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9
記者
Calaw Opic (丁至軒) 花蓮卓溪

白端成立貓頭鷹學堂 打造放學後另一個家

apuasiria Kalinku 白端miararuma parana musuturu

照顧偏鄉學童,為部落孩子打造放學後另一個家,民間單位偕同花蓮卓溪鄉長田桂花,提供自家老宅,在白端部落成立貓頭鷹學堂,讓部落孩子們,晚間有穩定的課後學習環境。

傍晚放學後,小朋友們來到新成立的學堂熟悉環境,大家都期待未來可以在這邊快樂學習。這裡是位在花蓮Sulapatan白端部落的貓頭鷹學堂,未來將成為課後時間的教育基地,陪伴孩子們成長。

(學童 Aping (陳苡慧) 布農族
mamaini umaiapʉ
Aping(陳苡慧)  Bunun
房子很大然後空間又很寬,可以快樂地在這邊,跟同學一起學習。)

擔任課輔老師的Ali表示,本身也是部落長大的孩子,因此特別能夠感同身受偏鄉教育資源的不足,期待以融入傳統精神的教育模式,讓孩子們成長茁壯。

(課輔老師 Ali Manghuhu(馬慧廷) 布農族
pakiaturua
Ali Manghuhu(馬慧廷)  Bunun
除了陪他們寫功課之外,其實我們還是希望教他們一些,他們喜歡的東西然後變成精神,或者是教一些文化,跟我們布農族教育的精神,希望能夠帶到這裡。)

為了讓孩子們有穩定的課後環境,鄉長無償出借場地發揮奉獻的精神,目前接納20多位學童。此外,理事長提到,發掘、培訓在地教育人才,扭轉弱勢家庭兒童的人生,也是他們的核心理念之一。

(卓溪鄉長 田桂花 布農族
kapitanʉisa 卓溪 miararuma
田桂花  Bunun
我曾經在小時候被展望會照顧過,剛剛好有這個機會,可以伸手給對方的時候,就擁抱大家來一起共享,其實這個是我們布農族最大的一個奉獻精神。)

(中華民國村聲教育協會理事長 李國盛
malialualuisa 村聲tarʉana
李國盛
無論是在地的或者是外地進來的年輕人,去栽培他們,讓他們願意加入,我們也會去布局部落裡面(教育人才),我覺得很快可以打破,因為不同文化背景產生的問題。)

中華民國村聲教育協會自2016年成立之後,陸續在花蓮富里、卓溪以及崇德地區成立7個公益學堂據點,最南邊甚至到池上鄉。未來貓頭鷹學堂在餐食、人員和課程上將與其他小學堂互相支援,豐富偏鄉孩子的課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