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到土豆,不少台灣人第一個會聯想到花生,不過在康軒國中生物課本,就出現土豆等於馬鈴薯的相關文字,對此,立委陳椒華就質問教育部長潘文忠,部長則回應不可能會通過、且會再糾正。而康軒致歉並發表聲明,後續會再修訂內容。
(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陳椒華 V.S. 教育部長 潘文忠:
請問部長土豆是指什麼,我們的土豆,那個是 像我自己台語的土豆,就是花生)
說到土豆,一般台灣民眾都會想到花生,不過康軒國一下冊的生物課本中,生物的命名與分類的這一章節,把馬鈴薯以中國用語土豆稱呼,引發網友熱議。對此,立委陳椒華質詢教育部長,對於教科書出現中國用語,潘文忠驚訝地說:不可能通過。
(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陳椒華 V.S. 教育部長 潘文忠:
康軒國一下冊生物課本,他們竟然把馬鈴薯叫做土豆,會嗎 那個我們審查,不可能通過這個,台灣的教科書怎麼可能,用中國用詞呢)
對於教科書上的用字遣詞,是否符合國人日常用語,立委也進一步要求教育部須審慎檢視。
(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陳椒華 V.S. 教育部長 潘文忠:
如果是我們經過教育部,國教院審定的教科書,一定是用我們國家常用的,慣用的這些用詞,如果這個部分,出版社有把它誤寫,也會把它做糾正)
而對於土豆事件引發論戰,康軒致歉並發表聲明表示,教科書內容須要經過'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審查,本版後續會再修訂內容,依教科圖書審定辦法規定的行政程序送請審查。對於馬鈴薯的稱呼,網友們掀起論戰,無論是土豆、洋芋,都是民眾自我的理解與用法,然而各地俗名是否造成溝通上的困惑,值得政府與民眾共同檢視的重要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