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推展疫後觀光,這一兩年在大武鄉和達仁鄉,結合藝術家的戶外裝置藝術創作,吸引遊客停留觀光。今年初縣府更投入1千多萬元經費協助達仁鄉部落的觀光發展,特別在號稱國境之南的南田村海邊、阿塱壹古道出入口,邀請藝術家進行創作,預計6月底暑假前完工。目前已經有一件結合海漂垃圾和排灣族文手的作品接近完工,吸引路過遊客拍照,不過縣府呼籲遊客不要觸碰作品。
這隻用鋼鐵材料做成的排灣族文手,最近悄悄的出現在號稱國境之南的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和屏東縣交界的海邊,讓路過的遊客驚豔,停下來拍照。
這是加拿大的藝術家,到部落採集文獻傳說,利用鋼鐵做成高4公尺的大手,手指像蓮花手一樣拉著一條繩子,牽著海漂垃圾,希望民眾來欣賞的時候,也能關注台灣每年產生2500多公噸海漂垃圾的問題。
(南田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高和峰 排灣族:
liziciu i Nanding
高和峰 Paiwan
把一個文手跟那個在地的,像海洋那個垃圾的部分,做一個結合,就是呼應到說,生態永續保育的那個概念)
(台東縣原住民族行政處副處長 鄭博陽:
vuluvulung i kinsihu
鄭博陽
也會銜接在我們阿塱壹,一個微旅行的一個終止點,以後的遊客他可以有,很好的一個遊憩或者打卡,或再熱絡我們部落產業)
南田村人口約有300人,居民希望這個裝置藝術能帶來人潮促進觀光,但呼籲遊客也要愛護藝術品。
(南田村居民 周振輝 排灣族:
seNanding
周振輝 Paiwan
也許兩年它就垮下來,就像大武那個裝置天梯一樣,所以這個維護非常非常的重要)
縣府表示,這項排灣族文手裝置藝術,目前還在施工,也還沒有正式命名,預計6月底完工,未來會加強防鏽和保護措施,目前還沒有開放,請遊客不要靠近碰觸。
