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1
記者
ljavaus(楊高潔) 高雄桃源/甲仙

高雄青梅銷不出去 農友疾呼啟動補償機制

4月是青梅的採收期,但高雄桃源區的族人,卻因收購蜜餞的工廠受疫情影響,遲遲不開盤,導致族人們的青梅銷不出去。雖然目前農糧署、高雄農業局已跟農會合作,希望幫助族人解決滯銷問題,但多數族人還是認為問題無法完全解決,也期盼政府啟動補償機制,減輕他們的經濟損失。

(果農 Talimua 布農族: 
我們一年就是靠天啊,好不容易今年,有梅子生那麼多,今年又賣不出去)

(果農 顏登珠 布農族:
看底下就心痛了,如果知道早一點收,這個底下的就不會那麼多)

看著一年的心血就要付諸流水,部落媽媽眼神中,只有無限憂傷。高雄桃源跟那瑪夏是青梅的重要產區之一,桃源區更有六成的族人都是依靠種梅維生,然而4月採收期已經過半,收購的蜜餞工廠卻受疫情影響銷量,遲遲不開盤、收購,也導致族人們的青梅銷不出去。

踩過掉落的青梅,族人只能苦笑地說,踩在腳上的這些都是錢。而農糧署跟高雄農業局也跟六龜、甲仙農會合作解決滯銷問題,透過農會收購、共同運銷系統,再與量販店合作,以及配合活動等方式,把梅子銷出去。但多數族人們還是認為這樣的作法,無法完全解決滯銷問題。

(甲仙地區農會祕書 李漢明:
那瑪夏有梅子 ,桃源有梅子,透過活動的方式,把知名度打出去,然後讓一些消費者,可以知道說,桃源 那瑪夏這邊的梅子是,實際上我們的梅子是不錯的)

(桃源區民代表會主席 王正國 布農族:
農糧署也全力地幫我們來推銷,但是像那個,我們一般青梅的收購,一些我們,跟我們一些家樂福合作的一些DIY的那種情形,那個數量真的有限,占多數的人還是希望,來大量地來收購)

除了滯銷問題,由於落果數量龐大,族人也期待未來能否啟動補償機制,彌補經濟損失,而農業局也回應目前暫無相關規劃。

(高雄農業局副局長 王正一:
梅園沒有在做所謂的補償,因為他自己(有)管理梅園的一個方式,他要採收符合標準的果實,不管是農會或是民間就會進來收穫)

烈陽下,族人趕緊把熟成的青梅摘下打包,對於他們而言,如今只要能解決滯銷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因此也盼望外界跟政府,能夠協助他們,度過這次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