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wa森林 komalahang Say rahoeran korkoring
ray 汐止樟樹灣, hayza' ray 60 tinal'oemaeh noka Amis pinaskayzaeh ka 山光部落, ray 80 tinal'oemaeh noka to'oya' pinaskayzaeh ka 花東新村 noka SaSinSinrahoe' ka taew'an, hini koSa'en ray tayhoko' 'ima sobae:oh a tomal ka 'asang noka SinSinrahoe'. ray 2018 tinal'oemaeh 至善基金會 pakhayza' ka「Wawa森林兒少發展中心」risaza:, no Say 'isaso korkoring ki tatini', tani 'akoy ka katatoroe'an, komil'itol tatini' pakayzaeh komalahang ka korkoring, rini koSa'en nasiya 'aroma' 1 ka taew'an. 3 tinal'oemaeh mowa:i', noka Wawa森林 ka kamamatawaw, maraS korkoring tatoroe' ka howaw nonak 'i'iyaeh, pakSiwa' nasiya ka hiza'azem bazae'en noka mae'iyaeh. ma' matawaw lalazem lasiya ki hini 'oemaeh, kayzaeh lasiya Sekla' 'inonaka ka howaw. 'in'alay 2021 tinal'oemaeh 4 'ilaS ra:amen hini taew'an kaboka:en, ray 9 'ilaS 'ita' tani kamamatawaw komita' ka 'ima pinboka: ka taew'an, ma'onhael ma'az'azem hini 3 tinal'oemaeh mowa:i' ka howaw. piza' 'ilaS bi:il ila, 'am hayza' 'ima SaSo ka Wawa森林, haysiya rini komalahang ka korkoring.
汐止樟樹灣,有民國六O年代阿美族人自力建造的山光部落、八O年代政府設置的花東新村原住民國宅,是大台北地區具規模的都市原住民聚落。2018年至善基金會在這裡成立「Wawa森林兒少發展中心」,一個對社區孩子與家長開放的空間,透過各種親職教育,拉進家長,陪伴小孩,一起關注都原孩子的發展,這裡就是他們在社區的第二個家。3年來,Wawa森林的工作者們,帶領孩子們參與公眾事務、學習自主,希望他們能夠更被理解,心聲能被聽見,而不是用權威管教,替孩子決定一切。同時也致力於跟這塊土地產生連結、建立自我認同感與地方歸屬感。自從2021年4月底收到房東的拆遷通知,9月我們跟著社工看著被拆掉的鐵皮屋,一起回憶Wawa森林3年來和孩子們的故事,幾個月後,新的Wawa森林會再度開放,繼續陪伴這裡孩子們的成長。
Wawa是阿美族語孩子的意思,Wawa森林兒少發展中心,是2018年至善基金會,在汐止樟樹灣設立的原住民親子空間。
Wawa noka 'amiS koSa'en korkoring, hini Wawa森林兒少發展中心, ray 2018 tinal'oemaeh noka 至善基金會 pinaskayzaeh ray 汐止樟樹灣 no SinSinrahoe'.
(林淑珍 阿美族
快樂大掃 成員
快樂大掃kamamatawaw
林淑珍 Amis
我從小本來就出生在台北,以前樟樹灣叫番仔寮,那時候的教育還是,他們小孩子還在講台語,然後他們在講台語,我就不願意我聽不懂,我就不願意聽不懂,我就開始學台語,一直想要融入他們的環境裡面,後來台語也唸得很好,為什麼我們母語沒有學,反而去學台語,因為環境的不同,我們必須要先融入這個環境,不是我們不願意去學習,學習原有的那一塊)
在汐止樟樹灣出生長大的阿美族人淑珍 ,談起家鄉族人的期待,難免心裡仍有些不平。
'ima ray 汐止樟樹灣 'a'ibabaw, Say 'amiS hi 淑珍, mayaka:i' ila Say hito' ka kinSiwa'an, 'aewhay ila ka hina'azem.
(林淑珍 阿美族
快樂大掃 成員
快樂大掃kamamatawaw
林淑珍 Amis
以前小孩子是,父母在上班的時候,小孩子就是全部都堆在一起,不管是你家我家還是,就像現在的Wawa森林,可是現在的Wawa森林不一樣的是,他們現在有人帶動,以前的小孩是放在那邊,媽媽只要看著就好,不要有危險就好,可是現在的小孩是,不管是陪伴,還是有在教學的,因為現在都雙薪家庭,小孩子難免就是,一定要送安親班還是什麼的,經濟如果不許可的話,有一個Wawa森林的地方真的很棒)
(林小姐 阿美族 家長
tatini'
林小姐 Amis
讓他們接觸這些,大哥哥大姊姊,然後學習一些手作啊,然後還有親子活動,所以他們很喜歡來,尤其是喜歡這邊的老師)
(張夢琛 阿美族
原寶三 團長
原寶三團tahoki'
張夢琛 Amis
放假的時候,這裡周六下午都會有辦一些活動,或是親子的課程,然後就可以帶小孩子一起來)
2021年9月16日Wawa森林的鐵皮屋,被拆到只剩這道門了,不久的將來,一棟待價而沽的高樓,會在原地蓋起 。
ray 2021年9月16日 noka wawa森林 ka taew'an, 'a'leb ila nanaw, koSa'en mayhael rini noka mae'iyaeh kataew'anan.
(黃珮綺
至善基金會 北區工作站社工
至善基金會北區工作站kamamatawaw
黃珮綺
一開始其實好像沒有時間想太多,就是覺得,要趕快找,新的空間或者是想辦法這樣)
對3年來在這裡擔任社工,在汐止出生長大,孩子們暱稱QQ的黃珮綺來說,都市叢林 時空的變遷,她一直在心裡看著。
no 'ima matawaw rini 3 tinal'omaeh, Say 汐止, ni korkoring Siro:o'on QQ hi 黃珮綺, 'ana hahila: nak'ino' 'okik hingha', siya ma' 'aSkanen ray ka:ra' 'i:zo'.
(黃珮綺
至善基金會 北區工作站社工
至善基金會北區工作站kamamatawaw
黃珮綺
開始在拆的時候,我就是看著,就好像,過去3年來,我們在那邊一起發生的事情好像,就只有曾經參與過的人會記得)
(黃珮綺
至善基金會 北區工作站社工
至善基金會北區工作站kamamatawaw
黃珮綺
我覺得我就是一直看著,就是用力的記得它吧他們就是,說那接下來我們要去哪裡?有些小小孩就會開始說,那Wawa森林可以搬去我家旁邊這樣)
在另覓據點的這段時間 ,這裡也是至善基金會,在2013年開啟兒少課後照顧的起點。
'isa:a' lasiya 'am komi:im 'aroma' ka rape:, hini ma' koSa'en ni 至善基金會 ray 2013 tinal'omaeh matawaw komalahang ka korkoring.
(洪智杰
至善基金會 執行長
至善基金會執行長
洪智杰
我們在方案設計的時候一定是說,我的能力是什麼、我的資源有哪些、社區的需求是什麼,這3個圈圈,繞出來的交集才是我們可以操作的東西,雖然需求面很大,可是至善擅長的是做兒少,那我有一定的資源,所以我一定就是挑兒少服務的工作去做,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的就是,課後照顧這樣子的事情,所以我們就從這裡開始去介入)
今年因為拆遷和疫情的影響,Wawa森林以線上的方式陪伴孩子,直到8月小樹苗班成立,有了2位媽媽工作者的加入。
'isani 'aybelen noka kak'ayaeh ki taew'an, Wawa森林 may wanglo' ila komalahang ka korkoring, tabin ray 8 'ilaS hayza' ila ka 小樹苗班, ma' rompa: ila 2 kamamatawaw.
(田恩菲 排灣族
Wawa幼小銜接社區照顧人員
Wawa幼小銜接社區kamamalahang
田恩菲 paiwan
其實我沒有在分說你是阿美族還是什麼,反正大家都是原住民,我就很想做,想要那種,那種感覺是一展抱負的那種感覺,很大的理想那種的)
(曾予家 阿美族
Wawa幼小銜接社區照顧人員
Wawa幼小銜接社區kamamalahang
曾予家 Amis
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家訪,住在都市裡面的原住民,其實對孩子還是會,很多的期望,對自己的孩子都,都有希望他學得更好)
(曾予家 阿美族
Wawa幼小銜接社區照顧人員
Wawa幼小銜接社區kamamalahang
曾予家 Amis
我來這裡之後就是覺得,這邊小孩滿幸福的,因為我不想要小孩,早上7點多去上課然後,下了課之後還要去安親班補習班,整天就是寫功課)
(田恩菲 排灣族
Wawa幼小銜接社區照顧人員
Wawa幼小銜接社區kamamalahang
田恩菲 paiwan
因為父母都很忙,我們能給的就是這樣的陪伴,至少不是一個人在家或者是,被丟到安親班拚命的寫評量或者,寫完評量就看電視,我覺得小孩就是要玩)
(黃珮綺
至善基金會 北區工作站社工
至善基金會北區工作站kamamatawaw
黃珮綺
每個年齡層都有每個年齡層不同的,需要,在該是小朋友的階段,可以讓他更快樂一點吧)
(黃珮綺
至善基金會 北區工作站社工
至善基金會北區工作站kamamatawaw
黃珮綺
在比較小的年紀,我覺得我們最在意的就是,他能不能夠,表達他的想法,表達他的情感,他的情緒)
(黃珮綺
至善基金會 北區工作站社工
至善基金會北區工作站kamamatawaw
黃珮綺
我們就發現如果沒有讓小孩,參與討論的過程,其實小孩也不會真正明白,為什麼要有這個原則,就也不會意識到,或真的發自內心覺得說,這個原則是我也參與討論出來的,跟我其實也要遵守,因為我是這裡空間使用的一分子)
(黃珮綺
至善基金會 北區工作站社工
至善基金會北區工作站kamamatawaw
黃珮綺
小孩在表達意見的過程,我覺得也是在練習去,承擔責任的過程)
2020年夏天,Wawa森林與樟樹國小等團體合作,在社區耆老與青年的協力下,將一塊轉角空地打造成「Wawa空地樂園」,並組成樟樹灣Wawa社區探險隊,由小孩帶路一起進行社區環境踏查。
ray 2020年 haba:an, Wawa森林 matawaw ki 樟樹國小, tani Say 'isaso: tatini' ki 'al'alak ka tinilhaehael, paskayzaeh ila ka Wawa空地樂園, ma' pakhayza' 1 ra:an 樟樹灣wawa社區探險隊, ni korkoring malra:an, manmanra:an ray nasiya 'asang.
(黃珮綺
至善基金會 北區工作站社工
至善基金會北區工作站kamamatawaw
黃珮綺
他可能其實很不習慣表達,或他其實已經很習慣表達了也沒有人會聽,或他表達的意見,就是也不會真的成為什麼,有決定性的力量,跟他們討論跟核對,其實很重要因為,大家都在練習更好的使用語言)
經過表決,今天的路線為樟樹灣教會、拆到只剩一面牆的舊Wawa森林和原住民公園。
tani saboeh ka hina'azem, kaysa'an 'am rina' komita' ka kiyokay, ki 1 binlengan nanaw ila ka 'ima tatini' ka wawa森林 ki kapakba:awan noka SinSinrahoe'.
(黃珮綺
至善基金會 北區工作站社工
至善基金會北區工作站kamamatawaw
黃珮綺
我加入至善,幾乎就是跟Wawa森林一起成長的,因為我剛來的時候,這個地方都是空的而且還在漏水,當時就是有我跟我的夥伴,就工作夥伴毛弟,我們2個常駐在現場這裡,因為有小孩在然後我們也在,所以好像有家的感覺)
(黃珮綺
至善基金會 北區工作站社工
至善基金會北區工作站kamamatawaw
黃珮綺
之前的Wawa森林,就有點因為我們的空間也小,我們又一樣會有長大的青少年,又會有新來的幼兒跟國小,所以我們是用時段區隔,來讓那個空間可以,也比較滿足不同年齡層的需求)
(保羅 阿美族
Wawa森林國小生
Wawa森林國小kamakiSka:at
保羅 Amis
我發現這邊很多我的朋友,那我就來了,那來了之後呢,來了之後,講話開始變大膽了)
(黃珮綺
至善基金會 北區工作站社工
至善基金會北區工作站kamamatawaw
黃珮綺
我覺得我們相對貼近孩子,我也不敢說我們一定百分之百理解孩子,有些時候他也會突然說,他雖然每天來Wawa森林,可是他也不知道,他也不知道他要來這裡做什麼,你來這裡的意義或來這裡做什麼,我覺得不是任何人可以給你答案的,就像我們不可能給你人生的答案,在我們看來我們覺得至少,他知道他現在在某個狀態,然後他也能夠很清楚地用語言表達,他的迷惘)
(林萱 阿美族
Wawa森林青少年
Wawa森林'al'alak
林萱 Amis
然後我那時候就覺得很煩,其實都沒有人願意聽我講話,可是我來Wawa之後,然後,我覺得這邊變成我一個很好的抒發點吧,就是我有什麼煩惱我都可以來說,就是,不要因為別人講你是弱勢,然後你就真的覺得自己是弱勢,我們身為這個身分,我們要為自己發聲,而不是讓那麼多人誤解我們的意思)
(黃珮綺
至善基金會 北區工作站社工
至善基金會北區工作站kamamatawaw
黃珮綺
有時候一直就在想說,什麼樣的情境之下,好像我們會被理解成我們,是比較弱的,撇開經濟條件物質條件這些,我覺得回到我們跟他們,日常相處跟工作,如果今天大家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或其實,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我覺得就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因為你今天有機會說出來,有更多人聽見然後或理解,我覺得至少你就不會被欺負)
(田恩菲 排灣族
Wawa幼小銜接社區照顧人員
Wawa幼小銜接社區kamamalahang
田恩菲 paiwan
我國小一年級以前,我不知道我叫山地人,是老師說,你是山地人啊,山地人舉手,我說誰啊山地人,然後我就回家問,我父母才告訴我,爸爸是什麼族媽媽是什麼族,爸爸是什麼跟什麼族混的,媽媽是什麼族跟,我說什麼跟什麼,不是大家都跟我們一樣,每個人都說3 4種語言嗎,是那個時候才覺得不一樣,這邊的小孩,就是因為沒有自我認同自己的身分,然後就把那個宏大的理想,就冠在我這邊我就想說,我要告訴他們,你們是很厲害的,很強的)
(曾予家 阿美族
Wawa幼小銜接社區照顧人員
Wawa幼小銜接社區kamamalahang
曾予家 paiwan
我就是那個從小在學校會被笑,原來你是番仔,一直到我上大學以前,我都不想主動跟人家說,我就是原住民喔,我就是阿美族,我也是遇到我先生我先生是漢人,但是他就是,就是鼓勵我他就說,妳這個身分真的是很棒的,是別人沒有,多美)
六O年代,阿美族耆老自力營造的聚落,原本8排的房屋,陸續蓋成大樓,如今只剩最後2排。
ray 60 tinal'oemaeh, Say 'amiS tatini' nonak paskayzaeh ka kakrowaSekan, baba:aw hayza' 8 ra:an ka taew'an, 'isani 2 ra:an ila nanaw.
(黃珮綺
至善基金會 北區工作站社工
至善基金會北區工作站kamamatawaw
黃珮綺
貧窮的議題為什麼它那麼複雜,就是因為它,其實很容易透過其他的面相,去影響了你,例如你對你自己的理解,你的自我認同,跟你對於未來的想像,或甚至,未來想都不敢想)
(保羅 阿美族
Wawa森林國小生
Wawa森林國小kamakiSka:at
保羅 Amis
爸爸都是,有時候就是凌晨上班,凌晨回來,然後再次凌晨上班,那你覺得爸爸媽媽這樣陪你的時間,你覺得是,剛剛好,你會希望說再多一點時間,在一起做想要做的事情嗎?還是,不要,為什麼,因為他們還要休息)
(黃珮綺
至善基金會 北區工作站社工
至善基金會北區工作站kamamatawaw
黃珮綺
這邊很多的原住民的孩子,好像比較早社會化吧,就覺得他們都很成熟,很多事情他們不是不懂,就他們其實都明白,我記得有一次那時候,我們好像是選舉課吧,我們就一起在看政策,他們就說,這個議員,他提的政見全部都是給原住民錢 ,為什麼就覺得我們很窮喔這樣?然後他們也自己會,說出這樣的話,到底要多少資源才夠,做這些事情,那到底,資源在哪?我記得那時候我好像,我就說,我就是資源,對我就說,我們選擇在這裡,我們就是資源,透過我們讓資源進來這裡)
原住民的孩子,要在都市體驗原住民文化有點困難,因此在2019年Wawa森林和幼兒家長組成原寶三團隊,展開在地文化共學的網絡
SinSinrahoe' korkoring, 'aewhay ray rahoeran tatoroe' ka kaspengan noka SinSinrahoe'. 'isa:a' ray 2019 tinal'oemaeh Wawa森林 ki tatini noka korkoring pakhayza' ka 原寶三團隊, kayzaeh lasiya tatoroe' ka kaspengan.
(黃珮綺
至善基金會 北區工作站社工
至善基金會北區工作站kamamatawaw
黃珮綺
因為孩子的需求,所以我們開始去跟文健站連結,去跟文健站的工作者,或那邊的阿公阿嬤,邀請他們來,跟我們的媽媽一起討論,然後設計比較適合給,小小孩的一些文化課程,你會發現其實,阿公阿嬤他們也很樂意,看到那麼多原住民的Wawa,然後即便不是自己的Wawa,但他們也會很開心跟教得很投入,可能我們原本只是做野菜Pizza,但阿公可能又去山上砍了那個藤心,然後就是又加碼煮了藤心排骨湯,就跟阿公說,可是我們還有3個班?其他班沒有吃到怎麼辦,然後,阿公就說那我再去砍就好,就是阿公他們就有很多這樣的心意,就是在這裡面,我覺得我們的角色就很像,例如今天一個課程可以,發展出來,或成行,或去跟學校能夠有這樣的合作,我覺得我們就很像先鋪了一個地基,好像是在這個路上才跟大家一起搭的過程)
(張夢琛 阿美族
原寶三 團長
原寶三團tahoki'
張夢琛 Amis
最大的成長應該就是,可以跟社區的人有更多的連結,會希望就是都市的青年,可以大家一起做這件事情,感覺好像鄉下的那種凝聚的那種感覺,到都市來了這樣子)
(洪智杰
至善基金會 執行長
至善基金會執行長
洪智杰
因為文化是活的,文化不是死的,所以他要有創造能力,等於是說他可以重新詮釋這個文化,然後讓他進入現代的社會裡面,而且他又可以保持自我的獨特性
你要怎麼去看原住民身分或這個文化,對他們來說,對你來說,是個資產還是負債,你要先想清楚,那你自己怎麼認識這個事情,你的身分,你的出生,你的文化,對你來說,是你的包袱,還是你的助力)
(Nikar .Namoh 黃桂英 阿美族
樟樹國小 阿美族語老師
樟樹國小kamatortoroe' ka'alno'amiS
Nikar .Namoh 黃桂英 Amis
我算是這裡第一代的原住民,民國68年,這裡的房子,我們家是住在這裡房子的1號,從最前面的那個房子,那之前這裡都是水田,這邊以前也會辦豐年祭,所以我在這邊已經住了40年)
(黃珮綺
至善基金會 北區工作站社工
至善基金會北區工作站kamamatawaw
黃珮綺
因為原住民文化確實就是汐止樟樹灣這個地方,很大特色的一個在地文化,你愈在地下去,一定會碰到很豐富的這邊以前遷移的歷史,然後一些留下來的東西,就回到說到底什麼是文化,文化就是生活,在都市長大的這些原住民的孩子,他們理解的文化是什麼)
百年前這裡曾是大片的森林,阿美族人來到這裡,曾經跟原鄉一樣的土地定居,時空不斷變遷中,不同世代的Wawa,用自己的方式認識過去,也敘說自己的故事。
kakhayza'an rini kaehkaehoyan nanaw, Say 'amiS mowa:i' rini 'i'iyaeh ila nak ray 'ankakhayza'an a hito', 'oka' ila hahila: 'okik hingha' ila. saboeh ka korkoring, noka 'inonak a ka ra:an Sekla' 'ankakhayza'an a howaw, ma' nonak pakSekla' 'inonak a ka howaw.
(黃珮綺
至善基金會 北區工作站社工
至善基金會北區工作站kamamatawaw
黃珮綺
幾個月之後我們會有一個比較穩定的空間,也一樣在不遠的地方,所以如果要說未來在這邊的話,會很希望哪一天,不管我有沒有在這兒,這邊都能夠有力量是一直延續下去,原住民兒少的發展,或者是對於整體部落的照顧,我覺得都可以是,有一份穩定的力量,是可以一直存在樟樹灣這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