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獵文化是一個民族文化核心,11月底,獵人們聚集在哈薩克城市阿拉木圖,參加一年一度的鷹獵比賽。訓練老鷹來進行狩獵是哈薩克族流傳千年的生活技能,然而,歷經蘇聯統治、全球化的衝擊,哈薩克境內的鷹獵文化早已式微,希望透過舉辦競賽,凝聚獵人復振文化的決心。
取下眼罩,老鷹翱翔天際尋找獵物,最後回到主人身邊。11月底,獵人們聚集在哈薩克城市阿拉木圖,參加一年一度的鷹獵比賽。鷹獵文化是哈薩克族流傳千年的狩獵方式,也是賴以維生的技能,然而,歷經蘇聯統治、全球化衝擊,哈薩克境內的鷹獵文化早已式微,希望透過舉辦競賽,凝聚獵人復振文化的決心。
(鷹獵人 Kainar Zhumagulov
這是我第二隻金雕,牠的名字是Sheigar,牠現在兩歲了,我的第一隻金雕已經三歲了,我們捕捉金雕的方式有兩種,我們可以從巢中取走幼鷹,或是捕捉野生成年老鷹,當牠們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就從鳥巢把牠們拿走)
根據傳統,從巢中取出幼鷹,比起在草原上設陷阱捕抓的野生老鷹更容易訓練,因為牠們從小被人類馴養,不怕與人親近,更可以捕抓各種獵物。不過,要馴服一隻金雕可沒那麼簡單。
(鷹獵人 Ruslan Abyl
與其說是狩獵,這其實更像是一門藝術,拿著槍狩獵,你可以有很多獵法,但是與金雕一起狩獵,你必須長時間訓練牠 照顧牠,而且要找到好的狩獵場地)
呼喚老鷹回到手中、在時間內捕捉獵物,再再考驗獵人的訓鷹技巧及老鷹的狩獵能力,看似輕鬆,但是背後卻需要投入長年的時間和精力來培養彼此的默契和信任。隨著社會環境改變,族人也觀察到,除了獵人家族以外,多數年輕族人嚮往都市生活,不願再學習這項傳統。
(鷹獵競賽主辦單位Kyran基金會執行長 Bagdat Muktepkekyzy
這是我們祖先的傳統,他們(獵人)讓這項藝術存活下去,除了他們 沒有別人會做,有時候年輕人覺得好玩而做,但他們很快就放棄了,那些狩獵十年 二十年的家族,他們的祖先世代延續這項藝術,現在輪到他們的兒孫接手傳承)
儘管,哈薩克族人口超過1800萬人,橫跨中亞許多國家,但是真正的獵人卻所剩無幾。近幾年來,全球暖化導致狩獵季節縮短,金雕數量也因為草原生態破壞等原因大幅減少,更別說還得遵守各國制定的狩獵規範,這些都是保存鷹獵文化必須面臨的挑戰。
(鷹獵人 Ruslan Abyl
這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可以這麼說,你會感到擔憂,並且開始思考,在對抗全球化的當下,我們如何拯救自己的傳統和身分,有時候我真的感到很害怕)
(哈薩克/Almaty Reg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