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6
記者
綜合報導

山林解禁 高山協作員轉型為機車連

隨著這山林陸續解禁,丹大林道改為管車不管人,登山客可以自由地前往七彩湖了。擔負騎乘機車載著遊客上山的機車連,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而當地族人如何期待政府的開放山林政策呢?繼續欣賞高山上的摩托車。

2019年政府宣布國家山林解禁政策之後,機車接駁作業的族人,希望能在地就業不用離開部落。

(丹大機車連隊長 幸尚慈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n 幸尚慈 Bunun 
那我從事這個帶隊之後,登山這個也有大概11年那邊,那我之後,我中間有停掉,那中間停掉的,那時候想法意思就是說,那時候好像年紀覺得年紀好像很大,但是也不大啦,就是說自己的,因為從年輕開始在背的時候,自己的身體狀況受傷了,包含腰、膝蓋、腳踝,這個對我們來講是很大的一個傷害,在這個中間過程當中,我就跟我老婆就去討論說,很不想再走這個,因為現在山林林道也開放了嘛,那我又本身住這邊,我以前在帶的時候,我很早一個想法就是說,我幹麻要去別的山,我這邊就有自己的山,我那時候的想法, 如果這裡也開放的話,我就是專攻這邊。)

(丹大機車連隊長 幸尚慈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n 幸尚慈 Bunun 
從花蓮上來 也差不多要五天六天
,那如果從我們這裡 如果路通的話,就兩天一夜就直接下去了,除非要做一些就是交通工具,那在去年 山林還沒有被開放的時候,我們很多的部落的青年朋友,就在用摩托車在乘載,再乘載過程中 就有很多,我剛剛講的就是一些法律的一些問題,甚至已經 有的山友已經被罰了,那很慶幸的是它去年就開放了,那去年開放的時候 ,我們又把那個東西又回歸出來 ,那開放之後,很多山友他很害怕是去爬這個黑山,那聽到一開放後 就開始陸陸續續就,那去年六月開放的時候,我們這裡路不通,那我們都會說挪後,那從10月就開始 像我們自己上來開始修路,那沒有經過有關像一些申請一些補助,那都是自己部落族人 都是想說,第一個拉 可能也想說,不想要跑到那麼遠的地方去工作,我們這邊就有了 很好的資源。)


以前的工作是打零工,這個工作就是讓我們有機會又回來山上。(這樣的工作很好嗎)很好。(為什麼)應該也是喜歡在山上吧,這樣啊。

(丹大機車連隊員 谷忠偉 布農族
Tun'utubai mamamas bunun  谷忠偉 Bunun
之前做噴漿,登山是今年才做的。會累啦,可是累一下子而已。做噴漿一天2千3,像做這個的話有5、6千。老婆懷第二胎就很想要拼了。)

在崎嶇的丹大林道上前行,險象環生,容易造成機車耗損。

(丹大機車連隊員 全天成 布農族
Tun'utubai mamamas bunun  全天成 Bunun 
這條路的磨損會比平路的那個,磨損會比較大一點。(這段路又印象深刻的嗎)有幾次都是下雨,我有幾次就是滑壘,因為那個土會滑滑,我們有時候都會,可能時間要趕的時候,可能騎快一點,可能就會,不小心就滑壘,還好是沒有遊客傷到一些甚麼的。(你載人會緊張嗎)難免會啦,變成是說,載一個人會有一個負擔,像路如果真的不好,我們會考量他們安全,我們會讓他們走路。)


(丹大機車連隊長 幸尚慈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n 幸尚慈 Bunun 
其實像我們大部分,回去都不敢跟自己的家人還是身邊的人講說,就是說這一趟走過的路段是怎麼樣,你一講了,我怕他們也是不太想讓你去做這個工作,很多啦,很心酸,就過了啦。)

歷經6 7個小時車程,終於抵達七彩湖,就位在南投與花蓮兩縣交界處,是布農族人的傳統獵場及生活領域,要發展山岳觀光也障礙重重。

(行政院長蘇貞昌院長
Lavias Sincing'in 蘇貞昌
除了是原住民的聖地,除了是保育所絕對必須,否則通通開放,以後就一站式的,不要各管各的,中央也不會各管各的,以後就是清清清楚楚,就是很方便,同時網路上就可以)

行政院長蘇貞昌2019年宣布國家山林解禁政策,南投縣政府看準商機,未來要將信義鄉雙龍瀑布七彩吊橋,結合七彩湖成為生態旅遊新軸線。


(南投林管處育樂課長 楊曼蕾
Mumu tu liskadaan 楊曼蕾
因為基於就是行政院的山林開放,所以其實山友他們做好他們自己的安全措施,也了解自己的能力,基本上我們沒有任何的就是管制他們,只是說丹大林道的狀況不是這麼的好,所以在我們的二分所的駐在所那邊會有設置柵門,那基本上我們就是管車不管人,那邊也有放置監視器就對了,基本上原住民的部分,他們基於他們的傳統慣俗要進去,我們這邊是不會有任何的限制。箱型車的部分應該是只有在,就是他們有辦理所謂的淨山活動,或者是他們有要尋根,或者這個之類的,我們才會,他們也會來跟我們申請,那我們也就是會經過我們同意之後,這個資料也都匯給二分所那邊 。機車就是都原住民的可以進去。)

(南投縣議員 全文才 布農族
ki'ing 全文才 Bunun 
在族人的觀念裡面,那是我們的祖居地,那是我們的傳統領域,現在我們也在規劃我們傳統領域的範圍,當然這個部分,我們既然是我們自己的傳統領域,當然是說在開放上能夠有所限制,不是說想要走就走,因為畢竟這是我們的家嘛,所以想說不要讓遊客太多的進來,或者是毫無規定就進來,因為我們裡面還有一些古蹟,我們的祖居地,還有一些我們急待要修建或是復建的一些我們老人家以前居住的地方。)

隨著這兩年山林陸續解禁,但登山客要徒步將近60公里,不是每個山友都可以勝任的行程,當地便發展出廂型車入山以及機車入山的旅遊型態,可以在一天的行程內抵達七彩湖。

(丹大機車連隊長 幸尚慈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n 幸尚慈 Bunun 
我們每一趟上來都是會帶自己的工具上來,就你們所見的,我們修路就已經很熟練,哪邊該坍的 就大概知道是哪幾段,那大家就是有默契有配合,大概就知道路段要怎麼修,怎麼讓摩托車安全的經過,那在過的過程當中,我們勢必就會把我們載的人,就會用我們安全的步行,我們摩托車會再想辦法用過去)

(南投縣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裡事 谷長城 布農族:
Lavias mumu tu mapatantutungu   谷長城 Bunun
那我們目前丹大這邊有一個窗口,我們就是說,我們安排一日遊、兩日遊、三日遊的行程,那我們是有9人坐的車子上去,看有多少人就有幾部車子上去。那目前我們的司機幾乎都是職業駕駛,幾乎都是在外面以前,他們都已經退休了回來,他們願意參與這樣的工作、服侍。)

山林開放並沒有增加工作機會,反而增添不少負擔,為什麼呢?

(雲豹登山隊負責人 谷明光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n 谷明光 Bunun 
它是沒有幫助到我們原住民+,講一個比較實際,因為現在開放山林後,很多都是個人在爬,獨攀的,(自主團),自主團比較多,他也可以不用請你當高山嚮導,他也可以不請你當協作,我們比較辛苦,因為常接到一個團隊,然後只請一位當協作員,而那個協作員可能用要當嚮導,又要當背負的協作員,可是這樣會很辛苦。對阿,所以我覺得,雖然他開放,多少有幫助,但問題來了,因為都是自主團比較多,所以你說會有直接性的利益嗎?沒有,對阿,對我們來講反而增加一些負擔。因為我們要去救援、救難。救難的工作會更多。)

考量孫海橋後端無人居住,行政院於2004年政策指示不復建,但現在山林開放,是否需要重建,族人都相當關切。


(南投林管處育樂課長 楊曼蕾
Mumu tu liskadaan 楊曼蕾
橋的部分我們還在評估,那其實我們知道縣政府原民局那邊,其實他有規劃,只是他還需要去爭取經費,其實我們也樂觀其成。)

(南投縣議員 全文才 布農族
ki'ing 全文才 Bunun 
那我們的縣政府我們的縣長也提過說,他如果中央單位沒有做重建的工作的話,或這是經費拿不到的話,也許我們縣府彙編自己的預算,能夠把這個橋來修復)


(丹大機車連隊長 幸尚慈 布農族
Mumu tu liskadaan 幸尚慈 Bunun 
這條線如果來開放,開放ok,但是 但是過度開放也不行,那像我們這次上來,其實這個時候我們沒有在帶了,因為現在就是梅雨季颱風季,那這一段其實5月到10月11月,就是我們是不再帶隊的,就是讓它靜,靜山嘛安靜的靜,就是讓它休息,那等到我們開始在帶的時候,我們也是11月差不多到隔年的4月,在冬天,有的地方沒辦法爬就是雪季,雪季或者是有的封山,3千海拔的雪季這邊就比較不會,大家都會想要爬這邊,所以變成一個優勢在這邊,所以我還是覺得說,它該靜的時候,其實它很自然就安靜了啦)

(記者 Mulas Ismahasan陳慧君 布農族
Singbun kisia Mulas Ismahasan陳慧君  Bunun
政府宣布山林開放,帶動登山旅遊觀光商機,而位在六順山的七彩湖也有許多人看準生態旅遊商機,但是這裡是布農族丹社群的傳統領域,在七彩湖的後方是花蓮縣,而在七彩湖的左手邊是南投縣,面對山林開放之後,傳統領域的劃設,還有畫設保護區之後是由誰管哩,以及生態旅遊的型態都還在持續溝通取得共識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