術實務操作等課程內容,希望提升部落酒麴作物的栽培及保種技術,課程吸引族人及一般民眾參加。

(都蘭部落居民 Usay(陳艷庭) 阿美族
taqaljaqaljan nua se 都蘭
Usay(陳艷庭)  Amis
我們有9種有時候10種,最重要的就是大葉甜香,還有雞母珠、小菊花,現在慢慢大家都沒有在種就荒廢,然後以前就是都用農藥,有一些做麴的植物,有時候被農藥弄死了,都不見了。)

(武陵部落居民 Linkaf(邱貴春) 阿美族
taqaljaqaljan nua se 武陵
Linkaf(邱貴春)  Amis
因為阿美族跟布農族那個材料都不一樣,所以我很好奇聽說阿美族10種,我們布農族大概就3種,因為畢竟是要知道過去我們的祖先,怎麼弄這個,然後如果說你沒有這種的機會,你怎麼傳承給下一代。)

原鄉部落具有優越的天然環境發展作物,同時為了發展部落在地特色農業,台東農改場民國100年起,開始推動部落行動學堂,特別由研究人員下鄉深耕部落,親臨現場教學,引導族人多元利用部落產業文化,進一步培育部落農業人才。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場長 陳信言
kalaingan nua nuziu i taitu
陳信言
就是由我們的人員主動到部落裡面去,就近我們這些學員,就不用這樣舟車勞頓,就可以就地學習。)

台東農改場113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第一場次,除了安排酒麴作物繁殖及保種技術實務操作外,也傳授糯米及小米栽培管理技術,協助部落自行生產釀酒原料,便於製作酒麴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