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5
記者

災後開學了 仁愛鄉民盼給孩子安全的求學路


南投仁愛鄉在災後積極復原工作,鄉內16所國中小學校,正式開學了,校園鐘聲響起的第一課,就是該如何在災後帶給學生們安定的力量,根據南投縣政府教育處盤點校園災損狀況,全縣30多所學校受損,教育部加上工程會核定,學校災後復建經費總計5300多萬元,要給學生安全的校園環境,但是通往學校的道路,能不能跟上,就是一個大問號,仁愛鄉內學生就學上的平等,值得大家一起來省思。

星期日的傍晚,吃過晚餐後,就要送孩子返校。

(仁愛國中家長副會長 Walis awi 賽德克族
Mal 'unu tu lavian Walis Awi Seediq
禮拜日的下午,大部分的家長,就是自己開車,因為我們這邊沒有,公共汽車,連南投客運,也才這麼早上一班,廬山是有三班,我們這邊沒有,我們就早上那個一班,就從埔里出發,到德魯固,然後從這邊八點半下去,就沒了,所以幾乎都是家長自己接送)

貨車行駛在都達村,通往清境農場的3號農路上,沿路還有雨災的痕跡,碰到會車時,大家很有默契的互相提醒。

(仁愛國中二年級學生 巫見楓 賽德克族
Isnavanang tu uvaaz 巫見楓 Seediq
(是因為颱風走這條)如果路不好就走這條,路很好就是走(投)85(投)85是比較快,30分鐘就可以到了)

(仁愛國中家長副會長 Walis awi 賽德克族
Mal 'unu tu lavian Walis Awi Seediq
不是有某個村說,不要物資,我要路趕快通,其實也反映在我們身上,你物資多真的沒意思,就是只要路通,我們的東西出的去,錢少損失一點,然後小孩子,能夠很正常的上下課,這是我們最希望的)

(仁愛國中校長 張文嘉
kuciusinsi 張文嘉
每次像這個下雨過後,其實總是會聽到,道路上有一些的落石,其實我們是會很擔心,就是這些學區的孩子,他們就學期間,有沒有安全上的疑慮,當然這個就是,在原鄉,學習權的重視,我們當然很希望)

原本的上學路,投85縣道,受到卡努颱風外圍環流致災,坍方點管制通行,選擇另一個替代道路,只是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時間,從原本的30分鐘,拉長到1個小時。

(仁愛國中家長副會長 Walis awi 賽德克族
Mal 'unu tu lavian Walis Awi Seediq
當然就是路況,下大雨就會煩惱說,要不要送,因為安全上有疑慮,因為這個雨量太大了,很多地方是掏空的,所以怎麼知道說,如果下大雨,開一開經過怎麼樣,就會有疑慮)

(仁愛國中校長 張文嘉
kuciusinsi 張文嘉
這一些的路程,對學生來講,就學,他們沒有公車,所以必須是要,沒有公車到學校,要轉班車,其實就是必須要住宿,當然孩子這麼小,國小畢業就住宿,其實是一個很逼不得已的)

鄉內唯一的仁愛國中,學區共有12所小學,是南投縣最多,但也因為幅員遼闊,部落到校距離,大多超過一個小時,加上道路狀況不穩定,全校超過6成學生,都選擇住校。

(仁愛國中校長 張文嘉
kuciusinsi 張文嘉
如果是學生住宿,我們就擔心,我們晚上的照顧,有沒有辦法比家庭更好)

(仁愛國中家長副會長 Walis awi 賽德克族
Mal 'unu tu lavian Walis Awi Seediq
仁愛鄉太大了,它太大了,它太廣了,然後也只有這所國中,原生家庭不同,也許他有能力,在平地給孩子讀書,像我們,就是在仁愛國中讀書,我們就是第一個想到就路,路不通,就真的什麼都不好說)

(仁愛國中校長 張文嘉
kuciusinsi 張文嘉
所以其實像這次,整個雨災,災損過後,我們有三個(學生),轉到埔里鎮的學校,有這種方面的天災,其實家長的教育選擇權,又更會去凸顯到,他希望幫孩子選擇一個,比較可以就讀的一個地方,當然對於學校來講,我們其實是很尊重,因為孩子安全是第一為要)

家長為了送孩子上學,開上危機四伏的替代道路,學校為了學生的受教權,得思考出,因應課程進度的替代措施。

(南投縣教育處長 王淑玲
Mumu tu liskadaan 王淑玲
我們對於這個學校,如果說因為豪雨,或者是包括這個交通路況的問題,我們都會授權學校,去決定,尤其由校長來做決定,是不是要停班課,我們最大的一個顧慮,是學生的安全,一定要維護好)

(仁愛國中校長 張文嘉
kuciusinsi 張文嘉
當然就是說,全校性停課,我們可能未來,如果真的需要去做一些,補救的部分,其實這個我們也曾經實施過,就會在早自習的部分)

(仁愛國中家長副會長 Walis awi 賽德克族
Mal 'unu tu lavian Walis Awi Seediq
然後你如果說因為風災,有的地方好了,可以上課,有的地方如果說沒有停課,沒有統一停課,有的可以上課,像我們這邊如果沒有路,那個(上課)進度就是,我們會煩惱的)

(仁愛國中校長 張文嘉
kuciusinsi 張文嘉
對於學生的照護,因為我們目前,以今天(8/29)來講,就已經有住進了40位的學生,所以我們其實,都有在考量到說,如果說,真的下了很大的雨,學生沒有辦法接送回去,停課,我們都學生會安置在宿舍,包含師長的部分,都可以有住宿的老師,基本上都是無虞的部分)

災後,道路搶通了,下一步就是校園的安全。

(仁愛國中校長 張文嘉
kuciusinsi 張文嘉
這個地方看起來,過去好像有一點斜斜的,原本有一點點的裂縫,一點點的裂縫,其實我們有施拉起一個封鎖線,這次整個下雨的時候,我們發現就是,它的裂縫有加大)

南投縣30多所學校受損,其中仁愛鄉16所國中小,及兩個分校,全在災修名單內,各學校災後復建經費,總計5300多萬元。

(南投縣教育處長 王淑玲
Mumu tu liskadaan 王淑玲
由教育部來補助這個620萬,縣政府就是,自籌款一成62萬,總共620萬,我們進行30個學校的,緊急搶修工程,我們目前在仁愛鄉有提報,公共工程委員會核定的,總共是7個學校8個項目,這8個項目總共需要的,核定的經費,是4600多萬元)

(仁愛國中校長 張文嘉
kuciusinsi 張文嘉
這次卡努颱風的一個災損的部分,其實大概只有,學生的宿舍,還有我們音樂教室,再加上我們視聽教室的樓頂,再加上風雨球場,還有我們門口這邊嚴重的積水,這五處)

教育部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勘查後核定370多萬元經費,要改善校園防水及地質的探勘,以做後續的坡坎施作。

(廬山國小總務主任 林祖耀
Liskadaas masnanava tu mumu 林祖耀
其實在前面,已經都,就是我們的溝底,就是它的洩水坡度,其實是不夠的,而且這邊,九曲三彎,根本拐不過來,所以就會變成到處漫流,所以當然水,也是順著這樣的地勢,就很容易就是繼續往下,所以這個就是,這次我們的鄰居,我們的村民遭殃的部分)

位於精英村的廬山國小,在這次雨災也是難以倖免,操場跑道因為地層滑動,凹凸不平,排水系統失能,威脅下方民宅,由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核定1350多萬元經費,要施作校園分層的,區域排水系統。

(廬山國小總務主任 林祖耀
Liskadaas masnanava tu mumu 林祖耀
現在下雨的型態,跟以前很不一樣,都是暴雨型,所以它(水溝)一下消化不了,汛期來以前,就是要注意要清淤,平常就是要,學校要做這個工作)

雨災受創嚴重的都達村,所幸村裡的都達國小,主體建築沒有受到波及。

(都達國小校長 余秀英 賽德克族
kuciusinsi 余秀英 Seediq
我們都達國小的災損是這樣,在(投)85縣道,就是道路是在上面,道路上面是因為,可能是,就是排水不良,排水不良,就進到那個斜坡的地方,然後從那個斜坡一直到我們學校)

(南投縣教育處長 王淑玲
Mumu tu liskadaan 王淑玲
透過這次的災情,真的是非常的嚴重,尤其碰到大豪雨,它可能這個防水的部分,是需要再做一些整建的,這個部分,我們以後會特別,去了解一些學校防水的狀況,有這樣的經費需求,我們也會積極來做處理)

學校正式開學了,校園鐘聲響起的第一課,就是該如何在災後,帶給學生們安定的力量。

(廬山國小族語教師 蔡瑪莉 賽德克族
Masnanavas malisbunun tu bunun 蔡瑪莉 Seediq
剛剛孔爸在祈福兩件事情,第一件事,就是因為我們8月初,是不是經歷了風災,大家是不是都很害怕,所以在新的學期裡面,我們的孔爸,特別請我們的祖靈,能夠保佑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小朋友,在新的學期學習的時候,心理能夠有所安定,也能夠健康平安的學習,不要因為過去8月初的風災,讓你的學習受到了影響,這是第一件事,第二個他祈福的就是,在新的學期我們學校會有,很大很多的一個工程,譬如說我們的排水溝,還是我們的操場,都會有工程)

(都達國小校長 余秀英 賽德克族
kuciusinsi 余秀英 Seediq
今年比較特別的就是說,因為在8月部落裡面,學校裡面有受到,卡努颱風的,一個風災的情形等等這些,讓其實有幾些小朋友,有些小朋友,他們當下的驚嚇40分鐘的過程當中,就是讓孩子,能安定他們的性情,其實開學的部分當中,我們最主要是,希望我們的孩子,他是有安定的心)

有安定的心,孩子們的求學才能更安穩,雨災斷了農民生計的農路,也連帶影響孩子們的求學路,當全民在說,12年國民基本教育時,如何保障仁愛鄉內,孩子們在就學上的平等,值得大家一起來省思。

(都達國小校長 余秀英 賽德克族
kuciusinsi 余秀英 Seediq
當這個上天,風雨下來的時候,我們真的很難去預料,所以這個部分,我覺得還是要呼籲,就是上面的政府,一定要給我們,有一個安全的道路)

(仁愛國中家長副會長 Walis awi 賽德克族
Mal 'unu tu lavian Walis Awi Seediq
小孩子就學是本來,這個從以前都沒有變,國家也有義務要,小孩子是義務(教育),既然這樣,我們家長能夠配合當然配合,但是大部分像送孩子的路,我也不要說什麼,就是這個大家的共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