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群平臺蓬勃發展,資訊單方面地輸入,不僅影響了台灣人日常用語的習慣,更是出現在學生的生活、甚至是作業裏頭。對此,就有師長表示,如何學習媒體識讀是重要課題。
隨著科技的發達,社群平臺也如雨後春筍般地蓬勃發展,像是一般交友軟體、購物平臺、外送、影音平台等,都是民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此,就有原民青年因為在社群媒體露出而爆紅,也開啟了他的拍攝日常,但是對於平臺的規範,是否會影響其說話的方式、用的詞彙,甚至影響其創作過程,網紅海馬則表示,玩笑話不能太超過。
(網紅 海馬 布農族:
因為那時候我也是,沒有想說要很認真的經營,所以我的影片我的視頻,基本上我都是靠感覺,他們(社群平臺)會有嚴格的規定在,比如說就玩笑也不能太超過)
而近期中國社群平臺更是爆炸性的竄出,甚至獨佔影音市場,影響台灣年輕人的生活,就有國小教師表示,有不少學生使用中國影音平臺,影響學生日常生活,像是軟件、西紅柿、視頻等中國的用語,甚至都會出現在學生的作業裏頭。
(國小教師 莫老師 排灣族:
會啊 會出現(中國用語),而且我覺得滿頻繁的,比如說我們都會說,這個東西 這個好好吃,他(學生)就會說這可好吃了,在造句跟造樣造句,有時候會滿容易出現)
(大成國中校長 蘇佐璽 泰雅族:
我們自己的小孩子在,學習生活 家庭生活,一般都還是用台灣的(用語),至少老師們在教學,或者是平常生活中,如果有碰到這種情況,可以跟孩子講說,這樣的用語是,可能比較不符合,我們台灣用語 或是說,比較不符合正確的,正式的用法)
對此,面對資訊的不對等,學校端也提出方法,教導孩子正確的媒體識讀能力。
(國小教師 莫老師 排灣族:
我覺得先讓他們去分辨,到底會不會比較常,使用這樣的(說話)方式,其實我覺得就是,互相溝通互相交流,然後再去從這個,他們可以理解的方法,去慢慢做引導)
(大成國中校長 蘇佐璽 泰雅族:
這個媒體識讀的課程,對師生來講都有很大幫助,可以讓孩子們,來去判斷這個訊息,可能是真的還是假的,所以一方面讓孩子了解,這個識讀 增加他識讀能力,一方面也訓練孩子,平常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蘇佐璽校長還表示,並非禁止學生使用這些社群平臺,而是希望學童在使用社群媒體時,要有足夠的能力去識讀媒體資訊,且希望家長從旁予以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