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6
記者
綜合報導

高山上摩托車行走山林 助山友完成旅途

丹大七彩湖是台灣第二大面積的高山湖泊,一年四季與任何時間都有不同風貌與美景。但是要徒步將近60公里,爬升約2500米高,來回至少4天3夜的腳程,並不是每位山友都能負荷。而當地布農族人組成了機車連,載著遊客上山,欣賞丹大林道沿途美景,讓山友能在一天的行程內,就可以看到七彩湖的美,現在我們把鏡頭交給記者Mulas。

(記者 Mulas Ismahasan陳慧君  Bunun
Singbun kisia Mulas Ismahasan陳慧君  Bunun
我是LiMA新聞世界的記者Mulas,我們來到了七彩湖,想要看到七彩湖這裡的美,真的不簡單,原視LiMA新聞世界團隊,這次是從南投信義鄉入山,是透過機車連的帶領,我們花費了7  8個小時,終於抵達這裡,自從孫海橋,還有丹大吊橋斷了之後,想要來到這裡更是難上加難,尤其是在夏天,丹大林道坍方落石,我們到底歷經哪些困難來到這裡,而開放生態旅遊之後,又會面對那些困境,我們一起來看) 

孫海橋、丹大吊橋都斷的情況下,機車溯溪幾度熄火、甚至差點滑倒,還好機車連共患難的精神,讓每一台車最後都能安然度過難關。

他們是一群來自南投信義鄉雙龍、地利、潭南、仁和四個部落共同組成的丹大機車連,他們平常是部落歌手、農夫跟高山協作員,今天跟著機車連前進七彩湖。

許多登山客選擇前往七彩湖或攀登六順山,多半選擇從南投信義鄉入山。不過,2004年7月3日敏督利颱風侵襲,發生七二水災,造成孫海橋被沖毀,加上為了防止丹大林地濫墾濫伐,行政院傾向不再重建孫海橋。便利通行當地人及台電人員作業的吊橋,也在2008年辛樂克颱風侵襲下損毀,而多年使用的流籠,也因發生工安事件禁止使用了。


(丹大機車連隊長 幸尚慈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n 幸尚慈 Bunun 
就現在我們看到的,我們的橋就長年沒有在做,我們機車連通常是在10月 11月水沒有在梅雨季或是颱風季的時候,在水位很小的時候,我們山友就是一定要涉這個水,甚至比較不好的是說,只要一個晚上,或是在奧萬大那邊,武界它水壩放水的話,我們有一次經歷,回來的時候就是比較深,通常就是一定要這樣子過水。)

由於汛期期間,險度更高,就算是老司機的機車多少也會擔心。

整裝完畢之後,機車連準備出發。

(丹大機車連隊長 幸尚慈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n 幸尚慈 Bunun 
我們的分配工作很多,我還有補給組的,我們上面還有伙房組的,我們前面有一個,還有工具組壓隊,還有前鋒,就是打前鋒的,重點是我們還有一個禱告的,專門禱告的,也給他帶上來,沒有他的祝福路程不會那麼圓滿,所我們都是自己,最近的路比較冷門,路況很差,也是希望機車連的弟兄也是剛剛那個禱告也是保守我們有一個安全的心。)


行經的這一條丹大林道,崎嶇難行,道路顛簸、有的路基完全陷落,只剩下基座。看得出來山林砍伐痕跡。

1958年,經營振昌木業公司的孫海,開闢丹大林道,從濁水溪直通七彩湖,全長68公里,號稱全台最長的林道。這裡是布農族五大群居住範圍與領域。機車行駛在丹大林道,左側是山壁、右側是斷崖,沿路多處落石坍方,機車上的人,都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地行經危險路段。

遇到大崩塌,就用簡易工具在崩塌地斷崖邊挖出一條僅小路推機車通過,遊客看了都相當驚訝。

(登山客:
Kaungangadah sia ludun tu bunun 
我本來以為這個車子不會再進來了,看到他放在那邊,看到這個就是機車沒辦法過,想說以後都要自己走了,沒想到你們這麼厲害,那他真的騎過來喔,(對啊,就是剛剛自己徒手挖一挖就騎過來了)膽子好大,看這個怎麼挖,一定要怪手才能進來。)

(丹大機車連隊長 幸尚慈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n 幸尚慈 Bunun 
現在就是風災豪雨季的時候,幾乎路況都是這樣,通常這個時候我們不會上來,剛剛我們也看到一些遊客,也是冒著一些危險啦,就是要去攻這個六順,現在的部分,現在就是很簡單,因為水況還好可以過,但是路況一定是很差的,像這個坍方的地方我們都是以人工摩特車用拉或者可以過就過這樣。)

(丹大機車連隊員 全天成 布農族
Tun'utubai mamamas bunun  全天成 Bunun 
你們要隨時帶工具嗎)對呀,一定會帶一些鋤頭那些工具,隨時那個路,不一定會,那個崩那個,像這樣。)

又遇上路上橫阻的倒木,只好再次停車處理。

在休息的片刻,登山的遊客,對於機車可以通過感到好奇。
在騎的時候,其實不是摩托車載我們,是我們的肚子漂漂漂,漂帶著我流下下去這樣子,(果然是功能強大)有認證啊,(不錯不錯)每個人都有專業的領域啦,(很好)只能說我們命不一樣,來這邊,你們是玩,我們來玩命。

在歡笑中道出協作心聲,他是幸尚慈。
曾經擔任知名歌手的吉他手,始終沒有放棄音樂夢想,更是一位農夫。曾做過協作員也擔任過高山嚮導,他希望原住民在自己山林裡,可以成為有實質自主權的主人。

(丹大機車連隊長 幸尚慈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n 幸尚慈 Bunun 
背太重也是自己沒有原則
,也不能怪別人,人家就說給你多一公斤,給你多多少錢,就想說,其實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為了家庭,大部分 做這個背工,勞力換算要為了賺錢,現實生活就是,我想要去賺這個錢,但是我的體力能夠可以支付,我就去賺,我也不怪他們說,他們怎麼就去弄,去走的路段很多很危險,根本就是下去看不到人了,感觸很深,我們自己人在欺負自己啦,變成說我自己 在欺負我自己,明知道這樣子做 對身體不好,我還是要去賺那個錢,我不是去針對這些人,真的是 是我自己心甘情願 去做這些東西,為什麼,我要去賺,我要賺錢嘛,所以你說揹工,揹工這個,有人說要逼你去這樣做嗎,沒有,是你自己要去做的,你也不能去怪別人,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