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8
記者
zemzem (古聖典) 台東達仁

退休警成鰻魚達人!多元拓展提升產業商機

來認識這一位從警界退休,但對而不休的養鰻達人。台東台坂村的這一位退休警察,歷經10多年的學習過程,成功克服鰻魚苗、容易染病死亡的難題,目前的他、在部落穩定飼養了數千條的鰻魚,透過引接山泉水活水飼養,鰻魚的品質、是深受消費者肯定,同時他也開放遊客下水體驗抓鰻魚,也提供鰻魚風味餐,多元拓展產業的商機。一起來看看他的堅持與用心。

遊客穿上雨鞋、拉起衣袖,蹲在水池邊摸呀摸呀摸,沒一回竟傳來尖叫聲,原來是幸運摸到了池子裡的這條黑金。

一條大黑鰻浮水而出,兩位大姊四手合力,分別抓頭、抓尾,因為一個不小心,鰻魚很可能就會滑出手掌心。

(遊客:
先抓到身體然後我把頭按著,她把頭按住我們抓起來了,我們兩個合作無間,(好不好玩?) 好玩。)

(遊客 陳小姐:
滑溜溜的超難抓的,而且我會怕,就是滑滑的,之前沒有抓過,這是第一次,感覺很新奇很有趣。)

(遊客 陳小姐:
好滑喔,我有碰到,好滑喔。)

由於鰻魚身上帶有黏液,要徒手抓鰻並不容易,遊客們初體驗,施展渾身解數,因為抓到就能把這條價值千元的鰻魚免費帶回家,大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另外現場還供應鰻魚風味餐,尚青的鮮美滋味,讓遊客們讚不絕口。

(遊客:
非常Q,有一點那個嫩,很好吃啦。)

(遊客 蔡小姐:
都沒有土味確實,而且肉質很嫩,真的很好吃,非常的好吃。)

(鰻魚養殖業者 奇亞次(尤國榮) 排灣族:
因為我的水質是從山上的大樹,或是那個石頭縫那邊引進來的,比如說像這邊你看,都看得到,所以我的水質非常地清潔乾淨。)

堅持以山泉水活水飼養,就是鰻魚美味的關鍵。退休警察奇亞次,15年前投入鰻魚養殖業,斥資2百多萬在故鄉台東台坂村打造4座養殖池,透過引接山泉水,營造更接近自然的生長環境,養殖出來的鰻魚品質及口感,深受消費者肯定,更是當地部落唯一發展養鰻產業的超級達人。

(鰻魚養殖業者 奇亞次(尤國榮) 排灣族:
第一批我就買了5000條(鰻魚),放3個池,然後當時我買的那個苗是跟筷子一樣大,養到1年半跟手臂一樣粗,差不多1斤半,就可以去行銷,可以去販賣,但是這個也是一個問題,因為你要大量地去行銷,也不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光有好東西但缺乏銷售管道,是許多原鄉產業共同面臨的困境,尤其鰻魚一斤動輒五六百元以上,屬高單價魚類,一般消費者難以下手,奇亞次在歷經幾番滯銷挫折後,毅然改變市場取向,從每年進貨5000條鰻苗,改為每半年進貨1000條,強調求質不求量,一步一步打出名氣,甚至連在地知名法式餐廳,都指名要用他的鰻魚。

(鰻魚養殖業者 奇亞次(尤國榮) 排灣族:
(鰻魚)除了吃青苔以外,還有水裡面也有礦物質,我幾乎都沒有用飼料去飼養,所以我的鰻魚除了是新鮮之外,牠的體內全部是淨化的,因為牠沒有吃飼料也沒有土,我們的花鰻的料理方法,大致上是三種,一種是用蒸的煎的還有一種是煮湯,但是我們招牌是鰻魚圓葉藤心湯。)

(鰻魚養殖業者 奇亞次(尤國榮) 排灣族:
台坂的鰻魚來了,老公吃了抬頭挺胸,女人吃了養顏美容。)

從單打獨鬥的叫賣哥,到自行研發風味餐,奇亞子積極拓展多元市場,透過與台東大學產學合作,推出農場遊程及鰻魚套餐料理,多管齊下提升曝光機會,去年更受邀到台北,代表台東縣分享在地慢食文化,產業高度提升另一層次。

(遊客 陳小姐:
這裡的環境很好很舒服,就是空氣很好,然後又可以看到很多的生態,我們剛剛來的路上,還有看到猴子真的很棒。)

(遊客 蔡小姐:
百山環繞多麼的棒,而且你看他們的鰻魚,都是用我們山泉水下去飼養的,真的這是最好的。)

(鰻魚養殖業者 奇亞次(尤國榮) 排灣族:
來這邊體驗抓鰻魚,然後來這邊了解牠們的生態,中午就在我們魚池這邊做個鰻魚套餐,再來就到我們橄欖園區的平台那邊,可以在那邊做瑜珈的活動,或是說去那邊採果食。)

警察退而不休,奇亞子除了養鰻魚,另外也經營種植橄欖農場,同步發展生態養殖、友善耕作等特色生態旅遊,期盼讓更多遊客能走進部落,進而串起在地微型產業鏈,逐步拓展原鄉產業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