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場工安事件,發現雇主的行政疏失外,也讓燙傷工人審視自己有沒有被保險的重要性,對此勞工團體表示,去年頒布的"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就是要處理雇主違法沒有幫員工投保的問題。
在台灣的公共建設中,無論是邊坡工程、還是道路整建,都可以看見原民族人的身影,根據原民會最新統計,去年12月,族人從事"營建工程"的比例最高,且有上升的趨勢,而從勞動部也公布營建工程業的職災造成失能的程度,在前10名、死亡率更從104年開始往上升,但近年營造業雇主未幫勞工投保的消息卻是層出不窮。
(前宜蘭縣議員 松王淑珍 泰雅族:
大概(每年)至少有2到5件,案件的頻率是真的是滿頻繁的,當然還有很多是黑數。)
對此,勞工團體就表示,去年5月1日頒布的"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就是要保障勞工的權益。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 黃怡翎:
如果你有雇主的話,雇主依法就是要幫你加保,他如果沒有去做這個加保程序的話,保險也會把你視為是,你已經是加保生效,整個職災的保險生效日會從,你到職日開始計算,你還是可以跟勞保局申請給付。)
新法上路後,雇主如果沒有依規定幫員工加保,不只會面臨勞保應負擔保險費的4倍罰鍰、就保應負擔保險費的10倍罰鍰外,罰鍰更達2萬元至10萬元,也必須公布違規事由。但即使裁罰,營造公司仍可繼續運作,因此勞團期盼,政府能落實監督。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 黃怡翎:
為什麼它(營造公司)還可以在今年,或者持續地,來承接政府公共工程呢?我相信這裡面有非常多,需要政府再去介入的這個,不管是監督也好,或者是去讓他(員工)更多的一個保障,否則企業只要一直被罰,但是勞工還是在受傷,我覺得這個預防就是做得不夠。)
勞工該如何自保?勞工團體表示,除了保險,工程的安全設施、設備,都應該成為族人就業時的考量,而政府也應弭平資訊的落差,別讓族人被動喪失自己的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