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文化的真實的樣貌,期盼能夠友善的被對待,所以國立臺灣博物館、是與霧台鄉的魯凱族人攜手合作,共同推出了一場特展,展出了上百件的藏品,從百合花的精神延伸6大展區,讓民眾能夠從不同角度,認識霧台魯凱族的生活樣貌。
為了讓國人更有機會了解台灣原住民族,國立臺灣博物館與霧台鄉魯凱族文物館共同展出-Kialreba重返霧臺特展,以魯凱族重要的文化核心-百合花六辦的形象作為展覽主題,其中包含百合花的精神、母親的手、勇者的姿態、禮尚往來,是讓北上參觀的族人感到欣慰與興奮。
(耆老 Lrimuasane (賴碧雲) 魯凱族:
看到這些物品時 我就非常地想念,當時我們在使用的狀況,因為當雜貨店 有外來物進到部落後,我們就很少再使用這些物品了,所以 我現在再看到 內心都再哭泣)
(青年 Kui Dalapadhane 魯凱族:
(物資)匱乏的情況之下,還可以製作成這些東西,覺得真的很厲害,而且其實有很多文物,我們自己也都沒有看過)
而這次展覽臺博館也攜手台大人類學博物館,進入部落進行田野調查,邀集族人共作展出,突破過往策展概念,讓文化的詮釋權回到部落,達到文化平權的精神。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長 林開世:
博物館方跟原住民部落,雙方必須要站在一個,平等 對話的觀點來展覽 來展示,讓原住民跟我們大家來共同,共享我們多元的文化)
(國立臺灣博物館長 洪世佑:
其實一直以來我們秉持著,希望用原民的觀點來闡述,原住民的文物跟歷史,顛覆以往的史觀 因為,以往大概都是以漢族的觀念來策展)
為此,部落也期盼文化的真實樣貌,能夠友善的被對待,更期望將來能加入族語的敘述,真誠地訴說自己的故事。
(霧台鄉公所機要 Lavakaw (顏文成) 魯凱族:
讓這個說話權回到部落的族人,我們所謂的 文化的平權,讓說話權由在地部落重現,展現自己的說話權)
Kialreba重返霧臺-臺博與當代魯凱的對話特展,即日起在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登場,展出超過百件魯凱族藏品,期盼從各種角度呈現魯凱文化的不同層面,反映霧臺鄉魯凱族的特色,更讓世界看見台灣原住民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