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3
記者
ljavaus (楊高潔)/Uliw(李承遠) 台北市

"看見藏品裡的原民官" 故宮.2館攜手聯展

為了讓民眾更了解臺灣歷史,故宮、臺博館,以及臺史館,首度聯合策展,將過去中國官府、臺灣民間,以及原民社會,三種群體在台灣生活的痕跡,透過文物,展現在大眾面前。透過不同視角,共同呈現臺灣過去400年的歷史軌跡。

用閩南語、華語,以及泰雅族語,三種不同語言的歌曲,來代表著三種文化在台灣進行的過程。故宮、臺博館,以及臺史博,首度聯合策展,將中國歷代宮廷、臺灣民間生活,以及原民傳統文物,聚集在一起,呈現臺灣史上,三個重要的角色,也透過角色間的互動,帶著觀眾了解臺灣歷史。而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也特別到現場,出席看展。

(原民會主委 Icyang‧Parod (夷將‧拔路兒) 阿美族:
我今天特別來,是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是想要來到臺博館,看看我們原住民的文物,到底還好不好,然後呢 也要多認識一下,故宮到底有多好看,再來就是要多認識我們台灣的歷史,我們過去台灣的歷史,比較欠缺原民的史觀,那我們可以在這個當中,逐步看到我們台灣原住民的史觀)

木杓上細膩且精緻的雕刻,展現不凡手藝。契約書上,用羅馬拼音書寫的平埔族語,能看見當時原民和外族間往來的痕跡。負責策畫原民展區的台博館表示,透過展出文物,期望讓大眾了解原民文化,其實是非常精采多樣的。

(國立臺灣博物館副研究員 李子寧:
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家也能夠知道,原來原住民的文物,或者它的物質文化,它的傳統原來不只於,我們大家所知道的一些傳統的這些雕刻,或者是一些,其它這個比較常見的編織,在各個領域的各方面,跟其他兩個 兩個主要的文化主流,台灣漢人 還有這個故宮的宮廷,其實可以 完全可以分庭抗禮的)

臺博館表示,接下來計畫推出更多以原民史觀出發的計畫。除了將傳統文物與地方部落做連結,更期望將原民文化,和其他族群文化做交流,讓文物歷史有更多被看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